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经常说的“我”,和“你”、“他”等差不多,只是一种人称代词,“我”说是的自己。

有些奇怪的是,“你”和“他”,偏旁都是单人旁,可“我”却像一位佩刀带剑的武士一样。其实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我”最初指的就是一种兵器。

“我”是一个会意字,从戈,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件兵器的形状,横刃,用铁或者青铜制作的。这种武器盛行于商朝到战国时期。到秦朝之后,就逐渐消失了。在很多典籍里面,找不到这个本来的含义。

在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我”是一种用来行刑的凶器,只是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了,后来还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等意,于是“我”字以后便被普遍地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当“我”还是兵器的时候,人们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余”、“吾”、“小人”、“贱民”、“不才”等。

“我”转变到现在含义的过程,是因为“我”从戈,戈是古代很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是很容易激起人斗志的,“枕戈待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武士、士兵们经常取戈自持,凡是持戈的人,一般是归属我方的,那时还没有自我的观念,此时的“我”一般说的是“我们”。

到了西周后,人们才有了自我的观念,慢慢就把兵器“我”指代成自我了。“我”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施身自谓也”,此意沿用至今。还有一点,其读音还是读作wǒ,字音到现在都没有变化。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