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说起孝顺,我们都可以讲出一大堆的道理,能够说好几个感人的故事。

就在我们推崇孝道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兄弟姐妹之中,最孝顺的那个人,往往混得最差。

在一座村庄里,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会被拖累,甚至沦为村里的大龄单身汉。

总有一些人,为了孝顺父母,就把不那么孝顺父母的妻子、丈夫赶出家门,以离婚结束。后来,他们单身,或者独自带娃、赡养老人,家不像家,人不像人。

把“孝顺”两个字拆开,就是“孝”和“顺”,若是看第一个字,忽视了第二个字,那么孝顺就变成了一个人的枷锁。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知道真正孝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小时候,承担孝道责任的人,学业困难。

在大人们眼里,从小就会照顾老人,懂得帮忙干活的孩子,是很棒的。

一些失去父母,或者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家里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我们看到了,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

可是这些孩子,是有苦难言的,生活、学业、身心上,都受到了打压,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日本纪实文学作品《少年照护者》中,调查了大量的单独照顾老人的少年,得到一个结论:这些被困在照护中的孩子,总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有个叫“谷村纯一”的少年,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为了养家,去了远方打工。他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奶奶。每天放学,就是做饭,洗衣服,帮助奶奶擦洗身子。

奶奶有时候精神失常,对他各种谩骂。他除了忍受,还是忍受。

书里还写了一个来自仙台市的少年,因为照顾奶奶,时间被挤兑,导致高二时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

还有少年表示,自己因为照顾老人,导致迟到,反复对老师解释,老师也还是确定他是迟到、旷课,要接受处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事实上,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到令人想哭。

那个从小孝顺的孩子,除了学业耽误了,还有可能,选择了放弃学业,让其他兄弟姐妹有更多读书的机会。命运的岔道,从尽孝、不尽孝,就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中年时,一直被长辈拖累的人,走不太远。

魏晋时期,有一个叫李密的人,他写下《陈情表》,让无数人感动。

李密学有所成,人品很好,被晋武帝看上了,邀约他出仕做官。

但是李密要照顾祖母,无法脱身,因而写了《陈情表》,说明情况,也委婉地拒绝了出仕。

李密从小父亲过世,母亲改嫁,和祖母一起生活。

祖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总不能丢下不管吧。人情世故上,说不过去呀。

文中写道:“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为了照顾九十多岁的祖母,因此放弃了功名利禄。这是明智之举吗?

还好,晋武帝有耐心,等李密的祖母过世之后,再次邀约李密,让李密能够一展宏图。

如果晋武帝后来不搭理李密,那么李密在祖母过世之后,就大概率是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若是把老人带在身边,或者在老家照顾老人,那么中年人的发展机遇,一次次错过,失不再来。

更现实的是,中年人自己被困在老家,或者长期陪护老人,导致收入锐减,其儿女也就失去了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两代人,因为老人而耽搁了。

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混得好,能够有大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福。

很大一批中年人,他们是打工人,自己都睡在窝棚里,工作也不够稳定,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漂泊。一旦带上老人,这日子就岌岌可危了。

中年人的工作,丝毫不敢分心,不能迟到,请假都要看脸色。工作不好,生活就更不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家庭里,孝顺应该是一场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也许你会说:“既然孝顺给子女带来困扰,那就不要孝顺,算了。”

好的家庭里,孝顺是双向奔赴的,可以彼此成就,而不是拖垮谁。

在孝道和发展,两者之中,找到平衡点,这是家人需要做的。

第一,作为长辈,应该想一想,自己在健康、四五十岁的时候,从哪些方面,可以帮助到子孙?

积极利用好的制度,为自己准备一份养老金,留下一些存款,在经济上不拖累儿女。

是思维方面,接纳“随迁”,而不是固执地“落叶归根”。老人可以随遇而安,那么子孙要走远,就没有冲突了。

竭尽所能地送子孙多读书,让他们有反哺长辈的能力。整个家庭,都先苦后甜。

第二,作为子孙,不应该愚孝,而是根据家庭和自身的事业发展,和老人沟通,采用灵活的养老方式。

比方说,子孙都忙碌不停的时候,老人去住养老院;说服老人跟随大家一起外出;让老人和亲友抱团养老。

在子孙多的情况下,出钱出力,大家一起来,也会轻松很多。不要谁老实,谁在老家,就把赡养的任务,赖在谁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在我们村里,有这样一件事:没出息的儿子过世后,剩下的两个儿女,把老人被送到养老院去了。

是啊,没有出息的儿子,在老家种地,生活困顿。也常常被老人瞧不起。老人谈起外出的两个儿女,就眉飞色舞。

但也就是没有出息的儿子,托举老人的日常生活。外出的儿女,出息大一些,私心也重一些。

一个家庭,应该有长期的思维,孝顺应该尽早安排。

最好的家庭,一定是父慈加子孝。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