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桂地寻龙 —— 广西恐龙动物群特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阳光厅开幕,70余件珍贵展品集中亮相,全面展示广西地区的恐龙化石资源。本次展览为收费展览,展期至2025年2月23日。

广西恐龙化石较为丰富,自1963 年首次发现以来,经过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坚持不懈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在已发现的13个恐龙化石产地中,扶绥那派盆地发现的恐龙化石最为丰富、科普价值较高,是广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本次展览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与广西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聚焦广西恐龙动物群,介绍其发现过程、以及当地恐龙的种类和最新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青报记者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阳光厅看到,第一部分序章“远古广西”,通过蛛网珊瑚、中国拟珊瑚、拖鞋珊瑚等古生物化石,带领观众穿越回亿万年前的广西。随后的第二部分“恐龙发现”展区,以一系列珍贵的恐龙骨骼化石为核心展品,包括恐龙耻骨、禽龙股骨远端等,特别是可触摸的蜥脚类恐龙腿骨,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恐龙的庞大与震撼。

“恐龙种类”展区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通过植食性恐龙的勺状齿、棒状齿,肉食性恐龙的锋利牙齿,以及扶绥中国上龙、大石南宁龙等骨架模型,生动展示了广西地区丰富的恐龙种类及其生活习性。这些展品不仅见证了广西恐龙研究的辉煌成就,也极大丰富了公众对恐龙世界的认知。

“恐龙之乡”展区则聚焦于扶绥那派盆地、这一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通过展示双壳类、淡水鲨鱼牙齿、鸟脚类骨骼等化石,揭示该地区作为“恐龙之乡”的独特魅力和科研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庆期间除广西恐龙动物群特展外,国家自然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了其他观展选择。10月1日,“玉碗盛光 —— 珍稀琥珀展”将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380余件珍贵的琥珀标本及工艺品,其中不乏包裹有美洲树蛙、缅甸蜥蜴、胡氏多齿夸父蛉、波罗的海飞蛾群等生物的顶级琥珀。此外,经过改陈的“走进人体”展将于10月1日恢复开放,该展新增8组人体组织和器官标本、10件观众互动设施,系统展示人体构造的科学内容、讲述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