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冬季,天然气需求量逐步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日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布声明称,已与中方达成协议,决定在今年12月份,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将对华输气量提升到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气对华天然气出口量提前达到满负荷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又叫西伯利亚1号管道,是目前中俄唯一一条陆地天然气管道,也就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14年签约动工,经过五年的建设,于2019年底正式投产通气。根据协议,俄方每年应向中方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按计划,2024年俄气应向中方供应2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截至今年前8个月,俄气累积输送给中国的天然气已经达到208亿立方米。相比之下,去年全年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转运量也才227亿立方米。而按照合约,俄方通过该管道将对华输气量提升至最高水平,也就是380亿立方米/年,现在这个时间被大大提前。

客观来讲,尽管在过去一年里,俄方不断刷新对华输气量记录,也将对华输气量提前提升至最高水平,但仍然难以满足中方的需求。在天然气的需求方面,根据2021年数据统计,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为3726亿立方米,仅在2020-2021年的供暖季节消费的天然气就高达1560亿立方米,这表明中国国内对于天然气需求量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路线图

而另一边,在欧美制裁和北溪管道受损的情况下,俄罗斯也急需为多达每年1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寻找替代市场。

为了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俄气不仅加快了“西伯利亚力量”的输气速度,还在积极推进其他管道项目。位于远东地区的另一条向中国输气的管道正在按计划建设,计划于2027年1月开始供应,每年输气量可达100亿立方米。一旦这条管道全面投入使用,加上“西伯利亚力量”,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总量将提高到每年480亿立方米。

除了这两个管道外,中俄还在筹备第三条重大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该管道将途经蒙古国,将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输送至中国内蒙古。一旦建成,输送能力将超过每年500亿立方米。

然而,路途中的诸多变数让这一项目面临较大的挑战。从价格谈判的难度到过境第三国的政治不确定性,这些都成为了项目顺利推进的潜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8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蒙古国

近年来,蒙古国大力推行“第三邻国”策略,寻求与欧美、日韩等国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减少对中俄的依赖。不排除美西方国家会通过渗透蒙古国内部,影响该管道建设,或中途叫停,或建成后出现意外等。毕竟有“北溪2号”这个前车之鉴在,中俄要万分小心。

前些时候,蒙古国那边传出消息,大概是说蒙方未将“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纳入其2024至2028年国家发展战略。他们认为中俄间的价格谈判迟迟没有新进展,因而决定暂时将其搁置。

随后普京出访蒙古国,期间专门提到该项目,并表示“该项目的设计文件已经完成”,而且俄方正在考虑通过该管道向蒙古国提供廉价天然气的可能。

本月初,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明确表示,不会强制规定经“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供气协议的日期,关于管道之间的谈判在进行。这些都表明,“西伯利亚2号”管道将顺利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访问蒙古国

话虽如此,在“西伯利亚2号”管道正式开建之前,中俄围绕天然气价格定然少不了一番博弈。对于俄罗斯而言,通过该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是拓展市场、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中方竭力要求俄方降低天然气价格这点,俄国内一些媒体将其形容为“压价”。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不甘和焦虑。

其实,中俄能源合作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但这种合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彼此利益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国而言,天然气价格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涉及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持理性的谈判策略是必然选择。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在全球能源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与中国这样一个稳定且庞大的市场合作,意义重大。因此,双方需要以更加务实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