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解密朝鲜战争期间的绝密档案,揭露一个惊人事实,一份关键情报竟是志愿军巧妙编织的假象,这一计谋让美军在长达41年时间里被蒙在鼓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情报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影响战局的?

1951年,经过五次战役的洗礼,美军被迫坐到谈判桌前,表面呼吁与中国和谈,实则暗藏诡计。

克拉克与麦克阿瑟,这两位联合国军的高层,绝非善类,为逆转战局,他们密谋发起新一轮攻势。

1952年初,艾森豪威尔尚未就任美国总统,克拉克已悄然布局,欲在北朝鲜重演“仁川奇迹”,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

7月26日,美军战机掠过战场,向万年德山空投一“神秘包裹”。巧合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指挥部正毗邻此地,侦察部队早已对美军行动了如指掌。

第九兵团迅速布下天罗地网,当那“包裹”自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入志愿军之手。这包裹内藏的并非物资弹药,是一名美国特工——朴北时。

第九兵团警卫部门迅速捕获朴北时,随即移交至敌军工作部部长丁公量处进行审讯,丁公量尚未施展审讯技巧,朴北时便主动坦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朴北时仅是一名仓促上阵的临时特工,受训不足,既不懂得隐蔽行踪,也无力应对专业审问,故而选择合作。

朴北时透露,此行目的是与代号“张疯子”的接头人联系,具体任务细节一概不知,仅作为探路先锋,待确认安全后,美国方会派遣正式间谍。

鉴于朴北时的价值有限,丁公量决定转换策略,利用他作为诱饵。经过一番策划,丁公量让朴北时假意与“张疯子”接头成功,制造假象误导美军,使其相信情报小组已安全着陆。

美军自信满满,未加怀疑,两个月后,派遣四名高级特务及物资前来,结果却落入我军的伏击圈,被一网打尽。

1952年,丁公量在检视新缴获的情报工具时,灵感闪现,通过对四名美国特务的审讯,得到了北朝鲜人孙宪的配合。

孙宪凭借对美国通讯流程的熟悉,巧妙地向美方传递出情报小组已顺利部署的假象,我军则全面掌控美方的行动脉络。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情报战中,我军利用孙宪的协助,精心编织一张真假难辨的情报网。

每一份电报经过精心雕琢,既保留特务的个人笔迹特征,又巧妙植入足以混淆视听的“重要”情报,在如此精细的操作下,美军逐渐步入我方设定的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为关键的是,丁公量精心策划一则关于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大规模集结于登陆海岸的假情报。

丁公量深入研究敌方通讯机制,特别是特工小组利用信鸽传递密信的手法,随后亲自炮制一份夸大其词的假情报。

这份情报,详尽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联军的强大实力,声称志愿军兵力高达83.6万,30万精锐部署于东西海岸线,另有29.4万朝鲜军队协同作战,储备足够的粮草,足以支撑长达八个月的战事。

同时,情报强调联军在海陆空领域的严密监控与山林巡逻,营造出固若金汤的防御态势。

志愿军巧妙地将这份精心编织的假情报,通过信鸽,直接送入美国情报机构的心脏地带。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阅读这份情报时,震惊之情溢于言表,发现兵力与物资规模,远非美军所能轻易应对。

这份情报击碎美军对登陆作战的幻想,促使杜勒斯紧急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汇报,力陈取消行动之必要。

艾森豪威尔深思熟虑后,采纳杜勒斯的建议,终止登陆计划,这一计策成功地误导美军,更让他们对再次发起攻势产生深深的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公量这一战略判断最终得到验证,1953年7月,随着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正式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