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佤族头人联名给毛主席写信:如果不要我们,请回信告知

1954年,毛主席收到一则神秘信件,信件来自云南,写信的是佤族人,信件中只有一句话:

主席,新中国还要我们吗?如果不要我们了,请回信告知。

原来,佤族人所在的地方被英国划分了出去,他们被迫离开祖国,被划进了缅甸,佤族人无路可去,这才写信给毛主席。

对此,毛主席会如何回应?佤族最后有没有回归祖国?

一 神秘来信

1953年12月,云南附近的解放军正在有序撤离,当120团撤离时,突然来了6名老人,老人颤颤巍巍交出了一封信,并嘱咐解放军一定要把这封信带到北京去。

这封信关乎上万条性命,也关乎我国云南边境的领土,容不得任何差池。

120团收到信件后,不敢耽搁,连夜启程奔赴北京,然而那时候的交通不是很发达,一路上信件被转交给其他兵团,再层层上报,等到信件被送到北京时,已经是1954年。

信件最终被交到了毛主席手上,信件的封皮十分陈旧,纸张也十分粗糙,从外面看,就像是一封尘封已久的旧信。

毛主席带着疑惑展开一看,当他看完里面的内容后,竟然当场红了眼睛。

只见信件里记录着一段话:

主席啊,我们没有什么能献给您的,只有一对象牙、一把银刀。主席,我们班老一直是中国的土地,从古至今就是,可为什么到了现在,外国人的军队却驻扎在这里?

以前在这里的是英国人的军队,他们给我们许多好东西,想收买我们,我们全部都没有接受,英国人气极了,想尽办法打我们,折磨我们。

好不容易熬到了新中国建立,本以为英国人可以离开了,可他们却还是经常来骚扰我们,这里的解放军也逐渐撤离了班老,我们想问问毛主席,您老人家还要我们吗?

如果愿意接纳我们佤族人,那么请派一些解放军来保护我们,班老人民的心永远都是属于中国的。

如果不要我们了,也请您写信告知。

几段话的末尾,是班老人的落款,傣历1315年2月9日。

也就是说,这封信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被送到毛主席手上,写信的就是云南地区的班老人民,这里生活着不少佤族人,他们一直是我国人民。

很难想象,在建国后,班老人民竟然得不到解放军的保护,甚至还面临着英国人、缅甸人的欺压,可即便如此,班老人民也从未向外国势力低头。

看着解放军逐渐离去,他们还以为自己被祖国抛弃,不知道毛主席还需不需要他们,不得已之下,他们才写了这封信。

主席看完信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云南边陲小镇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群赤子之心的人民,当即主席便下令,他找到了在云南任职的地委书记,并嘱咐了一句话;

立即组织人手深入班老地区调查,一方面安抚佤族人的情绪,告诉他们祖国永远不会抛弃他们,另一方面,则向佤族人转达祖国对他们的关切。

很快在云南领导班子的组织下,班老地区的佤族人也收到了消息,得知祖国还需要他们,毛主席也挂念着他们之后,许多铁骨铮铮的佤族汉子都流下了两行热泪。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事情圆满解决,尽管得到了毛主席的照顾,班老地区还是迟迟没能回归祖国,一直到六年后,也就是1960年,班老地区的佤族人才得以回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班老地区为何会出现英国人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封信可以说是一封求救信,佤族人所在的班老地区,时常受到外国军队的侵扰,即便是建国后,也经常面临欺压和胁迫。

尤其是在1953年,解放军陆续从班老撤出,离开了解放军,班老人民更加孤立无援,手无寸铁的他们哪里是外国军队的对手,等待着他们的是无尽的搜刮。

班老人民想不通,为什么解放军会离开此地?是不是国家不要他们了?

他们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建国后还要面临外国军队的欺压?

种种问题,恐怕都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班老位于云南临沧市的佤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许多佤族人民,往西南方向走,就是缅甸。

1700多年前,班老并不叫班老,它叫做南蛮,佤族人生活得十分简易,由于地势复杂,人群大多也比较封闭,文明程度低。

要说是谁给佤族人带来了文明,那可能就是他们所信奉的阿祖,佤族流传着一个故事,阿祖教会了他们种植水稻、盖房子,包括很多生活技能,都是从阿祖那里学到的。

佤族口中的阿祖,其实就是诸葛亮。

1700多年前,诸葛亮率领蜀军南征,七擒孟获之后,南中得以平定,其中就包括班老一带。

以往班老人民都生活在战乱中,他们本以为诸葛亮的到来,会给他们带来更加压榨,但事实往往相反,诸葛亮在当地选拔官员,将班老视作是自己的家园一样对待。

至于班老地区的佤族人,诸葛亮也对他们十分和蔼,那时候的班老地区十分落后,佤族人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可以说完全类似于原始社会。

是诸葛亮的到来,教会了他们农耕和织布,自此,班老地区进入文明时代。

在这之后,班老人民便对中原人充满了向往,在他们眼中,是诸葛亮带给了他们新的曙光,因此他们也愿意世世代代为其效劳。

一千多年弹指一挥间,中原经历了几十个王朝更迭,班老人民的赤诚之心却始终没有改变,这里的佤族人一直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直到1885年,一场变故的到来,彻底打破了班老地区的宁静。

英国人将魔爪伸向了班老地区,原因很简单,班老是一块香饽饽,大名鼎鼎的“波龙银厂”和“茂隆银厂”就在此地,也就是说,班老盛产银矿,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当时管辖班老的是清政府,英国人看准了清政府的软弱,他们不打招呼,直接打通关系闯入班老地区,就在他们准备走私银矿的时候,班老人民却奋起反击。

在班老人民的心中,他们只服从祖国的管理,并不认可这些金发碧眼的英国人。

遭到班老人民的驱赶后,英国人蛰伏了几十年之久,到了1934年,英国人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组织了正规的部队,直接硬闯班老地区。

1934年我国正忙着抗战,根本无暇顾及云南边陲,就这样,班老地区沦陷。

可即便如此,班老人民也从未退缩,没有部队,他们就自发组织部队,上千名佤族汉子团结起来,共同抵御英军。

但他们并不是英国人的对手,没过多久,班老人民便败下阵来,自此,班老失守。

好不容易熬到了建国,班老人民以为好日子终于来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英国部队不仅没有离开,反而继续在班老地区掠夺,甚至还将班老划分给了缅甸。

另一边的解放军,也逐渐撤离班老,这让生活在这里的佤族人十分害怕,是不是祖国不要他们了?

担忧之下,佤族人写了一封信,寄往北京询问毛主席。

对此主席会如何回应?班老人民到底能不能回归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佤族人到底是怎样一步步被英军霸占的呢?

回到1934年,趁着我国抗战的时候,英国人闯进了云南地区,并占领了班老,连同这里的佤族人民一起,全都遭到了洗劫。

那时候的佤族人,根本没有像样的武器,甚至连土枪土炮都没有,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世界一流的英军。

面对强大几十倍的敌人,佤族人民没有后退,他们留下了一封书信,名字叫做《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书信由17个佤族部落联名发布,里面写着一句话:

佤族人始终铭记阿祖的恩情,我等世代守护此地,从来不敢忘记我佧佤山是祖国的领土,佤族人民虽然没有钱也没有钱,但我们有数千里的土地,以及十万户人民,哪怕是流干最后一滴血,只剩下最后一支弓弩,留下最后一妇一孺,我们也绝不做英帝国的奴隶!

在落后的班老地区,这群赤诚的佤族人愿意战斗到最后一刻,也绝不向英国低头。

如今这封书信被保存在大理博物馆里,直到今天看到,也依旧让人震撼于佤族人民的热血和忠诚。

只可惜,蒋介石对不起佤族人民,也对不起班老地区的人民,1941年,英国在云南地区划了一条线,将班老、班洪直接从我国割裂出去,并把他们分到了缅甸那边。

蒋介石为了获得欧美的支持,承认了这条划线,自此,班老人民远离家乡,时常遭受英军以及缅甸人的欺压。

1949年,新中国成立,班老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得知毛主席宣布祖国成立后,班老人泪流满面。

但这种喜悦是暂时的,由于1941年蒋介石的认可,这让英美抓住了把柄,1953年,英美拿着过去的合约,再次将班老、班洪划分出去,还将驻扎在班老地区的解放军全部驱赶了出去。

班老人民不明所以,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解放军逐渐离去,还以为是祖国放弃了他们,趁着120团撤离的时候,他们写下了一封信,并一路辗转交到了主席手上。

“主席啊,您还需要我们吗?如果不要,请回信告知。”

短短一句话,让主席红了眼眶,班老地区必须收回,佤族人民也必须回归祖国。

紧接着,云南地委出动,他先是安慰起了佤族人民,还带来了毛主席的问好,听到毛主席的慰问后,不少佤族人都泪流满面,在祖国的那头,毛主席果然没有忘记他们。

然而,仅凭地委书记还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班老回归不是一件小事,它涉及英国、缅甸等国家,牵扯众多势力,周总理只好亲自出面,1954年,周总理来到缅甸,并和缅甸总理达成协议。

针对班老地区,两国做了详细的调查,并在这里成立了边界联合勘察队,可即便是这样,班老也依旧没能立刻回国。

前前后后,我国花了6年时间,从1954年到1960年,我国终于和缅甸签下了《边界条约》,条约规定,班老、班洪地区属于我国。

也就是说,班老、班洪终于能回归祖国了。

1960年10月1日,消息传到班老,佤族人民欢欣鼓舞,他们从寨子里跑出来,沿着小路载歌载舞,几十年的忍辱负重,在这一刻终于等到了答案。

在远方的山脚下,解放军正在赶来接送他们回家,以往佤族人民总是把猎枪挂在门口,以防不时之需,如今解放军到来,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这些猎枪自保,转而代之的是鲜艳的彩旗和鲜花,这是他们对解放军的信任,也是对祖国的热情呼唤。

1960年,班老成功回归祖国,直到今天,佤族人也依旧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

在大理白族档案馆中,还记录上佤族人当年奋勇抗战的历史,有这样一群赤诚的人民在,我们的祖国终将日渐强盛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