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深秋,江西吉安县坪里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开国中将余秋里。这位从贫困农家走出的革命英雄,如今已是国家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然而,久别重逢的喜悦却被一句责问打破:"你官那么大,却不给家乡办事!"面对弟弟的质疑,这位独臂将军会如何回应?他的选择又将揭示出怎样的为官之道?
1983年,余秋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江西吉安县坪里村。一踏进村口,他就感受到了乡亲们热情的目光。大伙儿都知道,这位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娃娃如今可是当上了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呢!
余秋里见到家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别想从我身上沾什么光。"这话一出,弟弟们和侄子侄女们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们心想,好不容易盼来个当大官的亲戚,怎么一点好处都沾不到?
弟弟余财发忍不住抱怨道:"哥,你当这么大的官,咋从来没给家乡办过事呢?"这话听得余秋里心里一阵不是滋味。他深吸一口气,平和地回答:"我是担任过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但我不是江西省计委主任,更不是吉安县计委主任!"
这番话可把余财发给怼得哑口无言。余秋里接着解释道:"我也想为家乡多做点贡献,但做贡献也要讲原则。如果每个当官的都偏袒自己的家乡,国家不就乱套了吗?那些没有人在政府当官的地方该怎么办?"余秋里的原则性可不是说说而已。1985年,他的侄子余黑古考上了军校,兴冲冲地跑到北京找伯伯,想让余秋里帮忙进个更好的学校。没想到余秋里直接回绝:"考到哪里算哪里。"这下可把余黑古给整懵了,心想这伯伯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余秋里的侄女身上。她考军校时文化成绩没达标,就给伯伯打电话求助。余秋里的回答简单明了:"没必要,军校能上就上,不能上回家种田也很好。"这话说得侄女差点没当场哭出来。
余秋里的做法看似无情,实则是大爱。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靠裙带关系和权力寻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干部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余秋里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者。1987年,坪头村因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患之苦。村民们想搬迁,但这需要国家批准和拨款。乡亲们又把主意打到了余秋里身上,派余黑古去北京找他。
余秋里听完侄子的诉说,沉思良久,最后说道:"这事还是走正常流程吧。你们先报省里,省里看了商量后再往上报。"这个回答可把余黑古给愁坏了,心想这不是又把皮球踢回来了吗?
其实,余秋里心里比谁都清楚家乡的困难。但他更明白,国家的发展需要统筹规划,不能因为自己的关系就搞特殊化。这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余秋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千古名言。
虽然没有直接帮助家乡,但余秋里并非无所作为。他详细了解了吉安县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对吉安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余秋里的做法,在当时可能让家乡人感到失望。但从长远来看,他为家乡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榜样,这比任何物质上的帮助都要宝贵。正如古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余秋里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乡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