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AGo
  • 一个关于欧洲的,严肃、有趣、激进的思想视觉文化志

成为安娜-伊娃·伯格曼
Becoming Anna-Eva Bergman
2024年6月14日至11月24日
挪威国家博物馆 · 奥斯陆
策展人:文切·沃勒(Wenche Volle)

“通往艺术的道路贯穿着自然以及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安娜-伊娃·伯格曼

挪威-瑞典艺术家安娜-伊娃·伯格曼(Anna-Eva Bergman,1909-87)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在法国度过,在她的画作中,挪威以及对挪威风景的回忆常常占据重要位置。伯格曼的绘画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保持平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自然的空间。鉴于我们当下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态危机,她对自然世界的感受力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览“成为安娜-伊娃·伯格曼”(Becoming Anna-Eva Bergman)追溯了伯格曼通往新的绘画形式道路,并展出了她在1950至1975年期间创作的几件巨幅作品。这一时期,伯格曼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其艺术生涯在挪威艺术史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1950年左右,伯格曼开始使用一种后来成为其标志性风格的金属叶“绘画”。在画面中创造光是她的创作原动力。伯格曼的抽象作品植根于大自然:石头、树木、山脉也映射出建筑、文学、传说和神话。展览的核心部分呈现的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油画 ——《构成》(Composition,1951),该画是为当时拉尔维克法里斯巴德酒店(Hotell Farris Bad in Larvik)一个新酒吧而创作的,这也是伯格曼唯一完成的装饰性委托。自1956年以来,这幅画首次完整地面向公众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构成》,1951。

除此之外,展览还包括伯格曼另几幅不朽的巨作,如:《第4号-1957,高山》(N°4 – 1957 La grande montagne,1957)和《第6号- 1960,金字塔》(N°6 - 1960 Pyramide,1960)。其中多幅作品曾在巴黎春季展(Salon de Mai)、法兰西画廊(Galerie de France)、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in Kassel)和圣保罗双年展(São Paulo Biennale)等大型艺术活动中展出过,这些经历都为伯格曼奠定了国际声誉。从20世纪70年代起,亨利·昂斯塔德艺术中心(Henie Onstad Art Centre)成为伯格曼在挪威的重要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4号 - 1957,高山》,19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6号 - 1960,金字塔》,1960。

安娜-伊娃·伯格曼的绘画技法

安娜-伊娃·伯格曼在法国南部昂蒂布(Antibes)的工作室中留下了大量颜料罐、材料和工具,哈同-伯格曼基金会(Hartung-Bergman Foundation)保存了这些物品及其笔记、信件和照片。这些艺术遗产是我们了解伯格曼绘画技巧的重要资源。伯格曼经常被描述为一位用金银箔作画的艺术家,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分析伯格曼对金属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她绘画的新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在昂蒂布的工作室。

挪威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安娜-伊娃·伯格曼的270多件作品,其中14件是在画布、木板或纸张上创作的画作。伯格曼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数不多的真正享有国际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之一。其参与的主要展览包括1959年卡塞尔文献展和1969年圣保罗双年展。

伯格曼从宗教艺术中汲取了多层面的灵感,尤其是对金属叶的使用上。此外,她还根据有关黄金比例的经典理论发展出自己的抽象艺术。考古学、歌德的色彩理论(Theory of Colours)也对其金属绘画产生了诸多影响。

“冰川、瀑布、北极光与星光—— 金、银和泥土色调的巨幅画作”、“艺术家命运中的金箔”、“艺术协会的金银”和“来自昂蒂布的闪闪发光的金银色北极光!”这些是报纸评论安娜-伊娃·伯格曼在挪威展览的一些标题。

由于伯格曼与金属箔工艺密切相关,仔细研究伯格曼使用的是否真的是金银非常重要。金和银虽然只是特定物质,但却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它们通常与高价值有关,即珍贵的东西。从观看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件艺术品含有大量的金银,那么它是否更具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更详细地评估伯格曼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实验并受到早期绘画技术的影响,我们需要确切地了解她使用了哪些材料以及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此外,出于保护目的,了解她使用了哪些金属也是至关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推断出由于老化、腐蚀而可能发生的类型变化,以及未来损坏的潜在风险。

哈同-伯格曼基金会与挪威国家博物馆合作研究了伯格曼对于材料的使用。通过X射线荧光(XRF)对其中一幅作品进行研究,这是我们所得知伯格曼最早使用金属箔的画作,其中可以识别出金、铜和锌等较重的化学元素。

人们一直认为《第ca号 - 1948-50》(N°ca - 1948-50)是使用了金箔的范例。因此,当检查结果显示是铜而非金时,人们大吃一惊。铜具有深红色的光泽,而这幅画中的金属则呈现出更多的金色色调,这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合金,例如黄铜。伯格曼在创作这幅画时居住在挪威。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她的其他画作(如《第160号 - 1950》)来了解她是如何进行金属箔实验的。在这些作品中,伯格曼对金属箔进行了抛光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ca号 - 1948-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160号 - 1950》(N°160 - 1950),1950。

伯格曼曾说,是她曾经的家翁、建筑师伯恩特·阿莱特·克里斯蒂安·朗格(Bernt Arlet Christian Lange,1864-1951)鼓励她研究教堂艺术和镀金的使用。朗格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参与过中欧多座教堂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马科迪·伦德(Macody Lund,1863-1943)在撰写有关黄金比例的著作《四边形》(Ad Quadratum,1919)时也曾向郎格寻求过帮助。不过,伯格曼强调,她更多的是通过实验不断学习的。很明显,她有意使用反射,但并非利用反射来突显前景中的人物,而是让金属成为人物或其他形状。与欧洲和挪威的中世纪教堂艺术相比,她使用的粘合剂与金属也存在显著差异。

1967年,她给一位策展人写信道:“我自己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金属箔:金、银、铅、锡、青铜、铝(非常美观耐用)、铋等等 —— 也是为了达到一种虚幻的效果,但对我而言,它也是一种绘画媒介,一种我可以自由设计的塑料元素,我经常用它来代替普通颜料和画笔......说到银箔或锡箔,它们在中世纪挪威的古老木板教堂里使用得非常广泛,比金箔还要多,通常覆盖着金漆(非常精致),就像在东南欧一样。而铋来自瑞士,它用玛瑙石打磨抛光,我也是这样做的(在芬马克的大画中)。很抱歉写了这么长的文字,但我只想诚实地承认,我并不只用金漆来作画。”

挪威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还包括1960年的《镜子》(Speil)。这幅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认为其中包含的是大块矩形铝箔,而非银箔。伯格曼通过确保金属叶片并不总是完全重叠,从而让底层的颜色在某些地方透出闪闪光泽。同时,她还在一些地方刮去一些金属。最后涂上了一层保护膜,以保持金属箔片完好无损。迄今为止,对几幅画作的分析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银箔被广泛使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伯格曼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哪些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镜子》,1960。

无论伯格曼在其艺术创作中使用的是金银还是其他更基本的金属,她所达到的效果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都是同样珍贵的。

传记

光、诗意和风景是安娜-伊娃·伯格曼艺术的关键词。她的画作让人感觉置身于遥远的大海、高耸的山峰或茫茫宇宙之中。“一幅画应该是有生命的,炽热地维持着自身内在与自我驱动的生命。它应该具有一种古典的伟大、宁静和力量,让观看者能够感受到它内心的平静,就像人们走进大教堂时的感觉一样。”安娜-伊娃·伯格曼在1946年写道。她为自己的艺术制定了一个计划,一个可为之奋斗的目标。

作为一名艺术家,伯格曼处于挪威和国际艺术舞台的交汇处。作为一位旅居法国的挪威艺术家,她从各种源头汲取灵感,并将挪威风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主题之中。20世纪50年代初,她发展出了一种抽象的绘画风格,使人联想到了岩石、高山、大海、地平线、建筑和船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2号 - 1953,月光石碑》,1953。

挪威的风景在伯格曼的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1950和1964年的挪威北部之行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为其灵感的源泉。她在给自己的画作取名时,参考了挪威的自然风光。伯格曼的目标并不是精确地描绘风景,而是要传达出人们对风景的真实感受:一种强大、无尽或无法解释的感觉。

她的标志是在画布或木板上广泛使用金属箔,从而产生发光效果。她将一层又一层的金箔或银箔贴在画布表面,然后刮擦,以露出闪闪发光的金属背后不同的颜色。箔片产生了发光和反光的效果;人们实际上可以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伯格曼就被英国艺术家透纳(J.M.W. Turner,1977-1851)那光芒四射的画作与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忧郁的风景画深深吸引。伯格曼便将光、诗意和风景融入自己的抽象画中。

伯格曼于1909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但在挪威长大。17岁时,她先是在奥斯陆国家工艺和艺术工业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Craft and Art Industry in Oslo)学习;不久后,便被挪威国家美术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Fine Arts)录取,并师从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的学生挪威画家阿克塞尔·雷沃尔德(Axel Revold,1887-1962),当时她的同学有:挪威艺术家比亚纳·里瑟(Bjarne Rise,1904-84)、约翰内斯·里安(Johannes Rian,1891-1981)、凯·弗杰尔(Kai Fjell,1907-89)和丹麦艺术家维尔海姆·比约克-彼得森(Vilhelm Bjerke-Petersen,1909-57);伯格曼还曾在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Vienna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学习,在那里她尝试着使用抽象的语言,用各种材料和技术进行创作。她在维也纳停留的时间很短,但在那里接受的培训和在博物馆欣赏到的艺术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维也纳之行后,伯格曼前往了艺术之都巴黎,在当时引领潮流的安德烈·洛特学院(André Lhote's academy)学习。在那里,她遇到了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同(Hans Hartung,1904-89)。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后便结了婚。他们一起参观巴黎的博物馆和画廊,讨论艺术;他们也加入了一个艺术家社群,其中包括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和米罗(Joan Miró,1893-1983)等著名人物。在此期间,伯格曼从印象派、表现主义、包豪斯、抽象艺术和超现实主义中汲取灵感。她和哈同在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挪威过着游牧般的生活。1932年,他们在挪威布隆奎斯特(Blomqvist)举办了他们的首次画展。

但这段婚姻并没有维持太久,1939年,伯格曼回到挪威。她停止了绘画,以插图画家和作家身份为生。她开始在日记中记录着自己对艺术的思考,写下关于色彩、线条、节奏、黄金分割等几何原理、建筑、艺术精神层面、艺术史和美学的文章。伯格曼尤其对黄金分割深深着迷,认为这是一切艺术、建筑、音乐和文学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末,伯格曼重拾艺术创作,开创了具有超现实主义特征的抽象画。这些作品节奏强烈、色彩丰富,似乎都是即兴创作的。这些作品于1950年在青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首次个展上展出。同年,抽象绘画在挪威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52年,伯格曼在返回巴黎的途中游历了德国。她向挪威的报刊杂志寄去关于德国饱受战争蹂躏的报道。她与哈同在巴黎重归于好,并在法国度过了余生。

从1952年起,平面艺术成为伯格曼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巴黎,她开始在知名的版画工作室深入研究平面艺术。在随后30年里,她使用各种技术创作了许多系列,共计254幅版画。伯格曼将平面艺术作为探索不同主题和技术的实验室。

最终,伯格曼和哈同搬到了法国南部的昂蒂布,在那里,他们亲自设计了自己的现代主义风格房屋和工作室。尽管伯格曼将法国视为自己的家乡,但她仍通过举办展览与挪威和那里的朋友保持着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11号 - 1968,大圆盘》,19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娜-伊娃·伯格曼,《第8号 - 1969,蔚蓝地平线》,19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挪威国家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简称NaM,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美术馆占地5.46万平方公尺,身为北欧最大艺术博物馆,该馆藏总计超过400.000件作品,其中包括了1893年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的第一版《呐喊》。博物馆设立于2003年,系由挪威建筑博物馆、挪威装饰艺术博物馆、挪威现代艺术博物馆、挪威国家美术馆等博物馆合并而成。如今由德国建筑事务所Kleihues + Schuwer操刀的全新国家博物馆空间诞成启用,也成为全球艺术迷造访北欧必去的艺术殿堂。

©图片均来自博物馆官网

END .

本文由“ABAGo”艺术主理人快乐大胖原创,不可转载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