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今年“上海之夏”的标杆活动,首届上海国际电音节——百威风暴电音节上海站于10月2日至3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全球顶尖电音艺人将和到场粉丝齐聚一堂,共享一个非同凡响的沉浸式电音世界。

今年,风暴电音节特别向爱好电音文化的高校在读生发出集结令,邀请他们以“风暴体验官”的身份共同助力——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范祎龙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台“笔记本”开始的创作

看履历,范祎龙可能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从没为学业太过发愁,顺顺当当地就走到了今天。同样,他和电音的结缘也来得自然——小学时,他会和父亲一起听各种各样的唱片,其中就有被誉为“EDM教父”的Tiësto的作品。初中时,音乐人Skrillex让他进一步喜欢上电音,对不同类型的作品也有了感受。

2016年在上海举办的风暴电音节,则是范祎龙第一次接触到电音的现场表演,舞台上闪烁着焰火的照片,他至今保存完好。机缘巧合,那年他又作为高中生代表前往美国交流,意外在当地的学校参与了职业电音制作人的宣讲会。“那名制作人说,不要觉得电音一定需要多么高端的设备。多听,当你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就可以尝试创作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范祎龙第一次登台表演

就这样,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套免费软件,范祎龙开始了创作。2017年的夏天,他还和同学一起在南京西路线下登台演出,如今回想,他感慨自己一开始就走得很顺利,听众最初热烈的反馈鼓舞了他的信心,“电子音乐的表现是很‘吃’观众的反应,职业DJ会根据听众的反应进行编排接下来的曲目。我当时没有什么经验,就是单纯地一首接一首,但好在大家给的反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范祎龙在学院新年晚会上表演

直到现在,范祎龙也强调不要把电音想成是依靠好设备的高门槛爱好:“在电音文化中有一个专有名词的叫‘卧室制作人’,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去购买特别高大上的合成器,跟着教程学习,就可能初步完成一个曲子。我认为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听足够多的作品,设备只是锦上添花。”

当“理工男”碰撞电音文化

范祎龙所在的交大电音社,目前有50多名成员,同好者超过200人。一个以理工见长的高校电音社团是什么画风?

“有点惊悚”,范祎龙的朋友如此形容最初看电音社活动的感受:一屋子穿着格子衬衫、戴着眼镜的男生聚在一起,却集体宛如罚站般手足无措。而在音乐不断带动,现场才慢慢活跃起来,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电音的世界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大电音社团活动

“大家下课背着书包就来了!”范祎龙笑说,喜欢电音的朋友们都是比较随性、自由的人,非要说它和“理工男”的适配度,或许在于学技术的人更容易上手、更适合创作。

范祎龙曾分别在2019年和2022年两次在校园内发布的有关电音文化的调查问卷,完全不同的结果见证了高校年轻人对电音越来越深入的理解,“明显第二次调查发现,大家不仅会听,对流派、风格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甚至每100个人中就有四到五人有制作和打碟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大电音社团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为风暴体验官、参与今年的风暴音乐节,对范祎龙也有别样的意义:Don Diablo和Oliver Helden是他在2016年风暴音乐节后的“久别重逢”,Hardwell则是电音爱好者们不能错过的“王者”。他感慨,现场表演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希望更多人在与电音的初相遇之后,能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作品,“电音的流派非常多,也有很多实验性质的作品,燥一点的也好,舒缓一点也罢,它会带给你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

在范祎龙看来,与电子音乐相伴的时光,有属于“I人(内向型)”的创作空间,也有听众的“E人(外向型)”互动。电子音乐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正塑造着他对生活的看法,“我会抱着不同的心态去听,去感受不同作品带给我的快乐。对于其他的事情,我也会有这样的视角和更加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