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前沿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陆峰

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支撑,关系到产业供给能力的提档升级,关系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关系到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培育。数字化转型是用信息技术全面重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企业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一项系统性变革创新工程,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需要培育发展新思维,锚定发展新路径。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秉承思维

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和培育战略全局、锐意改革、融合创新、开放共享、勇于探索、资源整合、系统推进、数据要素、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等系列思维,以发展新思维驱动和引领转型。

(一) 战略全局思维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需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全局角度部署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把数字化转型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剖析,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大趋势、大方向,深刻洞察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大众消费需求方式给企业组织模式、技术产品形态等带来的变革挑战,主动应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加快转型。要从全局角度入手推进数字化转型,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重塑企业传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模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更涉及组织变革、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创新性、挑战性的工程。

(二) 锐意改革思维

要深化企业数字化改革,加快破除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企业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提升企业适应、驾驭和引领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能力。要改革企业组织管理经营模式,推进企业网络化组织、扁平化管理、数据化决策、智能化运行,破除管理冗余,提升企业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等能力。要改革人员考核、评价、激励等相关制度,平衡短期绩效和长期预期,平衡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降低职务、职称、论文等要求对人员考核评价的影响,充分激发个性创造动能。改革企业资产投资模式,加大信息资产投资力度,强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专业软件、系统平台、大数据中心等投资力度,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持续迭代升级,满足业务发展变革支撑需求。

(三)融合创新思维

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加快产业、技术、要素等融合创新能力,释放融合创新红利。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创新,打通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边界鸿沟,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推动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拓展制造业服务价值链,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需求的牵引作用。要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融合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算数、算力、算法协同支撑和互为驱动发展能力。要推动要素融合创新,发挥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作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释放要素叠加效应,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和高质量发展。

(四)开放共享思维

数字化时代大大拓展了企业组织边界和业务拓展,企业组织“围墙”和全业务亲力亲为的思维是数字化时代企业发展的最大束缚和障碍。要秉承开放发展思维,拆解企业组织“围墙”,构建开放式、无边界的企业组织架构,打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内外部资源联动配置优化能力,实现对内外部技术资金、智力资源、生产能力等的整合优化和高效利用。要秉承共享发展理念,通过网络技术平台,以创新资源要素、先进生产工艺、高效管理经验、富余生产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赋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数字产业生态圈打造。

(五)勇于探索思维

企业数字化转型没有可抄、可借鉴的模板,每个企业因其行业属性、企业规模、资金保障、人才结构、业务特点等不同,其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和路径也不尽相同,每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都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转型模式和路径。要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社会、新生代消费者、新场景应用的新产品、新服务,挖掘新消费点,抢先布局发展新风口,拓展产品服务新业态,提升对消费需求升级应对能力。要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产业链协作模式,加快企业运行方式数字化重塑,降低人员、物资、交通等常态化管控对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影响,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基建、新要素等的发展对企业组织、产品形态、服务方式等变革的影响,抢先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数据新要素,释放新技术、新基建、新要素对企业全面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

(六) 资源整合思维

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借力发力、整合发展等思维,加强对内外部创新资源、服务资源、数据资源等要素资源的整合,提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力。要依托网络平台,推动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加强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生产能力等产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设计和谋划产业竞争合作共赢点,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打造产业生态圈。强化数据资源整合,推进企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各环节数据的汇聚,加强与外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交通物流、旅游文化、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型企业数据的对接,提升数据支撑业务创新、产业协同、经营决策、综合管控等能力。

(七) 系统推进思维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系统性推进、系统性重塑、系统性深化改革。要从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规章制度、项目建设、业务创新、人才保障等全方位入手,全局统筹,全方位推进,系统性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性重塑数字化条件下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合作方式、竞争方式等,更好地促进数据流动、资源整合、生态建设等能力提升,支撑业务变革创新。强化系统性改革,重点深化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和激励、项目建设、数据开发等领域制度性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条件下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八)数据要素思维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着其他生产要素效益发挥和价值流向,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积极紧抓数据要素创新引擎作用。要发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等作用,促进企业资金、人才、物资、技术等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要培育数据融合创新思维,加大数据挖掘和开发利用力度,推动数据融合业态创新,创新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新业态。要培育数据资源化思维,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沉淀和汇聚集中,加强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增强开发利用和安全保障能力。要培育数据资产化思维,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投融资、企业并购、资产评估和重组等方面的价值作用,提升企业数字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九)以人为本思维

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推进思维导向,紧紧围绕提升员工幸福感、获得感和体验感,杜绝束缚人、“绑架”人、“怀疑”人类型的数字应用,给员工全面解绑和多维赋能,激发企业各方人才拼搏奋斗的内在动能。要加快推进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全面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把员工从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环境恶劣、低技能要求等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要充分研究工程心理学,优化软硬设备等人机接口,使机器设备、系统平台、软件程序等设计更适合于人类直观、便捷操作,促进人、机、系统、环境之间高度有机融合。

(十)与时俱进思维

企业数字化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永恒心态,在各个阶段持续加快变革创新。要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时代大背景,深刻认识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路径等转变条件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抓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发展创新。要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运行组织方式、企业生产运行方式、大众生活消费方式等的变革作用,持续拥抱新技术,不断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产业合作、产品服务等变革创新,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需求。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路径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而是发展理念、组织方式、业务模式、经营手段等全方位的转变,既是战略转型,又是系统工程,需要体系化推进。

(一) 战略规划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想引领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理念、组织方式、业务模式、经营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需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做好企业战略规划则是保障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一是要做好企业业务发展规划,适应数字社会和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分析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内外部资源条件禀赋,谋划好数字化条件下企业业务新的发展模式和推进路径。二是要做好人才保障规划,根据业务数字化发展需求对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及时做好各个环节人员知识结构的调配,让信息素养成为各业务环节业务人员知识要求的标配,让人员保障成为各环节数字化转型的发动机。三是要做好薪酬激励规划,建立与信息技术人才社会价值相适应的薪酬激励体系,激发信息技术人才干事创新的活力。

(二) 路径选择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关键

路径选择关系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因其资金保障、技术支持、业务模式等不同,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也有所不同,合适的转型路径选择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是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服务更多的是依托外部资源,借助外在力量,可以依托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来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采购云计算、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网络安全保障等大型行业性的信息技术服务商的服务,来完善企业各环节数字化保障。二是针对行业大型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需求,还需要统筹产业链上下游,除了采购社会通用的信息技术服务之外,还需要依托自身体量优势,积极发展面向行业的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依托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完成企业行业角色的转变。

(三) 企业上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

企业上云是转变企业数字化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伐,企业信息系统上云上平台,有利于业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和互联互通,有利于业务数据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数字化建设成效更好地发挥。一是按照先易后难、先外部后内部、促进业务创新等原则,做好企业上云规划,谋划好云端业务信息系统部署需求和部署方式。二是积极推进已建信息系统通过升级改造向云平台迁移,更好地提高其业务弹性负载、运维安全保障和系统互联互通等能力。三是基于云平台开展企业新建业务系统规划,鼓励采购成熟的 SaaS 云业务系统服务和大型 PaaS 云平台开展企业业务系统建设。

(四)数据打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线

数据流是企业生存的血脉,是企业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打通企业各个环节留存数据,促进业务数据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快速流动,有利于降低数据使用成本,有利于企业信息流引进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技术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企业业务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构建企业大数据中心,统筹规划企业数据资源,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等,推进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和系统分离,实现企业数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二是根据业务数据流动需求,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进企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确保数据能够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实现无缝流动。三是构建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统一支撑平台,完善数据开发利用规则,健全数据治理机制,以数据应用创新推动业务创新变革。

(五)适应变革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导向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上一堆信息系统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变革创新、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社会运行模式的转变,才能让企业创新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一是适应信息技术的变革创新要求,不断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提高对业务创新技术的支撑能力,最大限度释放新技术促进业务变革创新的红利。二是适应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手段,提供与消费者新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三是适应社会运行模式的转变,大力拓展网络空间新服务,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

(六) 供给改革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保障

简单易用、标准通用、性价比高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的至关重要因素。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改革,提供满足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易装、易联、易通、易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才能彻底消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障碍,加速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步伐。一是发展满足行业业务需要的专业性云服务,打造开放竞争的专业性云服务市场,强化云服务商之间的互联互通,破除限制云服务迁移的障碍。二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装备的标准化,加快数字化装备专业操作系统、设备硬件接口、网络连接协议等标准化,促进设备互联互通和数字应用迁移。三是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等行业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提高行业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能力。

(七) 人才保障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能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比拼。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数字时代业务发展的战略军,只有拥有了一批具备先进数字理念、数字技能、数字业务能力的人才,数字化转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能。一是加强企业数字化战略人才保障,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团队,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和讨论。二是加强企业数字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提高信息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运维保障等领域人员的比例,增强信息服务部门的保障能力,以技术创新和先行应用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提高企业全体员工信息素养,加强员工信息技能培训,弘扬信息文化,营造人人拥抱信息技术的企业发展氛围。

(八) 体制机制建设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保障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经营管理模式的一次大变革,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改革创新,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企业运行体制机制。一是构建适应企业数字化运行的组织机制,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机制,加快企业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和放权,畅通企业信息流通渠道,消除管理冗余,缩短管理时延,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二是构建适应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信息技术研发人才、新技术创新应用人才、数字化转型管理放权人员等的激励,调动各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三是构建引领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投入机制,持续加大信息设备升级改造、新技术试验应用等方面的投入,

三、企业数字竞争力培育重点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构建数字化条件下企业组织管理运行新模式,以数字技术驱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全方面变革创新,壮大企业发展新能力,培育数字综合竞争力,打造数字竞争新优势。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需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重构企业研发创新、资源配置、综合管控、市场营销、市场响应、资源整合、风险管控、趋势洞察等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经济社会运行方式、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和大众生活消费方式等新变革对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提高研发攻关创新能力

数字化研发设计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企业打通全业务流程数字化的原始起点,是数字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攻关创新能力。要借助功能丰富的数字化设计仿真软件,积极在数字空间中开展产品虚拟设计和模拟仿真实验,以数字样品试验试错代替实体样机试验试错,降低研发环境保障要求和试错成本,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迭代效率和成效。要充分依托网络协同研发平台,积极在网络空间中整合跨区域、跨机构研发智力资源,组织社会研发人员开展大规模网络协同研发,提高社会智力资源整合能力,降低大规模协同研发组织管理难度和成本。要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研发创新数字技术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创新提供资源支撑、技术验证、产品测试等,助力中小微企业产品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产业生态打造。

(二)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各领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减小了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资源错配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提高企业对信息流的驾驭能力,以信息流引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加快企业各业务环节数字化建设,加强业务系统云化升级、架构改造、整合对接,打通企业全业务环节信息流通渠道,促进信息无缝流动和实时流转,提高信息流通速度,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提高企业信息流驾驭能力。积极引导信息流,充分挖掘信息流在促进供求对接、重导价值流向、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方面作用,促进管理、服务和商业模式等创新,打造企业数字竞争新优势。树立数字时代企业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导向,完善企业信息流动规则和内控机制建设,确保控制信息利用合法合规。

(三) 提高企业综合管控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让企业综合管控如虎添翼,无论管控广度、深度还是管控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全面提升。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企业要积极适应社会运行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数字化条件下企业组织管控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系统、平台和数据等在规则约束、信息对接、预警预测等方面的作用,持续优化管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扁平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在线化管理、全周期管理等能力。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推动企业管理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变,减少企业管理层级,下放企业管理权限,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畅通管理阻塞,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要以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对人员、物资、资金、安全等全方位的精细化管控、在线管控、即时管控等能力,提升事前预测、事中预警处置和事后溯源能力。

(四) 提高市场宣传营销能力

数字时代,消费者接受市场信息的渠道和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市场宣传营销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积极适应社会运行模式和消费需求变革,创新市场宣传营销模式,增强数字化营销能力,提高营销广度和深度。要积极利用各类社会化网络大平台,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开展在线化、网络化、移动化营销,拓展市场营销区域范围,畅通供求对接信息渠道,提高产品服务营销广度。要充分发挥客户大数据价值,深挖客户需求,开展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营销,提高营销转化效率,提高产品服务营销深度。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自我营销和人人营销,打破传统媒体营销渠道垄断,降低企业营销门槛,拓展个体营销能力。

(五)提高市场快速应对能力

市场快速应对能力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第一能力,数字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重构和强化此项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畅通企业内外信息流通渠道,增强内外信息交互能力,提高市场需求快速感知和响应能力。要充分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信息桥梁和纽带作用,彻底打通消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营销各环节数据,助力各环节数据无缝对接和快速流动,降低各环节信息处理成本,减少处理时间,提高业务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业务响应能力。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推进软件定义生产,增强柔性化制造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要利用销售、网络、机器等各类大数据,快速挖掘客户最新精准需求,指导研发生产,降低供需错配。

(六)提高资源整合发展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实现借势跃升发展和生态化发展的关键,数字技术发展为企业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了条件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依托各类网络中介平台,加强跨界资源整合和融合创新,促进线上线下资源协同。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市场作用,开展跨地区供求信息对接服务,提高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产消协同能力。要积极利用网络协同研发平台,开展大规模协同研发,促进技术研发、应用研发、集成研发等协同,降低大规模协同研发组织管理的难度和成本。要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建设,促进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共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规模协同运行,实现企业对行业资源最优化配置整合。

(七)提高风险预警管控能力

风险预警管控能力是企业安全平稳发展的必要保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为企业提高风险预警管控能力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积极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风险预警管控模式,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控模型,拓展风险管控手段,提高风险的预测、预警和管控能力,最大限度减小突发风险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强企业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提高潜在安全隐患发现能力,及时做好安全隐患应对和处置。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企业资金、人员等安全风险深度挖掘分析,从资金流动、人员管理等过程中及时洞察出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风险因素。

(八) 提高趋势深度洞察能力

趋势深度洞察能力是企业超前部署前沿业务、实现抢先发展、打造面向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提高从技术变革中洞察未来趋势、从数据汇聚中预测发展态势、从信息中挖掘未来运行价值的能力。要深刻认识和把握 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企业发展及产业变革的作用,提前做好新技术应用和新业务发展布局,抢占技术应用先发优势。要善于从企业运行、市场动态、宏观经济等大数据中挖掘和把握潜在的企业运行痛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态势。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企业发展的一次大变革和大考验,既是一次可能实现赶超发展的新机遇,又是一次考验企业发展模式创新的大挑战,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迈进过程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理念、组织方式、业务模式、经营手段等全方位的体系性变革,既是企业战略转型,又是发展性系统工程,需要体系化和持续化推进,更需要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来源:陆峰专著:《数字化转型与治理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