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是党历史上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次会议,也让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

但是,就在会议期间,却有政治局常委对他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他就是凯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对意见

凯丰原名何克全,1906年出生,是江西萍乡人。

他当时反对毛主席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毛主席不懂马列主义,不会带兵打仗,不过就是多看了些《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可能会把军事路线给带歪了,他还是偏信王明左倾的那一套。

“你还会什么,不就是照着《孙子兵法》说的指挥打仗吗?”凯丰这句话太过偏颇,让毛主席记了很久。

在1962年,主席接待一个日本代表团的时候,还提到了这件事情。

不过,主席并不完全同意凯丰的说法。在主席看来,打仗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完全照着书本。

《孙子兵法》确实是他的常看书目,凯丰既然提到了这本书,他后面也有将这本兵家宝典拿出来继续翻了翻,里面确实藏着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丰参加革命工作早期,是在从事团方面的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对团的建设,党的青年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还在《红旗周报》和《东方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反对日本的武装侵略,同时肯定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认为他们的抗日爱国斗争是与工农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凯丰投入革命以来,一直有着比较好的理论修养。他除了团的青年工作之外,日常工作中也涉及大量的理论宣传内容。

在中央苏区和延安时期,他也一直致力于党的青年工作,写了不少文章和通讯,鼓励青年们积极参加抗日作战,张扬斗志,展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看到了凯丰在理论和宣传工作上的才华与能力,我们党给了他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班佑会议上,他就被予以了重任,负责组织中央宣传委员会,之后他还担当了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干部必读》编委的重任。

1936年,在红军东征期间,他也很好地完成了在群众当中的宣传工作。

同年5月,中央党报委员会成立的时候,他还承担起了报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凯丰有着过硬的笔杆子,写过大量的理论和宣传文章,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很高,而且去苏联留学过,所以他才会对毛主席提出批评意见,觉得他没有留过学,理论水平不行,会影响带兵打仗,这其实是他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毛主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