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在战犯管理所缝袜子

前言

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欲勾结日本实现自己的复辟梦,犯下战争罪与反革命罪的溥仪,在逃亡途中被苏联红军抓获带回苏联,后又被押回国内,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关押期间,意识到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给国家以及百姓造成极大伤害的溥仪,似乎很是消极悲观。1955年元旦期间,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之际,所长问溥仪对于新年有何想法,溥仪回答:“唯有束身待罪,等候处理”。随即陷入深深的自卑感之中。

正因为过于悲观,溥仪在狱中完成《我的前半生》初稿后,毛主席看后表示:溥仪是“犯人心态”,把自己写得太坏了!

其实,溥仪之所以如此消极,也是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前半生罪孽深重,实在愧对于国家和人民,所以,他对未来几乎不抱任何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在监狱中改造

罪恶的前半身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极其曲折。三岁登上皇位后,仅三年时间内,就先后经历广州新军起义、武昌起义。朝廷局势一片混乱,野心勃勃的大臣更是虎视眈眈,不听指挥,伺机而动。

借口养病按兵不动的袁世凯,一方面密切关注外界局势,另一方面不忘与北洋军中的心腹保持联系。同时借以各种理由索要更多权力,一步步做大到内阁总理大臣,直至总揽政府大权。

同时趁机与孙中山达成协议,对溥仪进行威逼利诱,逼其退位。此时的溥仪年纪尚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1912年,溥仪与袁世凯达成包括退位后移居颐和园,以及每年获得400万两银元等八项优待条款后正式退位。如果溥仪的皇帝生涯到此为止,他或许就不会犯下之后的罪行,如果当初他能顺利出逃皇宫,实现自己的出洋留学梦,后来可能大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末代皇上溥仪

但1917年的张勋兵变以及1924年的北京政变,却促使他的命运再次发生改变。当年北京政变后,日本公使芳泽谦吉看到落魄的溥仪心生诡计,伺机打着同情溥仪的幌子,将其收留。

1925年,溥仪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前往天津,此时距离他第二次退位已经过去八年之久,他也早已不是没有主见的懵懂少年。

在天津的外国租界上,溥仪重新获得“皇上”的称号,过上了挥金如土的生活。他每天出入各种高档场所,结交各国高官,并在这群外国人中享受着极高的待遇,这让他逐渐沉迷。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溥仪的复辟之心蠢蠢欲动。

但这些表面与他交好的外国人并不愿意给他提供实质帮助,溥仪为此大受打击。日本人再次伺机而动,提出与溥仪合作,并许诺让他当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在天津租界

溥仪一听有人愿意全力帮助他实现皇上梦,根本不考虑其他,当即答应合作,动身前往东北。就这样,溥仪在日本人的庇护下,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在此期间,溥仪与日本签订《日满议定书》,致使日本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对伪满洲国进行全面控制,而他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实权。

在日本人占领东北后,溥仪甚至主动提出合作,协助日本人控制东北。虽然溥仪没有直接对百姓造成伤害,但因为他签发的一些侵华法令,让丧尽天良、无恶不作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的国土上“合法”的做尽坏事,致使我们的百姓饱受摧残。

而溥仪作为所谓的“皇上”,却无视他的子民正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此时的他已经被“皇上梦”彻底冲昏头脑。也正因如此,溥仪成了侵略者的重要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满议定书》签订

对贫苦农妇的人性之善,感人至深

溥仪虽然对当时伪满洲国的百姓没有同理心,导致他们受到日军残害,但他却对一位贫苦妇人表现出满满的人性之善,这位妇人就是他的奶妈,一位善良的苦命女人——焦连寿。

焦连寿三岁的时候家乡遭遇水灾,一家人狼狈逃至京城,不得已乞讨为生。16岁时,父亲将她嫁给一个差役,丈夫却在她生下女儿后去世。

之后恰逢皇家给溥仪选奶妈,为了养活女儿和老人,焦连寿前去参选。虽然顺利被选上,但她也因此不能与女儿相见,女儿甚至在她入宫不久就不幸饿死。

进入皇宫后,焦连寿一直陪在溥仪身边,也是溥仪最依赖、最信任的人,溥仪也最听她的话。溥仪曾说,焦连寿是他永远忘不了的人,地位甚至在他的妃子和继母之上。

而焦连寿对溥仪也是异常宽容,就算溥仪到9岁还没断奶,只要溥仪需要,焦连寿都会满足他,两人相互依赖,感情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奶妈焦连寿

当然,焦连寿对溥仪并非全是溺爱,也会教溥仪是非善恶,在他的心里种上同理心的萌芽。

在年幼的溥仪捉弄整蛊太监,让他们吃脏东西,冬天往他们身上喷凉水,完全不顾及太监们的感受时,焦连寿会温柔且耐心的教导他:“太监也是人,他们也会像你一样知道难受、知道疼”。溥仪的恶作剧得以有所收敛。

虽然溥仪当时贵为皇帝,却无法决定焦连寿的去留。期间焦连寿被太妃偷偷赶出宫,得知奶妈出宫的消息后,溥仪非常伤心。

而焦连寿的突然离开,也让溥仪少有的温情越发少见。但溥仪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忘记这个给予他所有温柔的苦命女人。

掌握一定权力后,溥仪立即派人寻找焦连寿,重新将其接到自己身边好生供养。但他们重逢后的美好时光并未持续多久,焦连寿于1945年,不幸被日军残害,溥仪至此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连寿旧照

狱中写书回顾前半身忏悔

虽然犯下大罪,但战争结束后,溥仪经过改造、学习,终于醒悟低头认错,给其他伪满洲犯认罪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审讯战犯初期,原河北省公安厅侦查队长李放曾两次找溥仪谈话,给他详细分析当前局势,讲明利害关系,并让他了解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坦白从宽,争取宽大处理。

溥仪终于放下执念低头认错,甚至在听过受害者刘大娘痛心讲述自己一家,在伪满洲时期的痛苦经历后,因为羞愧难当,当场跪地痛哭请罪。

至此,这位曾经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因为一己之私卖国求荣、罪孽深重的皇上,终于真心悔悟了。

另外溥仪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指证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揭发日本战犯罪行上百件,将功赎罪。

溥仪先后在法庭上指证曾经游说他的土肥原贤二以及板恒征四郎、武部六藏、古海忠之、等日本战犯,这些人曾在中国的土地上侵略、奴役中国百姓。但在东京大审判的法庭上,有些人竟然在走上绞刑架后,依旧拒不认罪。

溥仪在远东军事法庭指证日本人

由于军国主义思想扎根太深,同时伴有严重的民族优越性,有日本人甚至大言不惭道:“我们都是为了建设中国而来”,拒不认罪。可见军国主义思想对日本军人的荼毒之深。

但在溥仪的指证下、侦讯人员搜集的诸多铁证面前,以及语言专家的严谨助攻、周总理的严格把关下,1956年7月的一场审判现场出现罕见一幕:所有接受审讯的28名日本战犯悉数认罪,他们或鞠躬道歉、或下跪认错,或放声痛哭!

这些在中国横行多年的日本人,终于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主动要求严惩。深植于他们心中的军国主思想,也终于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这一年的审判中,有上千名罪行较轻的日本战犯被免于起诉,毕竟一些日本人也是被迫参战,他们也曾是无辜的百姓,真正有罪的是发动战争的帝国主义。综合考虑之下,我国作出如此大度的决策。事实也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沈阳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或许是被中国人的宽容大度所感化,这些人在回到日本后,自发成立“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积极宣传中国的战俘政策,对后来推进中日建交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虽然溥仪指证有功,依旧有不少人觉得他罪孽深重,应该被处以死刑。溥仪自己对宽大处理似乎也不抱期望,因此就出现了开头与所长消极对话的那一幕。

尽管检察人员与所长都曾对他说:“努力改造,争取做个新人,不要太消极”。但依旧没能让他对未来乐观起来。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溥仪与其他战犯被要求像日本战犯一样反思过去,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一次总结。因此,溥仪用了三年的时间,从1954年开始,由他口述,经溥杰执笔,写下了那本引发中外关注的《我的前半生》。

据悉,这本书共经过三次修改,初稿完成后,毛主席看过表示:“溥仪把自己写得太坏了!检讨内容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之所以写成检讨书,据说也是因为溥仪强大的求生欲。因此,他写书时的心态完全就是犯人求生的心态。这一点似乎也能从他的一首打油诗中看出来。溥仪曾说:

“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

由此可见,曾经贵为皇帝的溥仪想得非常开,面子对他而言,并非第一位,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皇家脸面,该抛还得抛。

进行多次修改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溥仪的犯人心态,另外还因为书中一些内容与史实不符,还有一些据说是出于种种原因不宜公开。因此这本书进行多次修改,耗费诸多精力,但它也因此成为具有史料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正式出版后,《我的前半生》还被译成英语、德语等众多版本发行。因为溥仪的特殊身份以及曲折的经历,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很大轰动。毛主席看完最终版本后大赞:“改得不错”!

同时这也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成功,能把一个封建皇帝成功改造成一名中国公民。另外,这本书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末代皇帝》获得国际大奖奥斯卡金像奖,进一步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前半生》英文版

1959年,在毛主席的表态下,刘少奇主席签署特赦令,溥仪获得特赦,这也让他成为首批特赦人员之一。这在溥仪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此得知消息后,他情绪激动,当场痛哭流涕。对国家的宽大处理深怀感恩,并极度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这一点在参加投票选举这件事上就有充分体现。

每次参加投票选举,溥仪都全程庄重严肃。某次投票时,他刚做完肾切除手术不久,却依旧坚持亲自排队投票,而且积极发言。异常洪亮的声音与刚做完手术虚弱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在某一瞬间,甚至让人忘了他是个病人。

或许在他看来,现在这个身份,并不差于之前的“皇帝”身份,所以他才认为自己是在和全部中国人民一起做“集体皇帝”,大家平等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余生

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成为一名普通中国公民后,溥仪于1960年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只做了一年,但却对他影响至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特赦后的溥仪

在这里,溥仪逐渐学会与人相处。据研究员卢思聪回忆,溥仪初来乍到非常拘谨,很少说话,一说话就紧张。

但由于周围同事都很友善,即使溥仪动手能力有限,大家也都很关照他,主动给他提供帮助。这让溥仪逐渐放松下来,开始与大家一起玩闹,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他甚至不介意大家询问关于皇宫的事,大方讲述同事们好奇的皇宫秘闻,以及自己在宫里因为吃多春饼,被小太监拎起来往地上蹲的趣事,逗得同事们开怀大笑。

对于同事们的调侃,也不会触动他敏感的神经。有一次他系错扣子出门,被同事看到后调侃。溥仪哈哈一笑,末了还不忘自嘲:“我真是太笨了!”

因此,在同事们的眼中,溥仪不但没有一丝皇帝的架子,还是一个非常有趣、没脾气、好相处的人。

当然,在原则性问题面前,溥仪也会罕见发火。据悉,当时的植物园附近住着很多旗人,虽然清王朝早已覆灭,但在他们心里,溥仪依旧是皇上。因此,他们见到溥仪后,依旧像往常一样齐刷刷跪倒在地喊皇上。溥仪大怒:“都解放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来这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在植物研究所

无论是参加投票,还是怒斥旗人,都能看出溥仪确实打心底里将自己的皇上身份抹去,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公民,并认真享受这一身份带给他的所有权力与义务。这也再次证明,毛主席当初的特赦决定很英明。

1961年,溥仪被调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虽然忙碌,但他却很开心。因为他负责整理的史料,有很多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这也许能让他再次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但无论被调往哪里工作,植物研究所一直是他心里牵挂的地方,这个地方教会了他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与人相处,也让他结交到了很多好友。所以他每个月都会回来几次,直至生病才被迫中断。

除了工作方面被关照,溥仪的婚姻问题也被不少人关心,给他介绍亲事的人不在少数,就连毛主席都亲自问候并幽默调侃:“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啊!”

但因为溥仪拒绝跟皇亲贵族沾边的所有对象,他的婚事也就一拖再拖,直到身边同事给他介绍护士李淑贤。虽然两人年龄相差18岁,关系进展却很快,感情也很好,满眼皆是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接见溥仪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他们甚至公开挽着胳膊去看电影,朋友看到后口气颇酸的调侃。看得出来,李淑贤在溥仪心里很是特殊。溥仪曾非常隆重地,将李淑贤带到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植物研究所,并将自己的爱人以一种略显夸张的方式介绍给他的朋友们。

对于他的这段婚姻,有个英国记者表示难以置信,一个曾经的皇上,竟然和一位平民结婚了!对此,溥仪骄傲地告诉对方:“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之前的中国,我也早已不是皇上,而是一名中国公民!”

在之后的时间里,溥仪相继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央文史馆委员。即便是在特殊年代,他也受到了周总理的特别关照,不至于遭受冲击。不幸的是,他于1966年底患上尿毒症,次年10月17日凌晨去世。至此,溥仪走完了他曲折的一生。

人无完人,是非功过自由后人评断,溥仪所犯的错,不止他个人的原因,也与当时复杂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好在他及时醒悟,彻底改过自新,这也是主席特赦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