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鹏和他驾驶的201路老式有轨电车。(记者张杨 摄)

“除了日常通勤的乘客外,还增加了不少外地游客,有的专门过来‘打卡’,甚至还有乘客在乘车时开直播。今年夏天明显感觉到客流量的增多。”李鹏是201路驾驶员,38岁的他,已有16年的驾驶经验。

李鹏和电车的故事要从他还是孩童时说起,由于电车轨道离李鹏家和学校较近,小时候的他经常乘坐电车并对电车充满好奇。“电车是怎么拐弯的?这是小时候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当时身边也没有人懂这个原理,后来我选择了交通学校,毕业分配时,带着小时候的好奇心选择入职了大连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

李鹏虽然在201路上开的是老式有轨电车,但他的驾驶技能并不局限于此,无论“新老”车型,他都能够轻松切换。记者与其交谈中得知,由于工作需要,李鹏曾被借调到202路一段时间,驾驶现代电车。说起两条线路两款车型之间的区别,李鹏打开了话匣子。“从线路上来讲,201线路是混行路面,机动车和电车可以混行,202线路有自己独立的轨道,整条线路只有部分路段可以混行,其他均为封闭式;在操控方面,两款电车的驱动和刹车原理不同,老式电车需要两只手来操作,而现代电车只需要一只手操控即可完成行驶或刹车;老式电车需要驾驶员和乘务员共同面对乘客服务,而现代电车有独立的驾驶室,车厢内还有两名乘务员为乘客服务……”李鹏告诉记者,虽然操作起来还是现代车比较简单,但从传承上来讲,开老式的电车更具有操控性。

历经百年的有轨电车能风雨无阻地运行到今天,是一代代电车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市民的出行和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老一辈人研发的技术在现在有哪些还是非常适用的?”“过去,老式电车刹车系统就运用了气刹,到今天我依然能感觉到它的适用性。”置身201路老式有轨电车内,记者在与李鹏的问答间,再次感受到以姜素卿为代表的老一辈电车人精益研发、奋进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下散发的强劲动力。

16年来,李鹏对有轨电车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年末打造的‘光影列车’,今年又推出了文旅专列,市民游客都很满意,反响也特别好。以前我的定义是,有轨电车只是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一种运输工具,现在来说,有轨电车不仅承担了乘客的日常通勤,同时对外也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正面形象。”每天驾驶着复古电车穿梭在现代都市当中,李鹏觉得这辆有轨电车,就像一位“智者”,引领着大家去探寻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记者手记

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李鹏十六年如一日地心系乘客,真情服务。采访当天,记者走进201路老式有轨电车的驾驶台,李鹏向记者演示前进、刹车等一系列操作。他告诉记者,电车不同于汽车能够“一脚”刹住车,电车始终需要与物体、人车保持安全的距离,这就需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精神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在与李鹏交谈中得知,安全驾驶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还需要面对面服务乘客,为乘客答疑解惑。在这复古的列车上,记者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历史厚重感和现代都市的便捷。有轨电车跨越百年穿梭而来,它们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同时,更搭载着姜素卿等老一辈电车设计师们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的精神行驶在新时代下,引领着行业发展,驶向更远的未来。(记者张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