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辗转美国、欧洲各处的李宗仁,总算回到心心念念16年的祖国。

回归故土的李宗仁,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热情接待,此后双方始终保持着友好往来关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回国短短三年多时间,李宗仁就病逝于北京。

临终前,李宗仁特地交代了自己的一系列身后事,包括将自己的藏书送给家乡图书馆、藏画上交给国家文化部门、藏酒送给毛主席...

那么,回国后的李宗仁,经历了怎样一段短暂却充实的晚年生活?

漂泊在外十几年,李宗仁又如何一步一步踏上回乡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漫归国路

1949年1月,眼看国民政府已摇摇欲坠、岌岌可危,蒋介石只能宣布下野,转至幕后筹谋退守台湾一事。

“代总统”一职,落到国民党元老李宗仁头上。

但很快李宗仁就发现老蒋的政治伎俩,不愿给蒋介石当替罪羊的他,于1949年底借口身体抱恙,远走美国。

谁知这一走,李宗仁竟在海外漂泊了长达16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李宗仁的“代总统”和“副总统”职位接连被老蒋罢免,彻底沦为流落客乡的一介白衣。

老蒋的不讲情面和种种分裂国家的反动之举,让李宗仁彻底认清了国民政府的丑陋面目,也给了他一个重新审视自身、认识共产党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远在美国,可李宗仁无时无刻不在紧盯国内发展。

眼看祖国发展建设一片欣欣向荣,中共中央的领导饱受民众拥护,李宗仁逐渐意识到,自己前半生似乎真的走了一条错误的政治道路。

政途的寂寥、寄居海外的落寞,不断激发着李宗仁思念祖国之心。

他盼望着祖国统一,也渴望能够得到祖国原谅、早日回归故土。

于是,他通过前秘书、爱国人士程思远,向中央政府传达了回国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5月,程思远在与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会晤期间,提及了李宗仁在国外的处境,以及其想要回国的打算。

5月7日,李克农将此事汇报给周总理。

奈何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依旧严苛,蒋介石在台湾更是蠢蠢欲动,李宗仁归国事宜多少有些敏感,中共中央只能回复: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应谨慎行事,静观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间到了1959年10月,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

海外华侨组织起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回国参加庆典活动,居住在香港的程思远,也在代表团之列。

10月25日,程思远再度就李宗仁回国意愿,与周总理展开磋商。

此前,李宗仁为表诚意,向国内献出了12箱字画。

周总理热情的对程思远说:“德邻先生(李宗仁字)已经表现出了爱国精神,政府可以考虑他的请求。”

至此,李宗仁回国事宜正式提上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对于李宗仁回国一事,也一直十分关心。

当周总理向主席转述李宗仁的请求时,主席大度的表示:“他要是有回来的意愿,我们应该欢迎。回来后如果住得不习惯,也可以再回去,来去自由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按照主席的意思,马上着手拟定了李宗仁回国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规定,只要李宗仁不插手台湾事宜、不参与其他势力、不介入中美关系,就可以回到中国。

且中央政府给予他完全的自由,既可以回来定居,日后想出去也可以随时离开。

1963年底,周总理向程思远传达了中央的有关政策。

同年12月,程思远与李宗仁在瑞士达成会晤,李宗仁在得知中央政府的政策要求后,当即回复道:“我接受,我此行只为回归家乡,在祖国终老。”

至此,李宗仁归国事宜就算定下,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踏上回乡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来到1964年,国内外接连发生的两件大事,愈发激起了李宗仁的思乡之情。

一是中法两国的建交,二是中国人研制出了自己的原子弹。

前者意味着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外交封锁被打破,中国迎来外交新局面;后者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已取得飞跃式发展,国力、军力空前增强。

这两件事,强烈的激发了李宗仁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迫不及待想要结束当下寄人篱下的生活,回归日益强盛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2月3日,李宗仁再度向中央传递回国意愿。

为表决心,他甚至已经登出广告,要将在美国的房子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