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山东教育论坛”免费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从来都先是券商,然后地产、银行、保险,搭配互联网金融。

龙头是银之杰、同花顺、东财、中信、海通、招商。

2.接着是炒地图,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到京津冀到西藏,尤其是一带一路。

龙头是中交,中铁,有港选港,没路选桥。

3.第三阶段是互联网科技。

4.接着是类似中车这样的央企。如今大概率会是中船。

5.然后才是消费、食品饮料,尤其是白酒,别看白酒闹得欢,其实它不起眼。

6.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确定性较高、涨幅较好、风险较小的会是什么?是芯片。别怕不是。有一万种办法让它是。

不要去抢人人都能买到的,去持有买入门槛高的。

7.全面暴涨的结局一定以多数人的悲剧结束。不要贷款。不要借钱。

8.最令人感到不确定的是战争和制裁。

2024.9.29

附:梁实秋【钱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托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在理想国里,小孩子拿金钱当做玩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大把大把地抓钱,顺手丢来丢去。其用意在使孩子把金钱看成司空见惯的东西,久之便会觉得金钱这东西稀松平常,长大了之后自然也就不会过分地重视金钱,贪吝的毛病也就可以不至于犯了。这理想恐怕终归是个理想吧?

小孩子没有不喜欢耍枪弄棒的,长大之后更容易培养出尚武的精神。小孩子没有不喜欢飞机模型的,长大之后狠有可能对航空产生很大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幼习俎豆,长大便成为圣贤,这种故事不能不说有几分道理。小时候在钱堆里打滚,大了便不爱钱,这种道理我却不敢深信。

01

事实上一般小孩子所受的关于钱的教育,都是培养他对于钱的爱好。

我们小时候,玩的不是钱,而常常是装钱的扑满。门口过来一个小贩,吆喝着:“小盆儿啊小罐儿啊!”往往不经我们的请求,大人就给买一个个小瓦制的小扑满。大人告诉我们把钱一个个地放进那个小孔里面,积着、积着,积满了之后扑的一声摔碎,便可以有一笔大钱。那一笔钱做什么用?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我个人而论,我拿到一个扑满之后,我却被这个古怪的玩意儿所诱惑了,觉得怪有趣的,恨不得能立刻把它填满,我憧憬着将来有一天摔破它时的那种快乐。

我手里难得有钱,钱是在父亲屋里的大木柜里锁着的,我手里的钱只有三种来源:一是过年时的压岁钱,或是客人来时给的红纸包的钱;二是自己生辰家里长辈给的钱;三是从每日点心费里积攒下来的节余。有一点儿富余的钱,便急忙投进扑满,当的一声,怪好玩儿的。起初,我对于这小小的储蓄银行很不感兴趣,不时地取出来摇摇,从那个小孔往里窥看。

但是不久,我就恍然,我是被骗了,因为我在想买冰糖葫芦或者糯米藕的时候,才明白那扑满里面的钱是无法取出来用的,那窟窿太小,倒是倒不出来,用刀子拨也拨不出来,要摔又不敢,我开始明白这不是一个玩具,这是一个强迫储蓄的陷阱。

金钱这东西为什么是那样的宝贵,必须如此周密地储藏起来呢?扑满并没有给养成美德,它反倒帮助我对于钱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

02

有人主张绝对不给孩子们任何零用钱,一切糖果玩具都已准备齐全,当然无从令孩子们去学习挥霍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臭是越晚沾染人的双手越好。可是这种办法也有时效的限制,一离开家之后任何孩子都会立刻感觉到钱的重要。

我小的时候,每天上学口袋里放两个铜钱,到学校可以买两套烧饼油条做早点吃,我本来也没有别的欲望,但是过两天,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卖糯米藕的小贩,围了一圈的小顾客,我挤进去一看,那小贩正在一片一片地切着一橛赭中带紫的东西,切好之后浇一小勺红糖汁和一小勺桂花汁,令人馋涎欲滴!我咽了一口唾沫之后退出来。

第二天仗着胆子去买了一碟尝尝,却料不到起码要四个铜钱才肯卖。我忍了两天没吃早点换到了一碟这个无味的美味。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钱的用处,第一次感觉到没钱的苦处。我相当了解了钱的神秘、钱的用处比较容易明白,钱从什么地方来,便比较难以了解。父母的柜子里、皮包里,不断地有钱来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钱从哪里来的呢?有人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教导孩子:不工作便没有钱。于是他们鼓励孩子们服务,按服务的多寡优劣而付给报酬。芟除庭草,一角钱;汲水浇花,一角钱;投邮票,一角钱......这种办法有好处,可以人孩子知道钱不是白给的,是劳动换来的。

但是也有流弊,“没有钱便不工作”。我看见过很多人家的孩子,不给钱便不肯去写每天一页的大子,不给钱便死抱着桌腿不肯上学,不给钱便撒泼打滚不给你一刻安静的功夫去睡午觉。

这样钱的报酬的功用已经变成为贿赂的功用了!“没有钱便不工作”,这原则并不错,不过在家庭里应用起来,便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似乎是太早地戕贼了人的性灵了。

03

如果把钱的教育写成一本大书,我想不过是上下二卷,上卷是钱怎样来,下卷是钱怎么去。钱怎么来,只能由上一辈的人做一个榜样给下一辈的人看。示范的作用很大,孩子们无须很早地就实习。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都是从钱的方孔里望出去的,我相信他的孩子们一定会有一套拜金主义的心理。

如果一个人用各种欺骗舞弊的方法把钱弄到家里而并不脸红,而且扬扬得意地自诩为能,甚至给孩子们也分润一点儿油水,我想这也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教育,孩子长大必定也会从政经商的全副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家学渊源,在这一方面也应用得上。讲到钱的去处,孩子们的意见永远不会和上一辈子的相同,年轻人总觉得父母把钱系在肋骨上,每个大钱拿下来都是血淋淋的。

钱永远没有足够的时候。正当用的方法,是可以从小就加以训练的。有人主张,一个家庭的经济应该对孩子们公开,月底召开一次家庭会议,懂事的孩子们全都列席,家长报告账目和预算,让大家公开讨论。在这民主的形式之下,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尊。大姐姐本来吵着买大衣,结果会自动放弃,移做弟弟妹妹买皮鞋用;大哥哥本来争着要置自行车,结果也会自动放弃,移做冬天买煤之用。这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钱不但满足自己的物质的需求,钱还顾及自己的内心的平安。这样的用钱的方法,值得一试。孩子们不一定永远接受命令,他们也可以理解。

04

读梁实秋的这篇文章,有种游离于童年与成年之间的感觉。虽然时代变了,小孩子娱乐和玩耍的形式也变了,但那种快乐源泉还是一样的。小时候,我也会买一个小猪猪的钱罐,一块、五角地慢慢往里面塞钱,等攒满了后,把它摔了,还特心疼,幸好是用来买学习用品,感觉钱用值了,尝到了花自己赚来的钱的滋味。

还有,小时候爸妈也会用实验的方法教导我“不工作便没有钱”,时常把钱与做家务联系在一起,那时虽然是做了,可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做家务本身的乐趣以及为家庭付出劳动的荣誉感,以至于有段时间我不太喜欢做家务,并因此和父母有了争执。

长大后,现在有了一堆银行卡、信用卡、支付宝、余额宝......反而对钱的憧憬淡化了,钱所带来的快乐感也淡了,钱渐渐回归到了最初的功能,交换的物质的媒介。读了文章后,用一种攒钱罐的方式去好好珍惜钱、努力攒钱、开心花钱,还是挺不错的。

文章摘自:梁实秋《雅舍遗珠:一幅平和冲谈而温暖和煦的人生拼图》

快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