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遂昌那个动人的故事吗?

一位老人,20年如一日,在小广场举行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如今,这个故事有了续集。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了一群人的共同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如今传承给了一群人

老人名叫朱宗鹤,今年90周岁。自中共遂昌支部旧址(遂昌革命纪念馆)开馆后,他便当起了管理员。出于最朴素的爱国情和责任感,他坚持每天在馆前的小广场举行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两年前,朱宗鹤正式“退休”,镇里的年轻干部从他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小广场上,五星红旗每天照常升起。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朱宗鹤又来到了小广场。他带着一面崭新的国旗,递给接班的年轻人:“马上国庆节了,今天升这面新的国旗,为祖国庆祝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宗鹤和他的接班人们一起升国旗。周旭辉 摄

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老人挺立着苍老的身躯,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国旗理应在此飘扬

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的溪东村,距遂昌县城约20公里,前有柘溪水流潺潺,后有青山绿树葱葱。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就诞生在这里的泉湖寺。

2003年,朱宗鹤等老党员发起了保护修缮旧址的倡议。当年6月,泉湖寺作为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顺利开馆。朱宗鹤也由此开始了他口中“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业”——担任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的管理员。

朱宗鹤觉得,天安门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作为中共遂昌支部的旧址,也应该每天升旗。于是,他默默地举行了第一次“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此后,升旗仪式每天清晨都会如期举行。每天黄昏,朱宗鹤又小心翼翼把五星红旗收起来。

多年来,朱宗鹤更换了34面国旗、3根碗口粗的旗杆和9条拇指粗的旗绳。因天气或身体等原因,他在升旗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峥艳搀扶着朱宗鹤来到中共遂昌支部旧址(遂昌革命纪念馆)。周旭辉 摄

2009年4月,一场重病袭来,朱宗鹤不得不去杭州住院治疗。入院前,他找到好友肖品宝说:“老肖,我们几十年的交情,请你帮我看着泉湖寺,无论如何,国旗一定要升起来!”

摔倒受伤了,做阑尾炎手术了,他都不会忘记这面红旗。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朱宗鹤一定会让国旗每天升起。“国旗升起来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朱宗鹤一直这样对人说。

朱宗鹤这份最朴素对党的忠诚,感动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党员。不少人还专程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看朱宗鹤老人升国旗,陪他一起唱国歌。开放至今,这里已累计接待参观者41.8万人次。大柘镇党委、政府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遂昌革命纪念馆基础设施提升和数字化改造,推出“红色+科技”的“云上泉湖”展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宗鹤和王峥艳把旧的国旗仔细收好。周旭辉 摄

“朱老以自己最神圣的方式,默默守护着一方红色旧址,十余年如一日,他让我懂得了一个真理,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来自丽水的青年干部吴建峰说。

在泉湖寺里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参观人员对朱老的感谢与敬意:“衷心感谢朱老热情周到的接待和详尽的讲解,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风范”“为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旧址整理资料、管理史料,呕心沥血,值得我们尊敬!”

这是一个平凡人忠诚、坚守与传承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对革命往事的忠诚守望。

年轻人接过接力棒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宗鹤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依然坚守着,“只要我能下床走路,国旗就必须每天升起来。”

看着朱宗鹤日益苍老的身躯,大柘镇党委、政府开始积极谋划为他寻找接班人。

2022年10月25日,因身体原因,朱宗鹤正式“退休”。但是那面五星红旗,却没有停止升起。遂昌县大柘镇年轻干部包琳莉从老人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今年3月,因为工作原因,包琳莉调离了遂昌,镇里的另一位年轻干部王峥艳接替了这个岗位。

当镇里领导征询王峥艳意见时,她马上就答应了。“感动于朱老的坚守和执着,我能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光荣和责任。”王峥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朱宗鹤将一面崭新的国旗交给王峥艳。周旭辉 摄

每天早上8点,王峥艳都会准时将国旗升起;每天傍晚,她又将国旗降下,小心翼翼地收好。

到纪念馆工作后,王峥艳上班时间都提前了。原本上班时间是8点30分,现在8点就要将国旗升起。“虽然没人监督,但我不敢迟到,脑海里始终记得朱老那句要把国旗升好的嘱托。”

作为纪念馆的管理员,王峥艳还承担着讲解员的职责。从未接触过类似工作的她,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讲,怕讲不清楚。”

朱老留下的笔记本帮了大忙。过去的20多年里,仅读过3年书的朱宗鹤,一有时间就去县史志办、档案馆查阅和考证史料文献,学习了解党史和浙西南革命历史,整理的学习笔记多达10万字。

靠着朱老留下的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料,短短半年时间,王峥艳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讲解员。有参观者笑称:“马上就能和朱老讲得一样好了。”

虽然已赋闲在家,天气好的时候,朱老还是会坐着自己的电动轮椅来纪念馆转转、看看。

“有一次,一个参观团来,朱老刚好在,便主动要求给他们讲解。”王峥艳回忆,朱老讲得细致,观众听得认真,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站久了,朱老有点吃不消,大家纷纷让他休息,但讲解还未结束,老人便让王峥艳搬来一张椅子,坐着继续给大家讲解。

王峥艳说,听着朱老动情的诉说,她忽然明白,朱老为何能坚持20年一个人升旗。岁月带不走的,是他身上作为一个老党员的信仰和坚持。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虽然有了年轻人接替自己升旗、讲解、守护革命旧址,但朱老依旧没有停歇,他心里放不下泉湖寺的这面红旗。

管理员的家不在本地,周末、节假日谁来升旗?管理员是个小年轻,总会有些其他事情,万一请假了,升旗怎么办?这些问题反复在老人心里翻腾。

去年1月,大柘镇派出所所长张时裔正在巡逻,老远就见到朱宗鹤站在纪念馆附近,抬着头发愣。大冬天的朱老一个人站在这儿干什么?张时裔赶忙走上前去。朱宗鹤这才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宗鹤走出遂昌革命纪念馆,准备升国旗。章建辉 摄

那天,张时裔回到派出所,和同事们说了这事儿。

“我们可以做替补呀!”

“对,我们警察365天、24小时都有人在岗,最合适!”

“嗯!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过去帮忙!”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了起来。

于是张时裔便带着派出所民警找到了朱老,表达可以作为管理员的候补队员,协助做好升旗仪式,让五星红旗每天都能飘扬在泉湖寺的上空。

朱老听后十分高兴,连说谢谢。当年1月10日,正是警察节,大柘镇派出所和朱老一起,在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后,朱老将五星红旗交接给了民警代表。

从那时候起,朱老的升旗队伍不仅有了接班人,还有了全天候的替补队员。他们还建立了名为“泉湖寺升旗”的微信群,管理员如果没时间,只要在群里说一声,值班民警就会去升旗、降旗。

“值班时,看看群里有没有消息,早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一位民警相告,能参与这样的升旗仪式,他们觉得很光荣。

不只是派出所,在大柘镇,这面五星红旗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看见它升起来,内心就很安定。”大柘镇柘溪上村的村民尹顺达道出了村里人的心声。

平日里,镇里的党员干部一有机会,也会一起参与升旗仪式,通过升国旗、唱国歌,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

大柘镇中心小学以这里为阵地,持续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402班学生叶妙涵和几位同学一起,组建了“皮蛋儿中队”志愿讲解小分队,他们用稚嫩的童声告诉参观者:“这里,曾经有一位老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迎着太阳,坚持举行只有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感动于朱宗鹤的坚守,越来越多的人来泉湖寺感悟红色历史。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几个人的奉献,再到一群人的领悟与传承,五星红旗一直在遂昌革命老区上空高高飘扬。

就像小广场的上空,回荡着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前进,前进进!

来源 :潮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房怡晓

一审:缪军;二审:夏琳;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