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福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备战炮击金门那会儿,战士们都把麻袋剪三个孔,当衣服穿。
当时连降暴雨,福建前线的战士们一直被雨淋着。身上的衣服特容易吸水,被雨淋湿后就会变得特别沉,还没有别的衣服替换。
于是战士们灵机一动,将麻袋改成衣服。麻袋的长度刚好盖过膝盖,中间再扎上一根绳,非常方便。
从21日接到命令,到24日晚上,短短三天时间,福建前线的所有官兵淋着大雨,充分利用人民子弟兵的智慧,排除万难,终于按时进入阵地待命。
01
当时所有福建前线的官兵,包括叶飞在内,都认为炮战最多一两天之内就会打响。然而,他们从七月等到八月,叶飞一直没有收到毛主席发出的炮击命令。
原来,自从福建前线战士24日全部进入阵地后,毛主席就一直在反复翻看着写满关于国内国际形式的报告文件。他隐隐感觉到炮击金门的时机似乎还没到。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彭德怀和总参谋长黄克诚。信里毛主席说:“打金门停止几天比较适宜,先看一看形式。要是蒋介石先开火我们再反击,那是最好的,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
7月27日,彭德怀收到毛主席信后,马上向叶飞转达。叶飞看过信后,这才明白毛泽东的意思——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02
在领会了毛主席的意思后,叶飞重新部署炮兵。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叶飞加固桥梁、挖掘新坑道、修建新的工事,将福建厦门沿海装备成了一个坚固的大型军事要塞。此时,福建前线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是东风什么时候才来?
1958年8月20日,总参致电在福建的叶飞,要他火速前往北戴河。叶飞知道,东风来了。
1958年8月21日下午三点,叶飞来到北戴河。一进门,就看到毛主席坐在沙发上等着自己。叶飞向毛主席着重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重点是炮兵的数量、部署和实施突然猛袭的打法。
听完叶飞的汇报,毛主席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叶飞说无法避免。之后,毛主席不再说话,宣布散会休息。
03
1958年8月22日,毛主席在北戴河与叶飞再次开会。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对叶飞说:八二三炮击金门!
直到炮击金门的第二天早上,蒋介石手下的一个副官,才诚惶诚恐、哆哆嗦嗦、硬着头皮向蒋介石汇报了8月23日荆门被炮击的消息。
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蒋介石非但没说要杀他,反而神色镇定一点都没有生气,最后面带微笑的接连说了三个好。
他是被气糊涂了吗?其实不是。
他之所以连说三个好,是因为在他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反攻大陆。蒋介石认为,毛泽东只要一开火,美国人就不得不来支援台湾。一旦美国人率兵在台湾海峡与毛泽东交火,他蒋介石重返大陆的出征之日也就到了。
果然,在蒋介石得知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后,他马上向美国求援,还给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去了一封告急电报。
在电报里,蒋介石故意夸大其词,刻意把解放军所发射的炮弹数量增加了三倍,也把事态的严重性夸大了三倍。
接到电报后,艾森豪威尔愣住了。
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根本就搞不清楚,毛泽东突然炮击金门的真正目的。他认为,毛泽东是要解放台湾,于是慌乱之中,艾森豪威尔作出了部署。
04
1958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四天后,艾森豪威尔公开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援助台湾国民党军队。
随后,美国第七舰队主力开赴台湾海峡,又从正在干涉中东事件的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经过苏伊士运河加入第七舰队。
一时间,台湾海峡剑拔弩张,波谲云诡世界舆论的焦点也立即从中东转到了远东。
似乎一切真的按照蒋介石预感的那样发展下去了,但毛主席对蒋介石真的是太了解了。下一步棋应当怎么走,毛主席早已了然于胸。就在美国的第七舰队匆匆忙忙开到台湾海峡的时候,毛主席出人意料地做出了新的决策——停止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