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进程的图像记录。古往今来,很多艺术家借国画抒发爱国情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爱济南新闻客户端“文化传承名家谈”融媒会客厅策划推出“赤子丹青——艺术名家访谈”节目。邀请住济艺术名家,讲述与新中国同行的艺术创作心路历程,抒发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为时代立传的赤子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9月下旬,刚满三周岁的张宝珠已经开始记事。“小时候我家就住在现在的解放阁附近,正是济南战役炮火最猛的地方。”战火蔓延到了张宝珠的家。“我家屋里起火了,西屋都被炮弹炸光了。”但年幼的张宝珠还不知道发愁,他当时的注意力全在地上那厚厚一层炮灰里。“灰里埋着炮子儿壳,我捡了好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赤子丹青·张宝珠

张宝珠记得,街上到处都是拉伤病员的车,自家大门上的两扇门板也被拆了下来,拉到北边藕池上去搭浮桥了。等战斗结束后,门板却找不到了。“我家大人去北边找了半天,只找到一扇门板,另一扇不是我家的,被别人拿错了,弄混了。最后扛回来的两扇门板,一扇好的,一扇孬的,只能凑合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珠《鹊华春色》(2024年)

这些记忆深深印刻在了张宝珠的脑海里。三十多年后,已经是济南画院专职画家的张宝珠,接到上级任务,安排他创作一幅反映济南解放的国画作品。“我对这个题材太有感觉了!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想到了那些炮火连天的日子,想到了那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解放军战士……”

张宝珠开始认真思考构图,有深厚临古功底的他,一开始就明确了一点:这幅作品既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要体现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笔墨精神。“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这幅画的格局和视野很开阔,能把整个济南都画进来,很适合表现重大历史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珠《岁寒图》

但是,借鉴不等于照搬、套用。在艺术创作上,张宝珠一贯主张:临摹古人不能食古不化,要呈现个人面貌,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我可以学赵孟頫,但最后还要从他的框框里跳出来。就像李可染先生主张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要能进能出才行。”张宝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可染书法《所要者魂 可贵者胆》

首先从这幅画的立意上,张宝珠就大胆创新。“赵孟頫画的那幅叫《鹊华秋色图》,但我不想再画秋天,因为秋天万木凋零,萧瑟肃杀。济南解放、新中国成立,这些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像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所以我要画春天,这幅画就叫《鹊华春色》!”

确定创作方向后,张宝珠就开始写生构思。“我去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转了一圈,塔周围栽了很多松树,当时这些松树还很矮小。我突然就来了灵感——我可以把这些小松树画成高大挺拔的松树,画上一排参天松树,用来象征为了解放济南和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和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珠《尼山书院》

张宝珠在画坛有个雅号叫“张松柏”,松树是他最擅长画的题材。“我把松树的树干画得挺直,从这排松树的缝隙里可以看到革命烈士纪念塔、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大明湖,再往远处还可以看到黄河、鹊山和华山,整幅画表现出了济南改天换地的新气象。”

因为表现的是重大历史题材,所以张宝珠在创作上力求完美,“前后画了三四遍才交稿”。这幅画一面世,便以其新颖的角度、巧妙的构思和浑厚的底蕴让人眼前一亮,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刊发,社会反响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珠《风月无边》

2022年初秋,受大众报业集团“足迹.领航——丹青绘齐鲁 时代新画卷”书画展邀请,张宝珠又创作了一幅《鹊华春色》。此时,距创作上一幅《鹊华春色》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动笔之前,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创新,琢磨如何“画得不一样”。“我第一幅《鹊华春色》考虑的是怎么跟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画得不一样,这次我的压力则来自第一幅,我得尽量跟第一幅画得不一样,毕竟过去四十多年了,不可能一模一样,笔墨当随时代啊。”张宝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秋,张宝珠在创作《鹊华春色》

认真构思后,张宝珠就谋定了这次的创作风格。“我四十年前画的那幅《鹊华春色》,近景是高大的松树,为的是表达力量感;这次我再画《鹊华春色》,近景就画柳树,用微风吹拂的柳树来表现生活的从容和美好。”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柳树是济南的市树,张宝珠在护城河边长大,小时候经常站在柳树上往河里“扎猛子”,对柳树很熟悉。在这幅《鹊华春色》中,张宝珠画了杨柳和垂柳两种柳树。“杨柳高大,枝条向上;垂柳柔美,枝条向下。这两种柳树高矮错落,再加上一些杂树,就能在画面中形成节奏感和层次感,避免单一呆板。”张宝珠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鹊华春色》草图

这幅《鹊华春色》,张宝珠画了两天。全程见证他这次创作的大众日报记者霍晓蕙回忆:“两天的时间里,看他放笔写意,画室里‘刷刷’之声不断,时而激昂腾奋,时而细腻柔和,随着毛笔的游走,树木与亭台,山、湖与游船,在画面上陆续‘活’起来,给人一种元气淋漓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鹊华春色》小稿

这幅画中的柳叶,张宝珠多是散锋用笔,呈现出一种自然蓬松的感觉,不板不滞。张宝珠用笔,饱蘸水墨,墨借水以生变,浓、淡、干、湿、枯,气韵万千。待到墨尽笔干,则以散锋来点、擦树叶以及某些局部,用他的话说,“用最干的笔,画最细微的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鹊华春色》局部

记者注意到,这幅《鹊华春色》在表现大明湖铁公祠附近的建筑与景色时,把房顶的黑瓦、屋脊的瑞兽、花玻璃窗棂、围栏、院墙以及四周的植物作为一项重点来描绘。“这些都是我的回忆,我的生活。小时候我家就在大明湖东边河沿上,那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明湖老茶社那五颜六色的花玻璃窗,被阳光一照,璀璨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珠2022年作品《鹊华春色》(请将手机旋转至横屏欣赏)

为了创作这幅新的《鹊华春色》,张宝珠又专门去华山采风,再“找找感觉”。采风归来,他又再三构思,决定要画出融新貌和古味于一体的春和景明、田园休闲的感觉,把鹊山、华山和大明湖连在一起。

山湖相连,张宝珠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这样表现,在现实中他也积极建议将大明湖与鹊山、华山连通在一起。“老一辈济南人都知道,以前从大明湖是可以坐船到华山的,一直到清末河道淤塞了之后,这条旅游航线才废弃,华山在旅游方面的地位也被千佛山取代。”

2008年超然楼重建完工后,相关部门组织了一场论证会,张宝珠受邀参加。“我当时登上超然楼的楼顶一看,就感觉大明湖小了,超然楼高了,无论是从整体的画面还是视觉上来看,都不太协调。”当时,张宝珠就向有关部门提了一个建议:“把大明湖的水引到华山下面,在华山周边打造几个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湖,从大明湖坐船可以直达华山下面。”如今,张宝珠的这个建议有望变成现实。2021年10月21日,济南市印发《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济南市将实施大明湖—云锦湖—小清河—华山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大明湖至云锦湖的新航道“中泺河”或将开挖,未来大明湖将直通华山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珠跨越近半个世纪创作的两幅黄河写生图,
左为1972年创作的《黄河两岸披新装》,
右为2021年创作的《黄河两岸笑春风》

张宝珠自幼生长在济南,泉城的自然景色早已深深化入他的血脉之中。“每当我提起画笔,总是涌动起种种遐思,力求表现出济南最美的样子。我更希望,现实中的济南比我画里的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