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99999特别策划

爱从心中起 祝福送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5年风雨兼程

75年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75年来

从最初的百废待兴

到如今的繁荣昌盛

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历史长河里,在时光流转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见证着越来越快地发展与越来越好的生活。来听听各行各业的老前辈们这些年经历的故事和他们眼中的新中国。

焊花飞舞映巾帼 匠心独运展风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昆明公交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焊枪书写青春,用汗水浇筑梦想,自踏入电焊行业起,便以焊枪为笔,在每一辆公交车的底盘上绣出敬业的铁花,她就是75岁的退休女电焊工——袁培桔。这位与祖国同岁的老工人,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们不仅是辉煌的见证者,更是这盛世的创造者。

1949年出生的袁培桔,20岁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了昆钢,可以说当时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袁培桔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牢记母亲对她的教导“人要有安身立命之技”,正所谓“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袁培桔接触到了电焊这个工种,并且为了能让师父带带自己,她还耍了一点“小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也就是为了讨好这个师父教我,买包三星花茶。当年你们都没见过那种大口瓶的罐头瓶,把盖子打开,把罐头吃掉之后瓶子洗干净,泡上三星花茶,把我们发的白糖放在里面,然后就泡一杯给那个烧焊的师父。等他闻到三星花茶的味道时心里面我觉得是很欣慰的、很感激的。他就问我喜不喜欢这一行,我说喜欢,他就说教我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打这天起,袁培桔算是踏入了电焊这个行业。正好当时的公交公司电焊工人非常稀缺,有了手艺的她为了照顾夫妻关系,袁培桔便进入了昆明公交公司,成为了当时唯一一名女电焊工人。然而,电焊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当时我们顶车是在那个油槽上面焊小凳子,用铁和槽钢焊一个小凳子,然后放上一块木头,用千斤顶顶起来,把凳子放进去,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焊的。然后车子上面焊传动轴,传动轴那个地方有个防尘罩嘛,有时候防尘罩用久了会脱落,就必须要钻进去,把传动轴扛在肩上,把防尘罩放好,戴上面罩赶紧焊两个点固定好,给它焊接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公交公司为数不多的电焊工人,又是唯一的女焊工,袁培桔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不过,凭借着女性的细腻和过硬的焊接技术,在面对车子出现的“疑难杂症”时她总是能以柔克“钢”,让问题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我们车修好之后要让检验员开出去试车,结果突然发现油底壳破了一个洞,半颗米粒大的洞,油底壳都装上去了,里面已经有油了,车已经开出去,开回来又说漏油。没有办法只好钻进车底去,然后电焊的焊条先在附件上面焊烧,焊烧之后引过来点一点,只有趁着焊条热的时候在那个洞旁边引过来点一下,把那个洞堵上,动作还要稍微麻利一些。当时焊的时候心是悬着的,那个油底壳是很薄的,焊不好那个洞会更大,但是修好了,把那个洞堵起来就不漏了,心就落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弧光、烟尘,恶劣的工作环境总能被袁培桔身上的坚韧与细腻一一击破。她总是力求完美,对待每一道焊缝和每一道焊痕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完美无瑕。可汽车焊接得完美了,袁培杰的身上却烙下斑斑点点的烫疤,但她的脸上却写满了骄傲,仿佛这些疤痕像是自己荣誉的“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这个都有疤,你看这个都是疤,烫的疤,当你仰焊的时候铁水会往下掉,铁水掉下来就烫得都是疤,身上、脚上都有疤。在这个上面我没有什么怨言,虽然烫到了,甚至耳朵里面都是烫的疤,但是我不后悔,我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这个工作尤其是来到汽车公司以后,在汽车公司焊工很稀缺的,很受同事和领导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培桔见证了公司从最初的几辆公交车发展到如今庞大的车队,从简陋的修理厂到现代化的智能化车间。尤其是作为焊工的她,不仅亲身经历了公交车技术上的更新迭代,更是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变化太大了,原来修车的时候车底盘小,钻进去你根本都出不来,那个时候我怀着孕,已经是6个月了,但是车底的大梁一定要焊接,是裂开的,不焊不行,钻进去好钻,出来出不来。后面是别的师傅来把车子顶起来,我才爬出来,那会儿车的底盘低,然后那时候车质量没有现在好。但是从1999年后车况好了,车辆增多了,现在有两百多路公交车,甚至有的我都没坐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袁培桔虽已退休25年,但她对焊接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从未减退。在她心里是祖国给了她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时代赋予了她不断前行的动力。不过,在她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就是没能收到一个徒弟。所以,她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投身到这个行业,为焊接事业注入新鲜血液,让焊火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自己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时自己要是有眼光带一个徒弟,但是我很遗憾没有徒弟。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学习焊工,就是人的身体受伤太严重了,虽然有工作服的保护,但是焊火喷出来是有一定的压力,什么时候喷到身上都不知道。但是干任何工作都有牺牲,如果不学以后谁来干,总得有人来干这个工作。然后还有一个舍,有舍才有得,要干一行爱一行,人只有一个青春,能够把这个青春洒在事业上这是一种缘分,如果是再年轻几年,我依然还想操作焊工这个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有了像袁培桔这样一代代“老公交人”的奉献与坚守,75年来昆明的公交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车辆类型、购票方式、线路布局再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与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舒适。看着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体会着生活也越来越好,袁培桔更想对祖国送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昆明公交综合修理厂二厂电焊工 袁培桔:“好的东西我看过了,祖国的大江大河我去走过了,尤其是现在国家的变化、城市的变化、公司的变化。自己享受到了,祝福我们的公司发展越来越好,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祝福人民越来越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几句话,是袁培桔对曾经的“老东家”、对祖国母亲75岁生日最朴实的祝福。回望这75年,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焊枪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与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的手中,焊枪不仅是一件工具,更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每一道焊缝都凝聚着她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每一辆经她手焊接过的公交车都承载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以精湛的技艺、无声地坚守,为祖国的交通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愿她的精神

如同“焊火”般绚烂

照亮后辈前行的道路

在奋斗中为祖国昌盛添彩!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编辑:李彤

编审:李菁

终审: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