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欧盟将推迟有关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文章指出,欧盟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了重大实质性损害,反而以一种不公平的贸易手段阻碍了电动汽车的自由贸易。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并非来自补贴,而是由产业规模、供应链优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驱动的。欧盟加征关税的举动将破坏欧盟一向大力推动的绿色转型战略,并且给全球合作和绿色发展传递极其负面的信号。
据外媒报道,三名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各国的贸易专家将不会在下周投票决定是否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议程已从9月25日的会议议程中删除。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投票之前,欧盟委员会首先需要与各国政府正式分享其反补贴调查的最终结果,但欧盟委员会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的最终结果。
两名外交官透露,由于没有确定新的投票日期,目前看来最早可能在9月30日这一周进行投票。据俄卫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将来负责竞争和实施“绿色转型 ”计划的执行副主席特雷莎•里贝拉表示,在对中国的汽车征收进口关税的情况下,布鲁塞尔认为防止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非常重要。现在的欧盟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只有不断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才能堪堪弥补本土汽车产业在生产和技术上的劣势,但另一方面,这样不计后果地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措施,肯定会伤害中欧关系,进而引发关税战和贸易争端。
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中欧电动汽车产业链座谈会上,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强调合作、竞争与公平环境对中欧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承诺将持续到最后时刻尝试通过谈判解决反补贴调查问题。近期,西班牙和德国领导人均表态支持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显示出中国在争取欧洲国家支持方面的进展。
然而,有分析人士对欧盟委员会在投票前调整立场持保留态度,认为此举或被认为损害其自身利益,同时也指出某些国家的支持可能是基于对特定市场出口的考量。同时,中国外交部也就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一事公开交底。发言人林剑指出,中方希望欧方切实拿出诚意和行动,认真考虑中国业界的合理关切和建议。如果欧委会一意孤行,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合法权益。
透过这番措辞强硬的发言,看得出中方在坚持协商解决分歧的同时,也做好了正面回击。简单来说,如果欧盟方面继续拒绝中方的提议,不给出任何具体方案,中方也将采取对等反制行动,让欧盟方面认识到对华“关税战”的严重后果。据中新网报道,2024年6月19日,商务部收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等9家申请企业和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等3家支持申请企业代表国内苯酚产业提交的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申请书。
申请人请求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进行期终复审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4年9月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调查期间,将继续对这些国家的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比如,对大部分美国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就是287.2%;对所有欧盟公司征收的是30.4%;对大部分韩国公司征收的是23.7%。从这里不难看出,中方在这一方面,防止美方的倾销行为是工作重点。事实上,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苯酚,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运用于合成纤维、塑料、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工业等领域。
时至如今,中方再度决定对欧盟发起期终复审调查,这其中反制欧盟的意味,可以说是十分明显。而其实早在此轮反制之前,中方早已对欧盟发起过4轮反制。第1轮反制就是,中方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第2轮反制就是,中方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胺反倾销措施发起期终复审调查。第3轮反制就是,中方宣布对欧盟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第4轮反制就是,中方将欧盟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中方的外交策略显然起到了作用。通过高层次的外交接触,中国成功地向一些欧盟国家传递了关键信息,这场反补贴调查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企业,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损害欧盟国家自身的利益,特别是那些依赖中欧贸易的国家。其次,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保护主义抬头已经引发了广泛担忧。如果欧盟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无疑会进一步刺激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