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网都在聊腾龙90微。
就这枚镜头,估计没有多少人比我更有发言权。早在20年前,我就拥有了它,只是当时的设计和现在不能比,但并不影响它的经典。
初代SP 90发布于1979年,一晃快50年了,为什么称它为“经典”?出色的成像和超高的性价比。要知道当年,SP90是为了人像摄影所开发的,所以大家也叫它“人像微距”,,不但有很好的近摄能力,更重要的是焦外太柔美了。
1988年,腾龙推出了52B的升级款52BB,与之前版本相比,光学上没有变化,只是将52B的49mm滤镜尺寸升级到了55mm。
在之后,腾龙又在1990年和1994年分别发布了52E和152E,这两枚镜头的光学结构也没有变化,放大倍率依然为1:2,但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支持自动对焦,引入圆形光圈。
1996年,SP90终于有了革命性的升级,推出72E(72B是百搭口版本,采用手动对焦设计,一直生产到了2006年)。之前因为1:2的放大倍率,腾龙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强调微距,而是换了一个种说法,称其为一枚近摄能力很强的中焦镜头。新款则将放大倍率提升到了1:1,虽然光圈从F2.5缩小到F2.8,但定位明确了。当年我买SP90也是冲着1:1的放大倍率去的,大家也开始习惯性叫它90微。72E奠定了SP90微距镜头辉煌的基础,推拉切换AF/MF的操作,也是最早在72E身上出现。
之后几年,腾龙对SP90做了几次小改款,1999年推出的172E在光学结构上与72E一样,只是在对焦环和对焦马达上有所改变和升级,提高了易用性。
进入2004年,腾龙对SP90进行了一次升级,272E进行了大量数码优化,外观由之前的金圈变成蓝圈。当时我记得影友最多吐槽的是,拉风箱对焦,但忍不住会买,因为锐度高,色彩好,紫边和眩光也控制得不错。
2012年,SP90迎来了重大更新,这一年腾龙倾尽所有打造F004。不仅实现了内对焦,还有两枚萤石级的XLD超低色散镜片,把VC防抖、USD环形超声波马达等先进技术引入。
2016年,SP90迎来了第十代产品F017,改善了对焦和防护性,VC防抖也得到了升级。
SP90的故事就此结束?过去八年,腾龙一点消息都没有,这期间单反没落了,无反成为主流。其实几个月前我就知道SP90的第十一代产品F072要来了。
有三个意外:
1. 除了支持索尼E卡口,还支持尼康Z卡口,且同步在10月24日上市;
2. 定价一如既往的亲民,4280元,我觉得不贵,太能打了。当然,代价是没有提供镜头防抖;
3. 官方MTF曲线让我对画质有很高的期待,样片锐度非常高,就是不知道对焦速度如何。这条真不是广告和软文。
作为SP90的老用户,我在这里可以下结论:喜欢微距的索尼和尼康用户,可以闭眼买F072。顺带说一句,后期我用SP90拍人像,最郁闷的地方是太锐利,导致后期我对面部皮肤处理的时候,很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