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光辉典范

——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范铭

范铭,原名房普明,山西省大宁县道教村人。他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的是“耕读传家”的教育,5岁开始上学,很小就参加劳动,17岁在太原友仁中学读书,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参加革命,担任了学校“社联”“共青团”组织委员。

参加革命后,他立志要做共产党员的模范,于是把“房”姓改为了“范”姓,名字“铭”,意为铭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在以后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完全践行了当初的誓言,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

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当时18岁的范铭率领友仁中学学生纠察队冲击阎锡山当局操纵的“讨逆救国会”。1937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中共中阳县工委书记;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领导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历任中阳县委书记、汾西县委书记、中共沿黄河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六地委宣传部部长,晋南工委党校教育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四川达县地委书记,二机部第四局副局长,一机部第四局副局长,三机部第四总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航空工业基本建设局局长,国家建委国防建设局局长;1979年,任北京市规划局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1982年12月离休;1983年9月享受北京市正市级待遇。

范铭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年轻时为追求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而参加革命,在几十年漫长的革命中,他兢兢业业奉献着,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范铭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1947年,晋西北土改中他反对康生、陈伯达的极左路线。“文革”中,因为国防建设局职工是陕西“武斗”的主力,范铭被中央派赴陕西掌控建工局,他为稳定局势,坚决反对和抵制“四人帮”在陕西的追随者,表现了极强的党性原则。

范铭是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他担任领导工作45年,一生50多次调动工作,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特殊要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

他的这种精神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下面这些小事就可看出。

1944年,他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工作,恰逢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他在晋西北兴县西吉村、沙元峁为群众担水、锄地、唱歌、讲故事,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当时规定,干部下乡要到农民家吃派饭。有一次,因为他一个上午帮一户人家锄了2亩多地,中午吃饭时,这家女主人特意在他的碗里加了两个荷包蛋。他说:“应该一样,为什么给我吃偏饭?”那家女主人说:“按规矩,家里来了客人,应该照顾,你还给我们锄了那么一大块地。”他说:“好吧!按规定,我们也有供应。我应该给你一斤粮票,还有两角钱的菜钱,你都收下。”

1972年,他作为一位省部级干部,被下放到江西省国家建委“五七干校”。当时他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不要组织给的特殊安排,而是每天和年轻同志们一起做最普通的农活,大家亲切地叫他“范老头”。那时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干校同志平时吃到的蔬菜比较少,他就和大家一起研究种植西红柿。但人们都说江西不能种植西红柿,范铭不相信。他反复研究江西的气象和土壤资料,得出江西可以种植西红柿的结论,并且承包8分地,从种植到田间管理,数月中全是一人来做,结果在当年7月份,他种植的西红柿竟然获得丰收。一个省部级的高级干部,不搞腐败,不搞特权,而是和普通同志一起从事艰苦的劳动,亲力亲为,留下了一段佳话。

没有一丁点私心杂念,一切行动都完全以党的利益为利益,以党的原则为原则,是范铭的真实写照。

房荣祥与范铭是同村同族的堂兄弟,也是同班同学并先后入党。后来范铭在外革命,房荣祥在家乡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地下工作。因为当时环境十分复杂险恶,房荣祥的入党档案不慎丢失。有人猜测说房荣祥可能是叛党了。新中国成立后,组织派人找范铭,让他证明房荣祥是否为共产党员,范铭实事求是地说:“他当时确实是共产党员,但后来是否叛党我不知道。”

房德明是范铭的同村堂弟,两人关系极为亲密。新中国成立后,房德明的一个儿子触犯法律被关押,当时范铭恰好回大宁住在县委招待所。房德明孙子去找堂房爷爷范铭,希望范铭帮助通融一下。范铭说:“州有州官,县有县衙。犯了法,国家有法律,法院会依法办案,找我干什么?”事后,范铭还专门对大宁县长说,刚才有人想在我这里走后门,走不通。

改革开放之初,大宁县想修建一座新的招待所,缺4吨钢筋,当时大宁县却没有办法搞到,只好派一个和范铭有几十年交情的人去北京找范铭帮忙。找到范铭后,范铭说:“党中央三令五申不叫修楼堂馆所,小小的大宁县修什么招待所呀?回去回去,给县委说不要修了。”

范铭就是这样,他不但自己不搞腐败不搞特权,而且也不允许和自己有关的人哪怕是很重要的亲人,包括他一生热爱的家乡从他那里搞特权、走后门。他这么做,似乎十分不近人情,但恰恰在这不近人情的举动里,包含着他对党对国家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无限大爱。

对于国家的困难,对于身边同志的困难,范铭则是十分慷慨。

他从1958年就骑自行车,不论公事私事在市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