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孙磊

日前,有消息称,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近期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感知”和“规控”两个二级部门重组合并为“端到端算法与功能部”,主要负责量产方案开发,目标是2024年内交付端到端智驾。

对于上述消息的真实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时间向小米集团方面进行了核实,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并不是首家被传智能驾驶团队组织架构调整的新势力企业。今年6月,蔚来智能驾驶研发部被传已完成架构调整。此前,蔚来智能驾驶研发部分为感知、规控和集成等部分。调整后,感知和规控团队合并为大模型团队,集成团队重组为交付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蔚来和小米汽车对智能驾驶团队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更多是为了适应大模型发展趋势的研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后,竞争将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技术上。

在去年12月举行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表示,智能驾驶是小米重点投入的技术赛道。公司努力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在雷军看来,智能驾驶本质上就是AI。事实上,小米从2016年就开始布局AI领域,累计投入已超100亿元,拥有3000名AI工程师,全面深度赋能小米汽车。

据悉,小米在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上第一期总投资从33亿元追加到47亿元,专属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投入。“虽然在智驾方面的起步比较晚,但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很快。”雷军称。

公开消息显示,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是2021年小米官宣造车后首批开启招聘的队伍之一。今年6月,小米汽车开始推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即城市NOA);到8月底,小米SU7完成了第四次OTA升级;9月19日,小米SU7 OTA 1.3.0开始推送,城市NOA实时开通。从小米汽车在智驾上的迭代速度也可以看出,其正在全力追赶中。

9月25日,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宣布,小米SU7新增端到端机械库位泊车辅助功能,全系全量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雷军)

据小米汽车方面介绍,小米汽车此次推送的“端到端机械库位泊车”技术系在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的加持下,车辆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做出更加有策略、智能化的判断,轻松调整车辆的位置与姿态,实现了在库位外与轮毂之间保持3厘米的安全预警距离,以及在库位内达到1厘米的精确预警效果,有效避免碰撞与剐蹭的发生。“这是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在量产车中的首次应用。”小米汽车方面称。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认为,随着大模型推出后,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从过去的算法为主,转换为数据驱动为主,也就是端到端大模型。小米汽车和蔚来将“感知”和“规控”团队进行整合,是组织架构服务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除小米汽车和蔚来外,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新势力车企也已开始瞄准端到端技术。即用AI神经网络,来重构传统的智驾感知、决策、规划等技术模块。

今年5月,小鹏汽车发布了能够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据了解,小鹏汽车在智驾部门下成立了AI部门,专门推进端到端等技术;理想汽车也在去年底为端到端模型单独成立了一个团队。

浩数资本执行董事陈国平表示,从目前来看,智能驾驶开发方案全面转型为端对端自动驾驶,成为车企的一个选择。“随着特斯拉FSD驾驶决策模型的全面变更,端对端大模型输出的方法跳过了原来传统的感知-决策-执行的路径,完全按照经验算法调用主流决策去驱动驾驶行为,降低对感知算力技术参数的负荷,迭代速度会越来越快,智驾方案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陈国平表示,造车新势力选择端对端大模型,就要合并撤销原来的技术研发路径对应的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