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往往受“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因素制约而难以从“书架”走向“货架”。

为针对性解决学校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难题,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技术转移专业机构,特设“科技成果转化门诊”,通过“把脉问诊”的方式搭建高效、精准、务实的交流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和解决方案,降低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华东师大首场“转化门诊”正式开诊,科研人员提前“预约挂号”,携带各自在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前来“就诊”。

通过“集体沙龙+一对一深度问诊的组合模式,“转化门诊”不仅实现了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共性问题的广泛普及,还针对个性问题提供了深度解决方案,量身定制出切实可行的“解题良方”。

生命科学学院的高级工程师高良才在中药资源领域深耕多年,研发成果在治疗糖尿病和高血脂方面颇有应用前景。

然而,面对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场接受的产品,高良才一度因经验不足而感到迷茫,迟迟未能迈出关键的一步。

“在集体沙龙中听到专家和其他老师的讨论后,我心里的疑惑已经解开了一大半了。我已经跟科技处预约好参加下次的一对一门诊,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一对一门诊中,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具体的转化策略。”高良才说。

当天,来自华东师大教师发展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9个项目逐一进行了一对一深度问诊,专家团队针对具体项目的转化难点,从商业识别、路径设计、专利布局等多个维度,量身定制了高效可行的转化策略。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高级工程师鲁力立研发的“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项目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发布后获得广泛关注,入选了2022年WAIC的《产业元宇宙创新应用案例集》、上海教博会数字化转型应用标杆案例等。

该项目去年落地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并应用在教学中,但面对转化难题,鲁力立因经验不足遇阻。在深度问诊环节,专家们用了一个多小时,从多个角度提供了详细、规范、多元的转化方案,解决她对教育产品研发的后顾之忧。

“我们旨在打造一个集专业性、针对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从策略规划到实践操作的全方位、多维度支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介绍道。

据悉,“转化医生”团队由成果转化、技术转移、IP管理与运营、法律、投融资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这些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服务过的转化项目众多,其中不乏成功上市的企业。

文字:陈之腾

通讯员:徐心成、熊申展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