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片的选项慢慢固化之后,渐渐的,观众就很容易将战争片与炮火连天联系起来,甚至于无视觉刺激,不战争片。这是战争片的一种形式,但却不代表整个战争片。然而在越来越单一的创作框架之内,尤其是创作者如果没有能真正了解战争,那么战争对于创作者来说就仅仅局限于视觉刺激,爆炸场面等等。如果要深层次挖掘一下,创作者就露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这个观点,我们看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战争片《志愿军:雄兵出击》。这是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战争片,本片也是陈凯歌的志愿军三部曲第一部。但影片所反映内容,实属一言难尽。本片也成为了国内很多创作者对于战争认知的一种偏见或者说惯性思维,如果这种思维一直把持着国产电影领域,那么想要谋求国产电影的创新,无疑是痴人说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片内容不再赘述,我们简单的说一说本片的逻辑性以及场景设置等等。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立国之战,因为有了抗美援朝,所以才有了今后几十年的长久和平,想必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不会陌生。而对于抗美援朝应不应该出兵,这本身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过程,这个过程中掺杂着大也掺杂着小。所谓的大,指的是冷战背景下,苏联方面的态度,所谓的小,指的是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意味着什么。在这两个背景之下,新中国此时此刻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全国工业生产能力基本为零,西南剿匪,西藏解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安插在内地的间谍破坏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全方位的压力之下,抗美援朝本就不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决定,而是万般无奈之下之举。对于这一理念的反应,陈凯歌导演基本上是无法理解的,因此,我们在片中看到的是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的霸气外露以及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等等。这些可以作为积极元素充当配料,但是但这些为核心就不合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就没搞清楚抗美援朝的本质,再往下细说就显得更加露怯了。全片整体观感中,视觉刺激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文戏普遍不足。这个当然也理解,因为本片的片名就叫《雄兵出击》嘛,但是为什么是雄兵,为什么雄兵能出击,这是重要的,但是这种重要在陈凯歌导演看来就成了喊口号,开大炮,开完大炮喊口号,喊完口号开大炮。这是大多数战争片惯用的手法,但是显然在这里,在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当中,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已经为很多创作者做了一个模板,我军的动员能力是如何体现的,但是陈凯歌导演显然坚持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对于抗美援朝的解释,依旧是停留在了喊口号阶段不动摇,对于生动的语言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对于战争中的革命友谊却进行了兄弟情谊般的庸俗化,这也是不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片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但是却忘记了我军赖以生存的特性就是服从纪律,如果没有服从纪律,如果没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话,就不会有长津湖,就不会有上甘岭,但是在本片中,纪律只是一个名词,打仗也不是为了后来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革命英雄们前仆后继,看到的只是为了个人情感的迸发而进行的宣泄式的各自为战,战术配合基本没有任何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部影片做的最好的莫过于烟火效果了,就连原本需要精心设计的虚拟特效都在烟火效果前黯然失色。然而对于这部影片来说,烟火效果越是出色,电影本身就越是平庸。因为志愿军战士不怕死是个人都知道,但是志愿军战士为什么不怕死,这个需要更多人知道,而且首先得让创作者知道,不仅仅是让创作者知道,而且要让创作者了解,深刻认识之后,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这是应该也必须要体现的点,但就整部影片来说,陈凯歌导演或许不知道,或许也不想知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后面的两部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毕竟,观众们想要看的是不一样的战争片,而不是跟美国人拿炮轰,然后我志愿军战士一个个打鸡血敢于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同年的网络大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已经给观众们说了一次了,同时也给创作者们做了一个示范,然而创作者们依旧是没有能够真正学好,有的人是学不进去,有的人则是不屑学习。仿佛战争片不体现战争的残酷,不去反战就不能称之为战争片,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去想,那很明显,他们思维僵化了,思维僵化了自然拍不出脍炙人口的好片了。观众们唾骂也是理所当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认认真真的拍电影的创作者,而不需要趁着爱国热情去做生意的商人。陈凯歌导演是前者还是后者,相信每一个看完了本片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好的题材如果都是这样写八股文的话,就赖不得别人了。年纪大了,思维跟不上趟了就休息休息吧,《霸王别姬》的人缘还能造几年?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