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婴儿打疫苗,对于父母和婴儿来讲都是个痛苦的经历。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快捷的安抚手段安慰小朋友,减轻扎针一瞬的疼痛。其中就包括了最受欢迎的“襁褓法”。

这个方法是由《宝宝不哭》(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的作者、儿科医生哈维·卡普(Harvey Karp)推而广之的。该书传授了被称作“5S系统”的五种方法。除了襁褓法,也就是用轻柔的毯子紧紧裹住婴儿,还可以让婴儿侧躺或趴在看护者的手臂中;轻轻摇动;让他们吮吸奶嘴;以及在其耳边发出“嘘,嘘”的声音。根据卡普医生的说法,这几个步骤合起来是通过模仿小婴儿在子宫中的感觉而使他们镇定下来的,此法亦可广泛用在对付哭闹和闹肠绞痛的婴儿上。

在这项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上的新研究中,独立研究者将5S系统教给一些住院医师,让他们在为2-4个月大的婴儿做常规体检和接种疫苗时运用,以测验系统的有效性。按照惯例,婴儿在两个月体检时至少要接受三针疫苗;四个月时再接受两针。

领导此研究的是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the King’s Daughters)的约翰·哈林顿(John Harrington)医生。他一开始很怀疑是否光使用5S系统就能达到良好效果,但他猜想,如果和普遍认为能减轻婴儿疼痛的糖水一起使用,5S技术也许真的可以安抚那些刚刚挨了一针、正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家伙们。

哈林顿医生和他的同事们把230名小婴儿分作四组,在给他们打针前喂一剂液体——两毫升白水(小半勺),或是两毫升糖水。其中两组婴儿在打针后由父母或看护者安抚;另外两组则由培训过的医师用5S方法安抚。注射后的15秒内,医师要把婴儿包在襁褓里,让宝宝侧躺或趴在自己的胳膊上,边摇晃边发出嘘声,同时让他们吮吸安抚奶嘴。

一位受过培训的观察员在诊室里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如尖声叫喊、愁眉苦脸、呜咽等,来判断其疼痛程度。观察员用一种标准的等级量表来评估婴儿究竟有多痛。

研究者发现,总体来说运用5S系统——他们称其为“医疗干预”——能稳定地得出较低的疼痛分数,无论婴儿事先喝过糖水与否。

“一开始,我们认为是糖水和医疗干预共同起的作用,”哈林顿医生(他也是这所医院普通儿科学的部门主管)说:“可我们后来发现只用医疗干预就已经效果很好了。确实无需在打针前喂糖水。”

哈林顿医生说通常医师们至少可以完成五步中的四步,看似最无足轻重的一项就是给小婴儿一个奶嘴。“有时候孩子根本不想吸奶嘴,可能会把它吐出去,”他说,“好像这并不是非用不可。”

他说最关键的一步貌似是襁褓包裹,而这同时也是医师们最不容易学会的一步。医师们通过观看示范正确方法的视频来学习包裹。若是包得太紧了,会造成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早先有这类报道)。这项研究还提供了YouTube上演示此方法的视频链接。

哈林顿医生说,他和很多家长都对这一出色结果深感惊讶。

“实话说,我原来是不相信的,所以我才做这个研究,”他说,“但是当你亲眼看见把大声哭闹、胡乱踢打的婴儿包裹起,让他侧躺着,并在其耳边轻轻发出嘘声之后,他就好像进入短暂恍惚状态时,你就会觉得安抚反射(calming reflex)真的启动了。”

“然后家长们就会说:‘哇!快教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