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绝不是个“好人”流行的时代。“好人不长命、好人做错一件事就成了坏人、好人就该被枪指着、好人往往没好报……”在实用主义成功学甚嚣尘上的今时今日,好人快演变成一个贬义词了。

宁浩导演联合曾拍过《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徐磊,在新片《爆款好人》里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好人的定义究竟是什么?现在还选择做一个好人,有什么好处?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受是:宁浩的“品控”还是很稳的。典型的黑色幽默风格、小人物故事,结合温情的家庭喜剧类型,表达上又不失尖锐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在“祖国/家乡”系列里,就一直很喜欢他与葛大爷的这对组合。张北京这个在北京土生土长的胡同大爷,是一个优缺点都很分明的人。他有着一身的小毛病,爱炫耀、不正经,同时又乐观可爱、善良热心。葛优拿出了他最草根、最平民化的那一面,把这个喜剧角色给演活了。

当张北京第三次出现在大银幕上,且拥有足够的篇幅展开时,显然被塑造得更为落地化、丰满化。“西北玄天一只鹰,维权就找张北京”,这次他开着小火车怒撞“旱天雷”,满腔怨气高喊“我要维权”,被拍成视频发酵后迅速成为爆款、火遍全国,成了网络红人“维权哥”。

而这波“泼天的流量”,也让他开启了继“全民奥运”、“农村医保”后的又一段荒诞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张北京的儿子张小景(吴磊)的婚期将至。百事不顺的张北京,准备要在婚礼上发表致辞,但贾冰演的继父老温却成了他的对家,上演出一段啼笑皆非的“争爸赛”。他这个生父,反倒被视为“婚礼幺蛾子”,被夺取了发言权。结果他借题发挥,与单亲妈妈小琴(李雪琴)发生争执,才有了意外走红这桩事。

张北京顺势而为,在朋友的帮助下接住了这波流量,把账号做大做强。MCN公司的媒介运作手段,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步揭示:爆款推手、流量变现、直播带货、水军黑子、网络喷子,所有网络平台上的数据、评论、话题热搜,都有了具象化的呈现。这些细节对父辈们可能稍显陌生新奇,但对我们来说,倒是过分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纷至沓来的关注,包括现实里提升的知名度,都让张北京有了全新的人生体验,知道了名利双收是什么滋味,却也同时给他套上了一个高帽。“维权哥”是个不太真实的完美人设,也让他一时之间找不着北。实际上,没人在意网络背后真正的你是谁,爆款视频背后存在的,都是一个个人设。而只要是人设,就会有崩塌的那一天。

为了弥补曾经的错事、挽救小琴因事故被破坏的生活,局气的张北京决定为她开直播。后果却是“滚雪球”般的网络舆情,好心办坏事。随之而来的荒诞事件更是越发失控,人设崩塌、全网黑评,“维权哥”变“戏精哥”,出租车被喷油漆。直播卖惨的黑流量,迎来了剧情新一轮的反转,也让他开始反思自我存在的价值。

宁浩戏谑式地放大了网上的诸多假象,也点出了这场闹剧背后的真心:作为家长的张北京,共情于同一身份的小琴。后者作为“新北京人”,一个北漂的单亲妈妈,艰难无比地卖货。父母辈的一切苟且,无非都是为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迎接这份真心的,却是不明就里的人给予的言论伤害。网络是个谁都可以来置喙你、评判你的地方,但他们口中的那个人,无论“维权哥”还是“戏精哥”,都无非是个人设,并未真实地存在过。

最终张北京选择做好人,即使是“黑红”的好人。他不为图个好名声,而是问心无愧,让自己得以心安,得以自洽——这是个看似简单,却又很难做到的道理。

结尾处有个小细节,证明了宁浩的洞察力依旧厉害。张北京的手上,满是擦不掉的油漆,就像网络表面上“雁过不留痕”,热度过后不会有人再记得他,但当时那些舆论伤害却会一直存在。在宁浩的镜头下,普通人的生活始终是复杂的,市井现实里的各色荒诞,折射出五味杂陈的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如安迪·沃霍尔曾预言的“15分钟定律”: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也都能在15分钟后消失。加起来耗时半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接着再“搞死”他。每个人都能靠短视频成为短暂的焦点,但真正的幸福和价值,终归是隐藏在那些平凡的日常生活里。

无论光彩还是平庸,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正常的人生,不完美的人也可以与自我和解。停止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放下外界评判,停止自我苛求,放下精神内耗,是人生变好的一个新开始。

在我看来,《爆款好人》的落脚点,是在说一个不等式:做好人≠取悦人≠完美的人。也许,依然会有大量的观点认为做好人不值得,但其实不骗自己的心,不为自己的言行背上内心的枷锁,活好自己,就已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