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文生于1949年10月,是实打实的“共和国同龄人”,年轻时,曾参与过108公路和白河堡水库引水工程的建设工作。他的青春岁月,也因那些挥洒的汗水和执着的付出而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很,但大家都有股子干劲。”回忆起那段日子,罗玉文言语间满是感慨。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大家住的是用木杆、苇帘抹泥搭建的简易工棚,吃的主要是玉米面窝头,用的是钢钎、大锤、铁撬棍,施工运石方、土方的工具就是双轮手推车。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罗玉文和建设者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和一腔热血、一膀子力气,为延庆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光流转,国家不断发展进步。前几年,为服务保障冬奥会和世园会,新高速和新高铁在延庆建起来了。罗玉文在新闻报道的画面里,看到了以前参与建设时从来没有见过的施工机械:先进的盾构机、高效的铺路机……这些现代化的设备让他惊叹不已,建设速度更是一次次刷新了他的认知。“我们那会儿,开一米长的隧道,需要耗费将近十天时间,一段如今看来并不长的公路,几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现在那些新工程,建设速度快得让人不敢相信,与过去相比,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罗玉文说。

从过去的手工劳作到如今的机械化施工,这不仅仅是建设方式的转变,更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这些先进的施工机械,不仅提高了建设效率,还保证了工程质量。它们如同一个个强大的引擎,推动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背后,是包括罗玉文在内的无数建设者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与奉献。每当谈到这个话题,罗玉文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现在,108公路是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白河堡水库也成为了‘五库联调’的重要枢纽,看到这些,我真的很自豪,证明我们当年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也为自己年轻时能够参与其中,为延庆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骄傲。”

如今,步入晚年的罗玉文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他经常给年轻一代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边鼓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边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热爱文艺的他,还在六、七年前加入了区文化馆的合唱团,参与了不少演出和比赛,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与祖国共成长,是我一生的荣幸。”罗玉文说,“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心依旧年轻,依然还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歌声,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时代的幸福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手记:

罗玉文的经历,恰似共和国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深刻记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无数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罗玉文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曾经,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改变着祖国大地的面貌。如今,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水库星罗棋布,它们或横跨山川,或深嵌大地。这些彰显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精神风貌的基础设施,如同血脉一样,连接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石,更是祖国澎湃生命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