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证海淀巨变,祝福伟大祖国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记者走进海淀家庭

聆听他们的幸福故事

“我和老伴儿都已年过古稀,过去一家人挤在‘老破小’里,冬冷夏热,现在不一样了,新家99平方米三室一厅,还是全装修交房,拎包入住……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住上了这么好的新房,小区环境也不断提升。心情这个舒畅啊!”近日,在紫竹院街道魏北社区生活了近40年的臧志川、赵娟娟老两口,提起居住环境的变化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老人现住小区名为“魏公村佳苑”(原名魏公村小区),是2017年启动的魏公村小区棚改项目,也是海淀区首个大规模棚改项目,于2020年7月28日正式办理原地回迁交房手续,并于今年7月初开领房产证。

棚改回迁圆了“安居梦”

魏公村小区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西侧,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共有住宅1300多套。到了本世纪初,房屋逐渐破败陈旧、市政设施日渐老化、私搭乱建、消防安全隐患增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当年的“花园小区”光景不再,居民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魏公村小区随处可见私搭乱建

“以前的房子一到冬天屋里温度特别低,我和老伴儿在室外穿多厚的衣服到家还穿多厚。窗户透风、供暖不足、上下水不畅、楼道脏乱差……如今好了,我们住上三室一厅的房子,客厅有了大飘窗,采光特别充足,窗户还是双层玻璃,屋里宽敞明亮又保暖。采暖变为了市政集体供暖,冬天屋里能有23度。明厨明卫,干湿分离……”老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描述着对新房子的满意。“特别是新房子装了电梯,再也不担心楼层高上不去了。我们每天去超市买菜回来和邻居聊聊天儿,每周还会去小区旁边的中关村南大街上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棚改前的魏公村小区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不仅是原地回迁,还能这么快就搬回来。中间才三年,现在小区里人车分流,有假山流水,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还配有儿童游乐区、养老驿站、老年活动站;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等。”全新的魏公村小区承载了1300多户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起如今的生活,臧志川老人难掩激动之情:“我和老伴儿都是党员,我还是复员军人,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提供这么好的居住条件,让我们可以安享晚年。我在退休后积极配合街道和社区工作,发挥余热,担任社区志愿者,继续为大家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树青葱芳草地,小桥掩映水潺潺。大小三居皆亮堂,明厨明卫干湿间。持钥开门启笑颜,魏北新家美梦圆……”2020年8月,臧志川在业主收房之日写下了一首小诗以表欣喜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会客厅”旧貌新颜的见证者

从魏公村小区步行而出约10分钟,就是赵娟娟老人提到散步常去的中关村南大街。作为上个世纪北京著名的电子一条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规划调整,中关村大街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大街从白石桥到北三环四通桥的道路就是如今的中关村南大街。

“住这里特别方便,地铁、十几条公交线都途经小区门口,四通八达。我平时比较喜欢运动,出门骑行道路宽敞安全。出小区坐两站公交就能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地标‘冰丝带’,冬天过去溜冰再方便不过了。”臧志川老人对着东南方指出了“冰丝带”的大概方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越来越多的魏公村老居民成为了这条大街“旧貌新颜”的见证者。“现在不仅车道增多,也有绿化带隔离车流,连人行步道的旁边都多了很多街心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得很漂亮,让人看着很舒服,我们平时都会来这里遛弯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来到老人常去遛弯的街心公园,在绿化草丛旁的座椅上,坐着休息聊天的周边居民,也有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弹琴唱歌的老年人,好不热闹。公园另一侧,中关村南大街车流如织却井然有序,道路两旁高楼林立,现代化建筑与古老国槐交相辉映,见证着中关村南大街的变迁与发展,描绘出一幅城市繁华且和谐宜居的生动画卷。

记者:孟竹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