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前言里作者说“历史可以很有趣”,意思就是说过往的历史类著作过于严肃,历史故事的展现形式其实可以放低阅读门槛且诙谐。
易中天老师也在前言里介绍了他的这本《品人录》的发行盛况,并谦虚的总结原因说是“历史的魅力”。
易中天老师也介绍了自己的写作态度,那就是要有服务读者的意识。
“青年学生、机关干部、公司老总,官员和文员、教师和律师、市民和农民,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阅读。”
“咱们著书立说,充其量也就是跟读者交换心得。就像朋友们聚在一起,总要聊聊天一样。朋友之间聊天,哪有打官腔、掉书袋、咬文嚼字、装腔作势的?写成‘随笔体’,岂非理所当然?”
《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人录》都是非常优秀的著作,我也很喜欢,所以本篇除了推荐大家有空看一看这类书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想肤浅地交流一下,人为什么会觉得历史有趣。
历史真的有趣吗?
当然有趣,如果没有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读者。
或者应该问,什么样的人会觉得历史很无聊?
能说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人大概会觉得历史很无聊吧。
还有鲁迅,他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争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他在《狂人日记》里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研究历史研究到这个份上,还会觉得历史有趣吗?
我爸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他读中国通史(白话版),读完之后,我听到他发表了一句充满困惑的感慨:“这历史上怎么都是今天你整我,明天我整你。”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见他读过历史类书籍。
这大概就不是有趣了,而是对人类感到困惑和绝望。
或许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感兴趣的历史其实是斗争经验,特别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品人录》这本书里有关于武则天的故事和品评,如标题所示,武则天艳情、整人的故事和武则天时代诗歌、音乐、绘画、水利、农业发展情况相比,你对哪个更感兴趣呢?后者难道不是历史吗?
我就武断一回,《明朝那些事儿》、《品人录》以及所有畅销历史书籍的内容都是斗争经验的总结和盘点。
我不是批评这种情况,人类关注自己的生存实在是太应该了,基因就决定了我们会有这方面的强烈求知欲。
但我还是觉得,倘若不想成为一个斗争专家,历史这种东西,非研究目的的读者,但凡读上几个朝代的勾心斗角,就是该感无趣的时候了。
至于《品人录》这本书,以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为核心,顺带也品评了刘邦、韩信、杨修、祢衡、狄仁杰、来俊臣、张居正、鄂尔泰等历史人物的斗争经验。
文笔是亲切的,态度是端正的,三观是激正的,当个历史人物故事集是值得一读的。
个人感觉雍正一章最为出彩,这大概是因为雍正皇帝本人的历史记录非常多,而且多为实录,这与项羽、曹操等人记录少且多为史家加工后不同。
“为人居心真正明镜铁汉”。
“莫将朕作等闲皇帝看!”
“朕就是这样汉自,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一个历史人物,且是相当有个性的历史人物,能有这样的话被记录下来,无需太多臆测和品评,原本呈现就会很精彩,而项羽、曹操等人的篇章,若想品评只能在为数不多的记载中发挥臆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