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是继周恩来、陈毅、姬鹏飞之后新中国的第四任外交部长,也是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仰天大笑,被西方媒体称作“笑容震碎天花板”的“乔旋风”。

乔的笑震惊了世界,也让乔冠华达到个人外交事业的巅峰。事实上,作为与胡乔木齐名的盐城“二乔”之一,跟随周恩来总理三十余年,乔冠华的外交成就并非只有一个在联合国大会的仰天大笑。

对36岁就成为外交部主任的乔冠华来说,在联合国取得的辉煌外交成就只是最终的结果。在达到巅峰之前,他已经在外交场合有了多年的历练,正是这些历练让他逐渐熟悉了外交上的和谈、博弈与共赢,可以慢慢地剖析对手,对症下药,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冠华爱笑,在外交中,让他笑得最开心的,莫过于和美国的对抗,也只有和超级大国美国进行对抗,才能让他拼尽全力,转换风格。

一、与胡乔木并称“二乔”,更加适合搞外交

盐城有二桥,西门登瀛桥,东门朝阳桥。盐城还有二乔,北乔胡乔木,南乔乔冠华。

乔冠华1913年出生在江苏盐城,16岁入清华大学国文系,一年后转入哲学系。1933年公费派往东京帝国大学深造,后赴德国土宾根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日洪流,在香港从事新闻、文化工作。

乔冠华与胡乔木是同乡,乔冠华为盐城建湖县庆丰乡东乔庄人氏。胡乔木1912年6月1日出生于盐城蟒河区鞍湖乡北张本庄,比乔冠华年长一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也是同名。乔冠华30年代在香港为《时事晚报》撰写国际时评,同事梁路晨建议他换个笔名,他戏称自己身长体瘦,从此就取“乔木”为名。胡乔木原名胡鼎新,1936年到延安之后,就改名胡乔木,以乔木为名发表文章。二乔文风犀利,文采照人。世人称延安的胡乔木为“北乔”,在香港、重庆活动的乔冠华为“南乔”。

为把二乔区别开,毛泽东亲自为二人断名:“大乔小乔、南乔北乔、真乔假乔……北乔木恢复原姓,南乔木还用原名”。

二人最大的不同,是在性格上,或许也正是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适合不同的工作。

乔冠华为人洒脱,恃才傲物、不拘小节,到处都回荡着他爽朗的笑声,胡乔木一贯稳健、谨慎、谦虚。党内同事邓力群曾说:“几十年来,我没有看到他放声大笑过”。他担任毛主席政治秘书25年之久后,主席也感叹:“乔木跟我一二十年,总还是一介书生”。

而乔冠华自从在1942年到重庆工作后,就一直跟随周恩来总理,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陪同周总理、陈老总出访国外,多次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对打开中美、中日关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后,又是他连年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从外交部的普通干部一直到外交部长,他为新中国外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从外交的角度上来看,性格洒脱,十分爱笑的乔冠华似乎更加适合搞外交。也正是这洒脱的性格与过人的才干,让乔冠华在一次次与美国的外交对抗中都不落下风

二、抗美援朝初露锋芒:板门店谈判的“指导员”

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和周总理“另起炉灶”,重新组建外交部。乔冠华被任命为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和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正式踏上职业外交官道路。是年,他36岁。

而他与美国的外交对抗,开始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板门店谈判。

1950年9月30日,美军跨过了三八线。周恩来多次通过印度和英国警告美国,如果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坐视不管。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以及麦克阿瑟本人对此置若罔闻。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展开了。中国虽然千疮百孔、民穷财尽,但短短一年的时间,志愿军就打得联合国军无法前进一步,大的战争无法继续下去,这时需要的是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高超的谈判技巧。

周恩来总是深谋远虑的。战争初期他就考虑了谈判问题。现在条件成熟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长缨又交到谁手中呢?

周恩来不禁又想到了那个身材颀长、脸色庄重俊秀的苏北才子乔冠华。

他年轻、知识广博,又在重庆、上海、香港经受过锻炼,去年还作为伍修权的顾问去了安理会,这回就让他再给李克农作顾问吧,就这样,带着周恩来面授的机宜,二人乘坐当年慈禧老佛爷出行的专列,飞速驶过鸭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7月4日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志愿军的谈判人员分成三线:

一线是邓华副司令员、解方参谋长、他们在谈判桌上与联合国军的乔埃中将等展开面对面的斗争;二线是乔冠华,负责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提出具体的谈判方案,研究谈判的方法策略的一些细节问题(大政方针由北京定);三线是李克农,他起统筹联络作用。

乔冠华和李克农不露面,在幕后指挥,为安全保密,李克农称为“队长”,乔冠华则称为“指导员”。

谈判是异常艰难和枯燥的。开始的一段时间,双方谁也不说话,静静地坐着,到点后大家就各自离开,下一次又接着这样,在这里,谈判的意义就好像是为了确定下一次谈判的时间和地点,此外就是比耐力,双方都很紧张,就连南朝鲜的代表就位时一屁股坐空掉在地上,也没人露出丝毫的笑模样。

在谈判过程中,乔冠华敏锐地感觉到,美国在战俘问题上要大作文章,对于能够达成协议,他表现得并不那么乐观:

“中央估计战俘问题不难达成协议,我多少有些担心……杜鲁门于汉莱声明的第二天,声称中国军队杀害在朝鲜的美军俘虏,是一百多年来最野蛮的行为……这不是一般情况,似乎道出了美国决策集团有可能要在这个问题上作什么文章……”

就像他当年预言巴黎三天之后会不战而降一样,这次又让他说中了。美方在战俘问题上不断制造障碍,始终坚持其所谓“自愿遣返”、“不强迫遣返”,实际就是强迫扣留战俘的无理主张,同时对战俘加以慘无人道的屠杀、虐待。

就这样,板门店谈判在战俘问题上暂停下来,这实际上与中国的主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密切相关。周恩来在致联大主席莱斯特·皮尔逊的信中拒绝了印度的提案,对这一受美国支持的决议的合法根据提出质疑。

1953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根据朝鲜战场的状况以及国际社会对结束战争的呼声,分析美国很可能还得坐下来谈。于是电告李克农、乔冠华就“是否可以再给他一个台阶下”、“是否由我方主动提出复会”进行研究。19日,乔冠华复电北京:

  • 1、联大对我拒绝印度提案尚未处理,但鉴于美国解除台湾中立化的行动,激怒了很多中阃国家,多少抵消了我拒绝印案产生的不利影响。联大复会很可能对此案不了了之,拖到下届再说。
  • 2、美国搁起板门店转到联合国,本想借以压我们联大压不成,战场又无多少办法,本可自回板门店,但鉴于美国在联大尚未死心,对战场亦未完全绝望,因此虽有少数国家不反对再回板门店试试,美国今天是不会愿意的。
  • 3、如果我正式在板门店通知对方无条件复会,美国态度将是拒绝的居多……如果我以金、彭致函形式,对方可能认为我性急,有些示弱,反易引起对方幻想。结论是一动不如一静,让现状拖下去,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它来采取行动为止。

乔冠华对美国人了如指掌,深知你越稳如泰山,他越着急,这时候最恰当的对策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美国人面临的各方面压力要比我们大得多,盟国之间的意见分歧也越来越大,他肯定会捺不住性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周恩来同意了“乔指导员”的看法,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后,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方面,建议在板门店先就交换战俘问题进行谈判,中断了6个月零18天的停战谈判在4月26日恢复了。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订,于同日22时生效,进行了三年一个月零两天的朝鲜战争以美帝及其走狗在军事上、政治上,道义上的失败而告结束。被形势拖垮的克拉克也成为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这使他感到屈辱万分。

乔冠华为谈判所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他的分析判断为北京决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这是他与美国外交对抗的初露锋芒。

三、喝茅台写出世界震动的“讨美檄文”

1970年5月20日,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西侧百万群众聚会,声援东南亚地区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广场上回荡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义发表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满腔激情的人们被那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所深深感染、打动,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这篇著名的“五·二O”声明的真正执笔者就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更让人拍案称奇的是,他是喝茅台写出来的。

1970年3月,趁着柬埔寨国王诺罗敦·四哈努克亲王去了莫斯科,美国策动来总理朗诺发动政变。同时,美国背弃1968年3月31日所作的对越南北方轰炸,炸限于北纬20以南地区的承诺,恢复轰炸越南北方,充分暴露了肆意横行,妄图称霸世界的嘴脸。

中国是越南的大后方,也是西哈努克的坚定支持者,为了在全世界面前表明自己坚定的反帝立场,表明自己作为亚非拉国家的一员,毛主席提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群众集会,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想法。得到周总理的完全赞同,并亲自布置任务,交由外交部起草初稿。

总理找到乔冠华,指示他尽快拿出初稿,要深刻领会主席意图。将这么重要的声明交由他负责,也充分体现出总理对自己爱将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冠华回到家中,桌上摆上一瓶茅台,开始苦思冥想。从结构、行文、气势上都要精雕细琢。这可是以毛主席的名义向全世界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必须使用他老人家特有的战斗风格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一定要带着政治感情写,乔冠华一仰脖,喝干杯中的酒,酒自口中入,文从笔下出。

首先,应该简要阐述当前形势。乔冠华边喝边想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及其追随者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各国人民不断地用革命战争打败侵略者。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开头言简意赅,就是针对美国,强调革命。

这次美国策动朗诺政变,我们必须表明自己的鲜明立场。乔冠华略一思索,想到了:

“美国侵略者在越南、老挝打不赢,阴谋策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的反动政变,悍然出兵柬埔寨,恢复轰炸越南北方,激起了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愤怒反抗。我热烈支持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斗争精神,热烈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的联合声明,热烈支持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领导下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的成立。三国人民加强团结,互相支援,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取得彻底胜利……”

乔冠华又端起酒杯喝了两口,又是一连串简洁有力,朗朗上口的排比,意思表达也连贯完整,他满意地站起来,咕咚一口又是一杯,摇摇酒瓶,所剩不多了,而这时,文章也到了收尾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美帝就是要敢斗,你一硬,它就软。还有主席那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乔冠华微微有些醉意,酒兴上涌,这也正是出彩的时刻:

“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正在垂死挣扎。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東埔寨人民、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怕美帝国主义,而是美帝国主义怕世界各国人民,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惊慌失措。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真是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乔冠华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大手一挥的磅礴气势向百万群众宣读,最后当然要来一句气势如宏的口号作为结束,嗯,就用它: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切走狗!”

大功告成,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乔冠华躺在椅背上,美美地点燃一支香烟……

五·二O声明宣读后,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安莎社、共同社等播发了消息,世界许多大报评论这篇声明“文字犀利、气势磅礴、逻辑严密”,这篇文稿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层递进、语言优美有力,有很强的号召性。

他既是政论文中的精品,又是乔冠华个人在对美外交中的又一次光荣战绩。

四、逗弄基辛格,帮助周恩来打开中美关系大门

1969年是个转折点,对一直在与美国进行外交对抗的乔冠华也是,他即将改变他与美国外交间强硬对抗的风格。

这一年,珍宝岛的枪声再一次使中国领导人震惊,自从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勃烈日涅夫主义的现实威胁第一次真切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恰逢此时,美国在越战泥沼中越陷越深,国内反战运动异常高涨,在汽车保险杠上贴的最流行的口号是“要爱国,不要作战”,尼克松决定要从亚洲收缩,他在关岛发表了一篇演说,提出“关岛主义”,要亚洲人打亚洲人。

国内和国际形势在这时给中国提供一个机会,那就是打破20年的僵局,开启中美关系的大门。其后,就是中美间“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等一系列初步接触。

在这些最初的中美接触当中,乔冠华并没有做主要工作,当时他的重任是中苏谈判,直到1971年10月,基辛格第二次来华,为尼克松访华最后敲定日程安排。

这一回,乔冠华随同周恩来与他进行了会谈。由于在尼克松未来之前,谈判不涉及多少原则性的问题,会谈进行也很顺利,气氛也极为热烈,周恩来甚至抽出时间和基辛格的一大班人马进行亲切的非正式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6日,基辛格要乘“空军一号”专机回国,此时的他根本不知道,联大表决结果刚刚传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在驶往机场的途中,乔冠华想故意逗一逗基辛格,他问到:“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中国能恢复席位吗?”

“恐怕不行”,基辛格不假思索地说,“估计明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国就能进去了”

乔冠华仰起脸来,爽朗地哈哈大笑,“我看不见得吧?”

四个月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商讨联合公报的订立,乔冠华是起草联合公报的主要参加者,会谈是极其艰苦的周恩来与尼克松谈,乔冠华与基辛格谈。

他们仔细地推敲公报草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尤其是在敏感问题上,双方在这种问题上互不相让,往往形成僵局,会谈气氛也很紧张,而这时总是要活跃一下气氛,谈点别的,说几句俏皮话,或者就干脆不谈了,去吃烤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回谈判又僵住了,于是乔冠华冲着基辛格一乐,说道:“博士你是在德国出生的,我是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我们应该有共同点,但在德国哲学里,我喜欢黑格尔的辩证法,你喜欢康德的自在之物”,这大概是我们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虽说偶尔调皮,但在“基乔会谈”中,乔冠华确实耗尽了心思。他自己后来回忆道:

“从2月22日到27日,几番争执,几番协商,几个不眠之夜,加起来是一百多个小时。不是亲自参与的人,不可能了解这个联合公报中的一些行文,其一词一句曾是经过怎样的修改,最后怎样达成协议的……这些细微的差别显然不属于语言学,而是外交学和政治学。”

最后,在确立的公报中,双方用平和的语言各自阐述了立场,周恩来无疑是最大的成功者,乔冠华在协助周恩来开启中美大门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他个人对美外交的风格也有了极大的转变。

结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乔冠华晚年最爱吟诵的诗句,吟诵之时,他竟会泣不成声。为中国外交奉献一生的他,却在外交成就达到辉煌的晚年走了歪路,从此一蹶不振,无人问津。

“人情辗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在犯下不可饶恕的政治错误以后,许多同事、朋友不太与乔往来了,史家胡同51号可谓门可罗雀。

1983年9月22日上午,乔冠华在妻子的臂弯中静静地走完了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一条电讯: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乔冠华同志因患肺癌,于今日上午10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短短四十个字,没有生平介绍,也没有任何的评价,乔冠华就这样把遗憾留给了自己,也留给了活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