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10月3日消息(记者刘培俊)江西省遂川县西部的营盘圩一带平均海拔1000余米,重峦叠嶂,巍峨耸立,峡谷幽深。特殊的山川地貌形成了东西贯通的凹形通道。每年秋分前后,通道内会出现一股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强劲气流,气流沿着山势抬升,来自北方的数十万只候鸟开始在这里集群休憩后借此飞越隘口,踏上南迁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营盘圩乡最高峰常年云雾缭绕(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年复一年,候鸟大军如期而至,经此往返,这个被称为“千年鸟道”的地方成为全国第二大候鸟迁徙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雾下的“千年鸟道”(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营盘圩是一个终年云雾缭绕的地方,一旦步入秋季,这里便迎来了一年中的雨季高峰期。连绵的降水不仅滋养了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也为打此路过的迁徙候鸟带来了考验。

10月2日凌晨两点,曾宪财和其他护鸟志愿者走在湿滑的山路上。他们的任务是巡山护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夜,曾宪财在深山中巡护(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呱,呱!”曾宪财模拟的鸟鸣声在山林里回响起来,真实得令人难以辨别,时常引来鸟儿的回应。曾宪财便循着声音用手电筒照一下。

由于常年巡护,曾宪财洞悉了鸟类奏鸣曲中不同的音节,他能够准确地模拟鸟鸣声,查看是否有鸟儿受困雨中。

“现在是鸟类迁徙的高峰期,我们每天都要巡山的。因为下雨天容易把鸟儿的羽毛打湿了,我们担心它们发生意外。”曾宪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助被雨水打湿翅膀的鸟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有鸟儿被雨淋湿了,飞也飞不起来,掉落在地上,躲在草丛里无助地挣扎。曾宪财便把它们救起来,等把它们翅膀上的雨水擦干了,就把它们放飞。

除了巡山护鸟,曾宪财和护鸟志愿者们还一起协助当地鸟类环志站的专家,捕捉鸟类进行环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协助当地鸟类环志站的专家捕捉鸟类进行环志(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宪财正在捕捉鸟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鸟类环志,是为候鸟戴上国家统一标号的金属环,随即在原地放飞,后续跟踪调查,获取候鸟迁徙路线、种群变化及栖息地等信息,通过采样检测,为防范禽类疫源疾病提供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宪财查看鸟儿情况(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挂在网上的鸟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2013年,营盘圩环志站的一只候鸟跨越数万里,返回俄罗斯繁殖时被当地回收。这个环志案例,成为遂川千年鸟道是国际鸟类迁徙重要通道的有力佐证。

“我们喜欢跟着专家学习和研究,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曾宪财说,他是一名“环二代”。他的父亲曾昭明和叔叔曾昭富是当地最早一批参与环志的护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昭明查看荣誉证书(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昭明与曾宪财一同放飞鸟儿(央广网发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西遂川营盘圩环志站供图)

2002年10月,江西营盘圩鸟类环志研讨会在营盘圩乡召开。为配合会议造势,改变山里人猎鸟吃鸟陋习,当地政府专门请了一些打鸟“高手”现身说法,曾昭明就在之列。他聆听着专家们的授课,看到众多鸟类濒临灭绝的照片,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第二天一早,曾昭明就把鸟铳、气枪、尼龙网等打鸟工具交给乡政府,决意“金盆洗手”,担任护鸟队员。

2008年9月,在曾昭明的倡议和策划下,村里组建了义务护鸟队,曾昭明兄弟俩成了护鸟队的骨干成员。

每当候鸟迁飞季节,护鸟队员们都会在田间地头宣传护鸟知识。遇到外来的偷猎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上报,配合执法部门执法。十余年来,兄弟俩救助的各种鸟类超过400只。

曾昭明说,最让他自豪的不是获得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而是双手上密密匝匝的伤口痕迹。“这些都是我与鸟儿呼朋引伴的亲密证据。”曾昭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昭明与曾宪财一起捕捉鸟类进行环志(央广网发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西遂川营盘圩环志站供图)

曾昭明说,他曾救治过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鹭,在自家鱼塘养伤的半个月里,白鹭对他从害怕到熟悉。“它养好伤走的时候,绕鱼塘转了三圈,叫了一声才飞进大山,就像在离别前跟我打招呼。”聊起和候鸟的故事,曾昭明就像在说起老友。

曾昭明之所以“退休”,还在于曾宪财的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鸟儿的情况(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宪财将捕捉的鸟儿放入鸟袋中等待做环志(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候鸟迁徙窗口期较短,有时一晚上就有上千只候鸟需要环志,曾昭明就用竹竿一趟趟把候鸟从山上扛到环志站。眼看父亲年事渐高,爬坡过坎已颇为吃力,曾宪财也曾劝父亲退出护鸟队,但得到的回答是:“这事总要有人干,候鸟需要有人护着。”

“我来替你!”2021年,曾宪财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一名“环二代”。曾宪财说,上手后他才发现,环志是门技术活,“既要注意别伤着鸟,也要小心别被鸟伤着”。说着曾宪财撸起袖子,只见他手上有几处新旧不一的疤痕,都是为环志科学捕鸟时留下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捕捉鸟儿做环志(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环志最辛苦的是捕鸟。万鸟岭,仅有的短期限制性科研捕鸟场所。

深夜,万鸟岭两张垂直安放的巨网张开等待,徘徊山间的候鸟,在灯光的引诱下向网扑来,爪子伸进网眼脱不了身。环志人员将鸟捉住,放进白色布袋,挂在工棚竹竿上。

工作人员经常在这里工作至深夜甚至通宵,手上被候鸟啄得斑斑点点。捕鸟结束后再将候鸟挑到管理站,800多级的台阶,多时上下六七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湿滑的山路(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第二天一早,管理站科研人员检测、上环、放飞。截至目前,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环志候鸟超3.8万只,超200个种类。

眼下,营盘圩全乡已经有9支护鸟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累计400余人。让曾宪财感到开心的是,如今参与护鸟的队伍逐渐庞大,甚至有了跨省域的“护鸟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宪财(左一)与环志站工作人员放飞鸟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飞的鸟儿久久盘旋在环志站周围(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2020年6月,江西、湖南两省的遂川、炎陵、桂东三县成立了赣湘“千年鸟道红色护鸟联盟”。如今,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加入到赣湘“千年鸟道红色护鸟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年鸟道红色护鸟联盟成员正在巡护(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候鸟迁飞往往是跨区域的,联合管护能有效形成合力,共同为候鸟平安迁徙保驾护航。”江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孙琦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环志,被称为给鸟儿戴上“戒指”(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志监测(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曾宪财说,保护候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了美好家园。家园越来越美,护鸟工作成就卓越。曾宪财所在的乡村护鸟队荣获“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授予的“江西省优秀湿地暨候鸟保护志愿组织”称号;2020年11月,遂川县“千年鸟道”护鸟联盟改革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广清单;遂川县成功创建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斗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罗霄山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0个乡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鸟儿戴上“戒指”(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志站工作人员正在对鸟儿做环志(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经营好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共同富裕,是遂川人的新活法。遂川县以候鸟保护为载体,在“千年鸟道”区域内全方位开展山、水、林、田、湖系统性综合保护,打造“千年鸟道”生态品牌,发展黄桃、茶叶等生态产业,开发观鸟旅游、候鸟科普研学、避暑旅游等乡村旅游业态,将“千年鸟道”的绿水青山转换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宪财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如今,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越来越多当地群众从昔日打鸟者变为如今的护鸟员,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借力“千年鸟道”优势,营盘圩乡大力发展避暑旅游民宿和农家乐。截至目前,营盘圩乡有各类旅游民宿上百家,高山黄桃、茶叶等本地农特产品销量剧增,成为当地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