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病逝,举国上下都陷入到一片悲痛之中,远在广州的许世友得到消息,连夜驱车回北京奔丧,亲自在主席灵前配枪护卫。

与此同时,暗流也在全国各地涌动,9月20日,叶剑英,、徐向前等元帅在西大厅召开扩大会议,见到许世友,叶帅问道:“你在广州干得怎么样?”

许世友拍了拍胸脯:“保证没有问题。”

紧接着叶帅又问:“那南京军区你还指挥得动不?”

许世友当即一愣,回过神来挺直腰杆回答道:“各位元帅放心,南京军区司令是我保镖。”

他刚说罢,叶剑英、徐向前等人立刻会心一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逝世,风雨如晦

1976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被伤痛笼罩的一年。

先是1月8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在305医院因病离世,老百姓们十里长街送总理,万人空巷,哀声漫天。

到了7月6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红军之父”朱德总司令也离开了人世,共和国军政两方的擎天柱猝然崩塌,老红军老百姓们痛哭流涕,如丧考妣。

7月28日凌晨3时唐山爆发7.6级地震,因为是深夜,人们都在熟睡,根本来不及躲闪,造成了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受伤,京津唐地区的基础设施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他腿脚不便走路,说话也不太清楚,一概事宜都是华国锋去一线指挥着办的,医生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

9月8日白天,主席已经不能起身,他仰躺在病床上听秘书汇报工作,口述文件的批复内容,说不了两句话就大口喘气,只能借助呼吸机缓解。

1976年9月9日0时,经医生反复抢救,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病逝,举国上下都陷入到深切的悲痛中,老百姓们自发地来到医院门口、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这主席疗养、生活、工作的地方停留悼念。

远在广州的许世友得到消息当即泪流满面,他把主席的照片贴满了卧室和书房,一边回忆着和主席在延安在北京的点点滴滴,一边不吃不喝地进行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天不到,他瘦了一圈。

直到北京方面要求他前往吊唁,许世友才勉强打起精神,他连夜驱车进京,也没收拾仪表,急匆匆闯进毛主席的灵堂,当即就被警卫员拦下来了。

“许司令,根据政治局指示,调研者不得配枪。”

许世友握着腰间锃亮的枪杆皱眉道:“政治局哪个的指示?你让他出来!我是主席的卫士,要为主席站最后一班岗!”

说罢不再理会,许世友红着眼眶直接冲了进去,他站在毛主席面前三鞠躬,然后强忍着悲痛,笔直地站在灵前,虔诚地送主席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是唯一一个配枪吊唁的人,主席待他,与旁人不同。

两人相识于长征途中。

许世友原名许仕友,贫苦人家出身,没读过几天书,投身革命之后认了字,才知道“仕”是当官的意思,他便自己换成了士兵的“士” 打定主意要做共产主义的坚定战士。

长征途中和毛主席聊起来,他知道毛委员学富五车,就问这个名字如何,毛主席说:“世界的世也很好,世界之友,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放眼世界嘛!”

许世友听了之后十分感慨,当即更名“许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改名字这层联系,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毛主席运筹帷幄之中,许世友决胜千里之外,好多次有难仗急仗,毛主席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许世友,无数次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点将。

许世友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他在战场上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除了事关国家大事的工作上,生活上两个人也是相互关怀。

一次毛主席读《红楼梦》,心底生出不少感慨,他突然问许世友:“你读过几遍《红楼梦》?”

自打从军以后,许世友就完全把心思放在了战场上,他虽在夜校读书识字,但也不过是为了生活和工作,还不具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面对主席的提问,他只能尴尬地回答:“断断续续读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摇了摇头:“红楼读到五遍才能品出味道来。”

这句话被许世友记住了,回家之后他立刻找出《红楼梦》,每到夜晚必要读一段时间。

《红楼梦》只是开头,后来他陆陆续续读了很多书,每次有心得都会和毛主席分享,这时候毛主席总是分外有耐心,一点点引导他入门,像是师父带徒弟一样。

往日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划过,站在灵前的许世友悲痛欲绝,9月18日的追悼会上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毛主席的身后事办完了,地方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们也不宜在京中逗留,尽管心里一万个不舍,许世友还是收拾了行囊,打算回驻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走之前,他收到叶剑英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到西大厅去参与扩大会议

6月20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里,军委、国防部、大军区、各兵种的高级将领悉数到场,都是革命时期意志坚定、资历深厚的同志,会议级别很高。

许世友刚坐下,叶剑英就叫他的名字,一脸和蔼地问道:“听说毛主席去世之后你好几天都不吃不喝,把家属都急坏了?”

这事情不是秘密,各位同志们都知道了,许世友也毫不掩饰地点了点头,想起毛主席,鼻子里一阵酸涩。

叶帅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了两句,然后问道:“你在广州干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想了想,拍着胸脯回答道:“保证没有问题!”

“那南京呢?”叶帅又问:“南京军区你还指挥得动吗?”

自从1973年对调军区之后许世友就一直在广州军区工作,如果说和南京毫无联系了显得有些刻意,若是说联系密切又有些唐突,他被叶剑英问得一愣,沉思片刻后回答:“南京那边我还说得上话 他们司令之前是我保镖。”

听他这么说,各位元帅相视一笑,叶剑英连说三个好:“那就麻烦你去南京走一趟了!”

此刻许世友才彻底明白,几位元帅这是要防患于未然。

守卫南京,固若金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相继离世,党政军群都进入到一代领导人到二代领带班子过渡的时期,叶剑英重新回到中央,主持军委的各项工作,华国锋等人也在党政界稳定局面。

越是这个时候,越有些暗流在全国涌动起来,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上海

作为一个全国的经济中心,距离首都北京又有千里之遥,上海的暗流更加汹涌,为了震慑这样的局面,也为了不打草惊蛇,叶剑英等人决定,派一个稳如泰山值得信任的将军在南京镇守。

“稳如泰山值得信任”,这条件看起来风轻云淡,在风声鹤唳的当时并不容易,思来想去,他们决定派许世友这位老将出马。

许世友和毛主席的关系如此亲近,他对党和回家的忠诚自不必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和南京军区渊源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55年到1973年,许世友在南京军区一干18年,这18年里他深耕基层建设,勤抓战士训练,加固军队防务 提拔了一批在革命时期有功的,在和平时期有表现的军队干部,把南京军区打造得固若金汤。

1973年,为了均衡各大军区的实力,打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成不变的消极局面,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主持了各大军区的对调工作。

许世友深知毛主席的隐忧,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主席的决定,他被对调到广州去做军区司令,在东南一带巩固国防,随时抵御台湾方面的挑衅。

虽然人不在南京,南京的风还是能吹到许世友面前,这中间少不了他的好朋友聂凤智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凤智是湖北黄安人,16岁就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先后参与了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逐渐从一个排长成长为团政委。

,抗日战争期间,聂凤智到山东去组织抗大分校,恰好许世友驻扎胶东,两人因工作关系相识,一个脾气火爆直言直语,一个进退有度思虑敏捷,在并肩作战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许世友自诩年长,对聂凤智关怀有加,而聂凤智也很感念,一直跟在许世友身边,好几次调动兜兜转转,新中国成立后,两个人前后脚调到了南京。

73年军区对调的时候许世友这个总司令走了,聂凤智这个空军司令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组织上交代的任务许世友急匆匆从北京赶回广州,他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安顿好广州防务,将一切处理妥当之后,即刻动身到了南京。

知道许世友要来,聂凤智提前做好了准备,一见到老首长他就把准备好的花名册交了出来,并且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对这些人挨个分析,那些人能用且可靠,哪些人需要观察,一一给许世友讲明白。

许世友回南京如探故园,他对很多人都有印象,于是对名单稍加调整,很快心里就有了大概。

与此同时,聂凤智还带着他走访基层,和战士们深入交流,基本掌握了防务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全国已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远在南京也能感受到风雨如晦的低沉,许世友随时紧绷着神经,一丝不苟地处理防务,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反复斟酌。

聂凤智理解他的担忧,配合他整饬防务,两人联手把南京军区守得如同铜墙铁壁,风平浪静。

好在在中央坐镇的领导人们齐心学历、雷厉风行,那点风波很快就过去,小平同志再次复出,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规划改革开放。

从那以后许世友就留在南京军区,和广州方面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聂凤智的帮助下,南方的局势愈发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许世友将军重新披挂,率领着广州军区的战士们从广西出发,和杨得志将军分兵两路,从东西两线进入越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尤其是谅山之战,许世友率领战士们险些把千里孤山夷为平地,然后发病包围越南首都河内,彻底震慑了越南军队。

1980年许世友任军委常委,为了响应国家“干部年轻化”的政策,1982年他退退居二线,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离世,享年79岁。

聂凤智听闻许世友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在悼念好友的时候泪流满面,根据毛主席曾经的许诺以及小平同志的成全,许世友将军的遗体未曾火化,而是采取土葬的方式让他陪伴在自己父母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