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北京夫妻,一个72岁,一个61岁,他们的年纪让人想到暮色沉沉的夕阳,本该徜徉在公园遛鸟、赏花。但他们却选择离家千里,奔赴贵州,面对朝阳。和大山深处的孩子一起,他们彼此都拥有了温暖的阳光。”

这是2014年,CCTV《感动中国》节目组主持人敬一丹对朱敏才、孙丽娜这对夫妻经历的开幕词。

如果不是2014年,朱敏才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恐怕所有人都不知道,朱敏才此前还是个外交官。

朱敏才完美诠释了“前半生许国,后半生许乡”的真正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里飞出个“金凤凰”

1942年,中国还处于抗日烽火之中。远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地主家庭里迎来了一声生命的啼哭,父亲将这名男孩取名为朱敏才。

小时候的朱敏才聪明好学,家里也有些积蓄,是村子里较为富裕的家庭。

新中国建立后,朱敏才就走进了学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堂,朱敏才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也是老师经常夸奖,号召学生学习的榜样。

然而,每个政权都有巩固政权的各项运动,朱敏才因出身问题不得已终止了学业。等到政策风向转弯以后,朱敏才重返学堂,这也耽误了他不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朱敏才还是幸运的,没有赶上取消高考的时期。1965年,朱敏才搭上了最后一班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贵州大学英语系。

本来,朱敏才的志愿是想当一名三尺讲坛的师者。可是新中国缺乏外交人才,朱敏才因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被选入特殊人才。

那个时候,国家高等知识分子的工作全是分配,没有个人选择的权利。

朱敏才一毕业,就奉旨前往北京,到对外经济贸易部(也就是后来的商务部)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贵州到北京,改变了朱敏才的命运,也让朱敏才遇到了最合适的恋人——孙丽娜。

孙丽娜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妞儿,身材婀娜多姿,长相雍容华贵,说是美人儿毫不为过。

单从工作上看,孙丽娜比不上体制内的朱敏才,只是北京市最早的一批小学教师。但两人的工作也有互通之处,都和英语打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朋友的介绍下,两人走起了相亲之路,一见面就互相认定了这是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人。

孙丽娜也不搞地域歧视,没有嫌弃朱敏才“外乡人”的身份。

不久,朱敏才和孙丽娜就结为连理。在外人看来,朱敏才和孙丽娜绝对是天作之合,都有稳定的工作,脾气秉性也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