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我国成功建设了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其所处的罗斯海区域是研究海-气-冰相互作用的最佳场所之一。全球气候变暖亦是经久不息的热点话题,海-气相互作用则是新教材专设的新内容,因此“海-气-冰相互作用”这一主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发掘。

相关理论: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周边海水变暖——暖水引起南极冰架崩解,暖水运动受到地形、洋流、风向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使得南极冰架崩解具有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备注:①冰架是南极冰盖漂浮在海洋上的部分,南极面积最大的冰架分布在罗斯海。②常识:如果你把冰块放在空气中,它会花很长时间才会融化,但是如果冰块放在温水中,它会迅速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大气湿度增加——南极冰盖上空降雪量增加、形成冰盖——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蒸发加剧、云层加厚——保温作用增强——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蒸发加剧、大气湿度增加——若降水形式为降雨——进一步促使海冰(冰盖、冰架)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相比海冰,海水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因此北极气候变暖速度大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称作“北极放大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海水温度降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大气热力状况——影响全球气候。

例如:北极地区海冰融化过程是吸热过程,可能会导致海水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冷气团势力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影响海水运动——高低纬之间热力交换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例如: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已考—不会直接考该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不同纬度的气温距平值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形成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引起高纬度地区海冰南下的速度变化。

例如,北极区域若气温较往年偏低,北极附近区域较往年偏高,会使得北极区域向外的极地东风势力增强,从而使得北极海冰南下,北极地区海冰面积减小。

海—气—冰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以上案例无论是否曾经在高中地理试题中出现,仅仅是这一复杂相互作用的冰山一角。

对于学生而言,准确理解三者之间可能形成的相互作用原理以及海水运动、海水性质的影响因素,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应对高考地理试题的取胜之道。

训练题

1.(2021·广东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出现明显的增暖放大现象(地表增暖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强度、降水量、冻土、冰川等要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了高原河流的含沙量。冰川底部温度通常较高,冰川融水沿着底部空隙流动,可将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输送到冰川末端。冻土层不断冻结融化会造成土体疏松,进而影响河流含沙量。图7示意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区域,图8为雅鲁藏布江上游不同因素对河流含沙量的贡献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影响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出现地表增暖放大现象的原因。(6分)

(2)推测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6分)

(3)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水的浑浊程度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试从冰川作用角度,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说明冻土变化对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流含沙量的影响。(6分) ’,

(5)青藏高原水文站稀少,获取的河流输沙量数据有限,但科研人员不赞成大量增加水文站数量。请说明科研人员不赞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青藏高原冰雪覆盖面积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温度较低;(2分)气候变暖使冰川萎缩、积雪融化,裸露地面和地表水面积增大,(2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温度升高;(2分)冰雪面积持续缩小,温度将继续升高。

(2)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加;(2分)雨(降)水侵蚀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重,(2分)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

(3)冰川运动过程中,对两侧和底部基岩不断侵蚀,产生大量碎屑,(2分)被冰川融水搬运至冰川末端;白天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增加,携带较多泥沙(碎屑)进入河流,河水浑浊度高;(2分)夜晚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和径流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水浑浊度低。(2分)

(4)随气温(的季节和昼夜)变化,冻土不断冻结、融化,导致土体疏松,易被侵蚀;(2分)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增暖放大),冻土解冻天数增加,(解冻的)松散土层加剧地表侵蚀,(2分)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

(5)青藏高原地质地貌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建设和维护水文站的难度大、成本高;(2分)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2分)

3. (2022湛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与研究。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较图中甲海域与乙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案:

差异:甲海域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输送的热量少。

原因:甲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乙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少。

4.(2023春·广东·高三校联考)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几十年来,北极是全球地表气温增暖最剧烈的地区,其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现象,称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认为海冰消融是北极放大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海冰的反照率最高可达0.9,而开阔海水的反照率则仅为0.1。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冷季,但夏季北极的增温很弱。

(1)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北极地区夏季增温较弱的原因。

(2)北极放大的原因既有北极独特地理环境的作用,又与极地外的热量输送有关。说明极地外热量输送的方式。

【答案】

(1)夏季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夏季融冰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夏季更多的海冰融化并不能导致气温升高;北极地区近地面气温与海表温度差别不大,甚至略高于海表温度,感热通量的方向是从大气传向海洋;北冰洋的开阔水面也明显增多,这时云和水汽增多导致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与大气长波辐射增加几乎可以相互抵消,云和水汽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

(2)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洋流。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