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风起堂主人
来源 | 风起堂观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吹牛,一起战斗,是华为的传统。

吹的牛实现了,那不可就是理想嘛。

华为创业之初,没资金、没技术、没背景,任正非带着一帮小年轻搞研发,没事就搬个小板凳,给大家讲故事,畅想未来。

1989年,华为成立的第三年,华为的主业还是代理香港鸿年的小型交换机,任正非和郑宝用是这样一吹一捧的:

任正非问郑宝用:你认为将来华为的销售额能到多少?

郑宝用反问:老板,你先说能做多少?

任正非答:也就400多亿吧。

郑宝用说:老板,你说保守了,怎么也能到1000亿!

主持华为C&C08—2000数字交换机项目研发的前高管曹贻安,在和华为顾问田涛谈话时戏称,郑宝用和任正非两个爱吹牛的人“吹到一对去了”,而且“还能互相欣赏地吹”。

曹贻安说,老板每年都会说我们明年要多少多少销售额,一听就绝对是吹大牛,“当时哪个不说老板是在吹牛啊”,但到了第二年,还就真做成了,“打肿的地方还真就长胖了”。

曹贻安认为,老板吹牛是为了给自己压力,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理想是什么?没有实现之前,哪一个不是吹的牛皮?

田涛说得好,任正非在华为,是“一个人吹牛一群人响应,一大群人相信,大家伙一起拱着头朝前冲,实现了的就是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有新员工进来,对华为这种“吹牛文化”还不了解的,在面对客户时尴尬不已。

任正非出身军旅,对思想文化在企业中的引领作用深谙其道,在他的指引下,《华为人报》不仅深得华为内部员工好评,更让很多电信客户爱不释手。华为的很多客户都曾主动要求成为《华为人报》的邮寄单位。

一次,华为一位新员工去当时的邮电部某所洽谈合作。

进到所长的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正好有一份《华为人报》,报纸上正好有任正非的一篇文章,说华为要在1997、1998年这两年的时间确立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成为中国第一。

华为员工在客户面前看到老板的“吹牛”文章,总觉得有些尴尬,就对所长说:老板也就是说说而已,目的是给员工打气。

不料,所长却说:千万不要这样想。你刚来华为不久,对你们老板还不够了解。

和任正非已经认识很多年的所长解释说:每年我们见面的时候,他都会告诉我们华为的下一个目标,当时我们邮电部的人也和你现在一样,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说的话能兑现。但是,5年过去了,他每年提出的目标都能够实现,现在我们都会非常认真地看待他说的每一句话了。

事实上,到1998年,华为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6倍,达到89亿元,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在传统交换机市场,超过西门子和朗讯,成为和上海贝尔齐名的国内最大的两家电信供应商,华为第一次成为国内科技企业中的老大。

回顾那些年,任正非为华为的未来“吹过的牛”如下:

1992年,国内科技界有“南巨人,北四通”之说,任正非提出华为要“超越四通”,1994年,华为销售额8亿,实现目标。

1994年,任正非正式提出,“10年之后,电信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 但是这一目标,华为没能按预期实现,而是直到2008年才三分天下了,也就是用了14年。

1995年,任正非就已经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定为华为的发展目标。

还有任正非没说过但也实现了的:

华为的5G全球领先,任正非自豪坦言“华为不仅5G做得好,微波也做得好,两个合起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为做得最好”;

再到今天的鸿蒙操作系统,“三分天下有其一”已成。

从“超越四通”到“三分天下”,甚至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先者,华为一一实现了老板当年吹的牛;不仅如此,余承东还把终端的“赶超苹果三星”也实现了。

这就是吹牛的力量,这就是梦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华为,已经从早期某国企眼中的“渔民办的个体户”,员工自嘲的“华鸟”(繁体字“爲”,经常被误读为“鸟”),成为享誉世界的华为。

华为为什么成功?

任正非说过:“我们是一家有理想的公司。”

30多年前的任正非,凭着2.1万元,7-8个非专业人士,创立了华为,没有技术、没有产品、没有市场、没有客户,但却始终目标坚定、专注执着、埋头苦干,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历经苦难无数,终于成就了华为今天的全球领先。

还是那句话,吹的牛实现了,就是理想!

参考资料:

田涛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
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
吴建国 冀勇庆 《华为的世界》 。

注:本号所发表内容凡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者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系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