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北疆边陲有这样一座小城叫二连浩特,常住人口7万多人,在国内人们只听说过大连,没有听说过二连,但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边境小城,在与中国毗邻的蒙古国民众的眼中,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代表,也是蒙古国民众来中国旅游购物的必经城市。图为停靠在二连浩特市的蒙古国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连浩特口岸是中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蒙两国之间唯一的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在蒙古国民众心中的地位不亚于首都北京,2017年二连口岸出入境旅客达226万人次,平均每天有5000多名蒙古国旅客从该口岸通关,他们到二连浩特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从这里转乘交通工具前往北京、上海等城市。图为行驶在蒙古国土地上的“古董”级越野车—嘎斯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嘎斯—69”,原称“嘎斯—469”,因叫起来绕嘴便改为了现在的称呼。这款车由前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生产,是斯大林发展前苏联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产物。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越野车,“嘎斯—69”与我国渊源极深,北京212的“爷爷”、各类国产越野车的“太姥爷”,就是嘎斯—69。图为行驶在二连浩特街头的蒙古国“嘎斯69”越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车全身均为二战后炮弹壳熔铸而成,这款名为的越野车——上世纪50年代曾是震惊世界的、当之无愧的“神马”,如今蒙古国90%的嘎斯—69集中在与二连浩特市一带之隔的蒙古国扎门乌德市。图为满载货物的嘎斯69越野车,一位司机将副驾驶座位绑在了车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驾驶该车的主要是蒙古国倒爷,他们早晨从二连公路口岸入境,帮助旅客购买商品,下午闭关前返回蒙古国。2003年前蒙古国经济快速发展,他们每天往返2至3趟,近几年随着蒙古国经济下滑,他们每天只跑1趟,最多跑2趟。图为一位蒙古国司机正往车内装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车全身都是铁皮,通关过程中经常撞的叮咣乱响,却没有司机下来查看车况,有时候车辆发动不起来,司机们冲着后面的同伴一示意,后面的同伴马上便心领神会,一踩油门儿,“咣”的一声撞了上来,为“抛锚”的发动机助燃“打火”。图为一辆嘎斯69车只剩下驾驶员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国冬季极度寒冷,基本上都是零下20多度的天气,但就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蒙古国司机们驾驶着没有空调,四处跑风漏气的车辆往返中蒙两国之间讨生活。图为一位蒙古国司机驾驶着一辆没有车窗的嘎斯69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几年蒙古国货币贬值近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感受最深的是在二连浩特做生意的中国人,他们说以前蒙古人来中国买货都是几万几万的批发,现在是几千几千的买,买什么东西都搞价,生意和以前相比相差太多。图为蒙古国司机将购买好的商品装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季节走路都觉得冷,蒙古国司机们驾驶着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车子在路上飞驰,吃苦的劲头让人佩服。图为一辆蒙古国嘎斯69越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一家几口驾驶金杯车准备返回蒙古国,他们每天往返中蒙两国之间,一年风雨无阻能赚10万元人民币,但这种风里来雨里去,出门讨生活的日子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出境高峰二连公路口岸等待通关的蒙古国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蒙古国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司机更换了封闭性能更好的车子,嘎斯69越野车相比以前减少很多,相信不久的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