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条鱼”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在市场,是几十元的食材。但在福鼎,大黄鱼、鲈鱼却延伸出高达数亿元的大产业。

秋色潋滟,福鼎市沙埕港海面辽阔,鱼跃波光,新型塑胶渔排绵延不绝,串联起一个个“蓝色粮仓”。随着一艘艘运输船扬帆起航,一大批大黄鱼苗、鲈鱼苗奋跃而上,由此游向各地海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埕港海岸线风光

按图索“鱼”,福鼎地处闽浙边界,海阔港深,海域水质通透性强、养殖区域水体大、天然饵料丰富,是全省十大渔业(县)市之一。近年来,当地深入实施“海洋强市”战略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大黄鱼、鲈鱼等核心养殖品种的种质资源,大力提升水产良种育种能力,推动渔业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让“两条鱼”成为当地海洋经济的明星产品,游向世界各地、游出大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福鼎,实地探寻大黄鱼、鲈鱼实现身价攀升的奥秘与产业发展路径。

孕育“金色之梦”

9月,福鼎市“鼎鱼计划”进入实施第二年。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福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朝新开始往返养殖海区内挑选大黄鱼苗,开展保种研究。“‘鼎鱼计划’重点工作就是大黄鱼良种选育和种业的科技创新。”王朝新说。

大黄鱼,体色金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一,素有“国鱼”美誉。每当大黄鱼丰收的季节,闽东地区千家万户飘溢着鱼香。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因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数量濒临枯竭,在百姓餐桌上再难觅踪迹。

将“濒危鱼”变成“致富鱼”,一批闽东水产科技人员从种苗开始攻关。1985年,“大黄鱼人工育苗初试”立项,首获海上人工授精、室内育苗和野生鱼保活、驯养成功;1990年实现了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批量育苗,开创了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黄鱼苗抗流试验 施峣 摄

在此契机下,福鼎开始了更大胆的尝试,将种鱼“优中选优”。“养殖好不好,关键看种苗。一开始是育苗户买了闽粤东族大黄鱼苗进行养殖,成功后我们从里面挑选一些优质的鱼苗,作为种鱼在文渡基地进行培育。”王朝新介绍说。

自主培育可不简单。首先要先筛选出体质强健、特征明显的亲鱼在海上保种,等到10至11月份再将良种投放到育苗室,在设定的环境中经过约1个月的营养强化后,开展催产工作,直至成功适应环境长到五六厘米,才能移到海区养殖。

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进行“优中选优”?

王朝新

“养殖时间越短,风险越小。在同样的时间里,选育的优质鱼苗重量比一般鱼苗多10%至15%,体形更好、抗病性更强,才能更好地推广养殖。”

周而复始,当地不懈探索,主动求变、焕新。引进体形更佳的岱衢族大黄鱼苗,开展杂交培育;育苗方式从清水培育改为浑水培育,避免鱼苗因黏液黏结造成缺氧;引进自动投饵喷枪替代人工投饵,控制养殖密度等试验……经过近10代培育、提纯,福鼎大黄鱼品种自成一派,俗称“宁德族”,优势也显而易见:体形好,口感佳,是个良好的品种补充。

水好鱼好,更加坚定了当地育好苗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鼎大黄鱼养殖渔排 吴小翠 摄

2020年,王朝新被选派到沙埕镇驻点,对接服务渔业生产,又开启了一场“先试先行”:与当地养殖户合作,开展大黄鱼的杂交育苗研究,并建立示范点、开设鱼病门诊部,带来养殖效益的一个跃升。

例如,白点病、虹彩病毒感染等是养殖大黄鱼群常见的难题。“我们开展分区养殖,在沙埕港口和港外养殖小苗和当年的中苗,在金屿门以内的佳阳、店下、白琳一带养殖大苗,并定期进行‘把脉问诊式’摸排走访,通过各种方式有效治疗这些病症。”王朝新说。

“示范是最好的推广。”王朝新紧接着组建技术服务队,开展大黄鱼健康养殖技术、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饵料、云龙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鱼病防治等多方面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当地育苗和养殖技术水平。

去年,福鼎市印发“海洋强市”战略行动计划,启动“鼎鱼计划”,与厦门大学达成初步合作,从当年培育的100万尾鱼苗中挑选出3000多尾优质苗,开展基因测试。“让科研跟着生产走,才能更好地发现其中规律,形成闭环发展。今年,我们将增加挑选1万尾。”王朝新说。

携手科研院校,“一条鱼”的产业图景更加明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福鼎养殖试验基地开展科研攻关。施峣 摄

走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福鼎试验基地,良种选育、亲本培育、苗种扩繁、养殖试验以及理化、分子研究检测等一整套完善的鱼类育种条件,与一系列供水、供电、供气、控温、尾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东海研究所福鼎基地负责人王孝衫

“我们与福建、浙江等地10多家大黄鱼主要育种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依托福鼎基地,建设高标准大黄鱼联合育种平台。同时,通过联合育种汇集优异种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提高育种创新攻关能力,推动和促进大黄鱼种业科技创新,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具有优势性状的大黄鱼新品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福鼎试验基地,研究所目前已收集绿鳍马面鲀、赤点石斑鱼、蓝圆鲹、海胆等种质资源10余种,培育大黄鱼抗流新品系1个,速生、高质新种质2个,大黄鱼优质苗种年生产能力可达4000万尾以上。

福鼎市渔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承汤

“我们还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大黄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从自然海区和大面积养殖区筛选野生和优良种质亲鱼,确保大黄鱼亲本来源多样性及遗传多态性与优良性状的保持,扩大原种的保护群体,提高良种覆盖率,建设省级规模化水产种业基地和种质资源保种场。同时,首次建立了种质库的优化更新机制,实现其可持续种质保持和开发利用。”

优中选优,智中求质,让出产的大黄鱼更具优势。福鼎重点抓好大黄鱼核心养殖品种的种质资源,编制完成《福鼎市大黄鱼种苗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中国大黄鱼育苗基地——福鼎”公共品牌、中国·嵛山岛大黄鱼种苗生态繁育基地,成效渐显。目前,全市共有38家大黄鱼育苗场,省级原良种场2家,总育苗水体约9万平方米,年春苗育苗能力近20亿尾,占全国大黄鱼总育苗量50%以上。

“鲈鱼”得水而丰

近日,中国海鲈鱼育种领域龙头企业——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种花鲈鱼亲鱼的养殖方法”专利,通过养殖技术创新,解决现有养殖方法繁殖能力不高、对养殖水体有污染的缺陷。

“我们从2022年开始申请这个专利,主要是挑选双眼清亮、无损伤痕迹、体色正常、鳞片脱落不超过鱼体总面积的鲈鱼,送入暂养池暂养,再进行驯化、培育。”闽威实业副总经理陈小辉介绍,传统养殖高度依赖人力、经验,存在靠天吃饭、风险难控等问题,需要依托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纵观福鼎的鲈鱼养殖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地大小溪流纵横密布,咸淡水交汇处最适合鲈鱼生长,鲈鱼营养价值丰富,具有体形修长、横断面侧扁、腹侧银白色等特征。海上,成了渔民的“田园”。在人工培养鲈鱼种苗的技术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时,渔民以原始捕捞为主,远销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鼎鲈鱼养殖基地

随着桐江鲈鱼声名远播,如何让产量与市场需求达成正比,成了闽威实业创始人方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996年,闽威实业率先开展适应性强化养殖,控制鲈鱼生殖腺发育,使鲈鱼产卵季节比自然海区提前了一个多月,成活率高达60%,有效克服了鲈鱼自然繁衍的劣势。然而,鲈鱼人工育苗考验的是方方面面的技术,包括亲鱼的培育、环境的模拟、孵化技术、饵料等。

“我们携手国内权威水产专家、中国工程院雷霁霖院士开展产学研合作,一路攻关,掌握‘花鲈生殖调控和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解决亲鱼产卵、孵化和仔鱼、稚鱼的人工培育,让产卵周期由一年1次提升至一年3次,并建立标准化仿生态养殖模式,每年培育优质鱼苗超1亿尾。”方秀说,苗种的孵化率也由60%提升到75%以上,成活率从50%提升到65%,质量与数量双增。

种业育苗方面实现“0”到“1”的突破后,闽威实业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探索“1”到“100”的种业振兴。

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花鲈南北方群体生理与遗传特征评估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和“花鲈优质苗种培育技术”“花鲈高密度SNP芯片开发及其在基因组选择育种中的应用”等科研项目;建有国家级、省级共16个科研实验平台,引进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水产权威专家组成“闽威智库”,有效打造一支创新科研梯队,知识产权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不断为水产种业强“芯”。

近些年,闽威实业又改扩建福建省花鲈水产良种场,开展“闽鲈1号”“福闽1号”和“福鲈1号”F_1代3项花鲈新品系培育。其中,“福鲈1号”选育系选择本地桐江鲈鱼种群中生长优势明显的个体进行育种,获得具有快速生长优势、抗逆性较好的花鲈新品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鲈1号”F_2代养殖区

“经初期检测,‘福鲈1号’体长和体重比普通网箱养殖的鲈鱼增加10%。假设原来一条1公斤重的鲈鱼长度有25厘米,新品系能达到30厘米,体形更好、肉料比更高。”闽威实业副总经理汪晴介绍,去年6月该公司完成“福鲈1号”F_1代测产后,投入F_2代苗种繁育,筛选出300多万尾优质苗种,将于今年10月进行对比跟踪养殖,着力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抗病率,延长我国种业创新链,提高海水鱼种质资源。

把“一条鱼”研究明白,舞动全产业链的“一条龙”。

走进闽威实业长屿养殖基地实验室,研究生谢海生正在查看鲈鱼的组织切片分布情况,提前做好病害防控措施。据他介绍,鳗弧菌是鲈鱼养殖过程中病原菌之一,致病率在20%至30%。

谢海生

“对鳗弧菌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导致花鲈生病的鳗弧菌从水体中分离出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出它的减毒菌株,再经过离心干燥培养得到干粉状,制成免疫增强剂,添加到饲料里,提高鱼苗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成活率也会大大提升。”

产研协同,育苗强种。福鼎鲈鱼养殖产业逐步迈向规模化、规范化,全域鲈鱼养殖面积发展至11.5万亩。福鼎市被授予“中国鲈鱼之乡”称号,桐江鲈鱼先后获得“桐江鲈鱼”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互认产品、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荣誉。

“不同于过去养殖的‘看天吃饭’,现在从鱼苗购买到养殖指导、成品鱼出售,闽威为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省了成本,收益还更高!”细数好处的同时,养殖户陈伯辉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共养殖6口大网箱,每口大网箱年产近40吨成品鱼,年纯收入可达三四十万元,可谓是鱼跃人欢丰收忙。

让鲈鱼“游”入寻常百姓家,闽威实业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在平价供应人工鱼苗的同时,向养殖户输出技术,签订成鱼回购协议,带动养殖户从粗放式散养向高效精致渔业转变,确保鲈鱼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规避了传统养殖的风险,越来越多渔民加入生态养殖大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直接带动近5000户渔民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鲈鱼加工车间

除此之外,该公司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在全国首创鱼松、鱼脯、鱼脆3款休闲食品精深加工技术,成功研发“去刺鱼”系列、“调理海鲈鱼”系列、胶原蛋白肽等新品,建有现代化、规模化精深加工生产线10条,可加工预制菜、休闲食品等30余种,打通“从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高值化发展之路。

方秀

“围绕海洋健康产业这条主线,我们力争一个项目、百亿交易、千万税收、万人就业,真正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福建日报,原标题《金银共舞,“两条鱼”游出大产业》

文图:单志强 、王婷婷

编辑:林锈锈

审核:汪晶晶

监制:黄益升

总监制:卓文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