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是个吸血鬼,轻轻松松吸掉你最美好最宝贵那些年的青春和精力。
白天,你啃着煎饼,挤地铁+转公车吭哧吭哧爬去上班。晚上,租着10平方米的卧室,盘算着这个月的开支,感慨一年到头都存不下几个钱,或许已经成为在一线城市打工人的常态。
大城市留不下身体,小县城容不下灵魂。每次下班从天桥走过,总觉得这座城市的华光璀璨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对于绝大部分在一线城市的务工者而言,“根本买不起房啊!”偶尔聊到今后打算,总是百感交集地以这句话结尾。
那么,留在大城市有什么意义呢?
从某种意义而言,当你选择一座城市时,就为自己的人生铺设好了底色。
近期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个热门话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月薪五六千,上下班挤地铁,除去杂七杂八的不剩几个钱,也要留在大城市生活?”
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二线城市成本固然非常高,说实话也很难存什么钱,但它有足够的想象力,尤其北上广深这类超级城市,拥有着全国最优质的资源和机会。越是普通人,越需要到大城市寻找机会。
一来,你接触到的信息面不同,能力进步速度不同,收入上涨速度自然也不同;二来,你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选择,无形中,想法变得更加立体。
说白了,变化意味着机会,变化密度越高的地方,越隐藏着你未来的可能性。
其次,在于城市的发展红利,在全国楼市下行期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是最抗跌的区域,如果很早以前能在一线城市购入房产,但它恰恰也是普通人跳上财富快车的重要渠道,毕竟大城市的房子,能让很多平凡人望而却步。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过,人才的成长最有效的无外乎3个方面:
1、去大城市;
2、去牛人扎堆的地方;
3、去业务氛围最浓厚的公司。
“所有的成长,都是因为站对了地方。”大城市,无疑是天然最佳的成长环境,在经济上行期,能有机会进入未来的龙头企业,在经济下行期,抗风险的机会远比二三线城市强很多。
人要想越变越好,还是要在上坡路折腾,当前的压力会在日后换来更多的空间;人要想越变越糟,那就走下坡路,尽情地往轻松安逸的地方躺,避开所有让人不舒服的东西。
每个选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层层嵌套的,这些选择加起来,就构成了你未来的样子。
我感触颇深的一点是,每个选择,都与你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所遇到的事,息息相关。
你所在的城市和生活的圈子,几乎就是你的社交圈子。
它决定了你会和什么样的人成为同事,与什么样的人恋爱,和谁走向婚姻,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一种路径依赖。
人都是有惯性的,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大概率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人的一生很长,花费几年打拼乏善可陈,可以及时止损,丢掉的只是几年时间;如果一辈子在安逸的舒适区,那么人一辈子过得平平淡淡,毫无想象力,毫无生机和活力,人生没有年轻过的血气方刚,注定会后悔一辈子。
这年头留在小城市的年轻人往往更焦虑,一方面,经济下行,如果没有关系,面临降薪裁员失业的风险,再加上就业环境面很窄,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人变得心理素质很差,抗风险能力很差。
互联网的普及抹平了外界的信息差,我们通过网络看到原本很难接触到的东西,放大了欲望,变得短视,变成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样。
他们由于内心迟钝造成的虚假宁静,根本不值得羡慕,它只会使我们更加虚弱,愈发难以应付外界的变化。
在大城市解决不了的问题,回到小城市,或许也解决不了。
小城市或农村人际关系复杂事情杂熟人多。大城市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彼此之间有清晰的边界感。大城市稀疏平常的小事能被小城市当成天大的事情。大城市不结婚、不生育,甚至同性恋,都是寻常事但是在小县城或者农村就会被人议论纷纷你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也是人们看重的。
小城市资源和阶层更加固化,如果没有关系和人脉,自己的职业在小县城能一眼望到头,阶层和阶级根本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跃迁,一直活在父辈或者祖辈的阴影之下,促使一生碌碌无为。
大城市or小城市,没有绝对的好坏。
只是每个人一路走来,要逐渐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才是人生最好的路径。
有的人千帆过尽,在小城市里利用自己的智慧,过上了理想的日子;有的人哪怕捉襟见肘,可巨大的成长渴望让他在大城市痛并快乐着,如北野武这句话:“虽然很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痛并快乐着。
因为人们爱大城市,不是爱城市本身,而是喜欢在大城市里,那个变得不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