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在大家固有的印象里,住在精神病院的人精神一定有问题,但你在看过这个纪录片后或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在上海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住着很多人,她们其中有科学家、舞蹈家等曾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而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有些人的表现和正常人无异,他们说在这里生活就算病好了也出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精神病人≠疯子·】——»
上海沪闵路3210号,是一家精神病院,住在里面的人据说精神都有问题,而在这里却生活着一些“正常人”,在那四周墙壁发白、被铁条围住的狭小空间里。
肖书云老人是在十年前被家人送进了这里,此后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他的女儿再也没有出现过,哪怕他现在已经痊愈,也始终等不到接他回家的那辆车,只有他的前妻偶尔会来探望。
好像肖书云已经被家人给彻底的遗忘了,看到老人脸上的遗憾和委屈,好像对他们的遭遇也有所改观,有点时候不是他们不想回家,而是出了这里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
还有 D2 病房的那位大二法学生,身体被困在了医院,心也被禁锢住了,她给自己最信任的父亲写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回到校园的渴望,她不想成为任人摆布的洋娃娃。
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病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发病时痛苦万分,很多人都在发病期间伤害自己,而这位学生的父亲对她也非常的心疼和懊悔,假如早一点发现孩子的不一样,是不是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后来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学校领导和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然而医生却认为不能轻易下决定,因为这类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经常吃药来控制自己,如果出院后遇到一些超出他们接受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复发。
医生的考虑没有错,但这也彻底的断绝了她重回学校的愿望,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有人把自己比作“笼中鸟”,已经恢复正常的人生活在这里,怎样都出不去,好像被禁锢了一样。
比如一位病人在餐厅大声朗读自己创作的诗,当被问起诗中的小鸟是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是自己,并认为医护人员是困住他的“猎人”,可护士却觉得病才是困住他的“猎人”,为此他还生气了。
也有像周锡申爷爷这样不承认自己有病的病人,有个画画的小女孩,用本子记录着她在院里的所见所闻,她觉得自己是被父母以爱之名困住的小鸟。
这里仿佛是一所大型的“幼稚园”,有许多如同“老小孩”一般的病人,有一位手拿扫把认真扫地的老爷爷,护士制止他时,他竟说护士被外星人控制了。
伍宝祥爷爷把外星人当作好朋友,午睡后他能利索地穿衣叠被,只是口水不停地流,张东辉爷爷吃饭速度极快,为了防止他被噎住,只能让他吃粥,他还曾抢过病友的饭菜,面对摄像机时,他露出淘气的表情。
甚至还有病人在做 MECT 常规治疗时,担心自己的音乐细胞会被切除,与其说他们的精神有问题,不如说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因为一些事情控制不住自己,在这里却能安安静静的生活,他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吗?不尽然。
«——【·为何出不去·】——»
为何病人们会产生即便恢复正常也难以走出精神病院的想法呢?其实啊在前面的文章中都已经有了答案,首先,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误解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在大众的认知中,精神病人往往被贴上了危险、不可预测的标签,人们对他们怀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这种负面的态度使得病人们对出院后的生活充满忧虑,他们害怕遭遇社会的拒绝,无法顺利地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社会的偏见可能导致他们在求职、社交等方面面临重重困难,甚至遭受歧视和孤立,其次长期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使他们与外界社会严重脱节。
如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社交模式不断更新,而在精神病院里,病人们所接触到的信息相对有限,生活模式相对固定,当他们考虑出院时,内心充满了对无法适应新环境和复杂人际关系的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无法理解和应对外界的种种变化,从而在新的生活中感到迷茫和无措,还有就是家庭的支持在病人的康复和回归社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这里部分病人的家人由于自身的经济压力、心理负担或其他各种原因,无法给予病人足够的关爱和实质性的支持。这让病人们在本就艰难的康复之路上更加感到孤独和绝望,失去了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动力。
在这里有一位年轻的男病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曾经甚至有过寻死的念头,然而当被问到对人生是否满意时,他却回答很满意,L8 病房的胡邵堂,心里最爱的人是母亲,在绘画课上,因为同桌画的一幅画而想起往事,忍不住哭泣。
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却因为过激的行为被送进了医院,而且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离世,在病房里有的老人会因为一些误会而争吵,也有老人把院里的事情记录在本子上。
周智玲奶奶在生日时为好友送上诚挚的祝福,她 18 岁就入院了,曾经有过三段爱情。如今虽然已经痊愈,却因为哥哥不方便照顾她,只能留在院里。
这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精神病院里复杂而真实的生活画卷,肖书云老人的孤独等待,法学生的内心挣扎,“笼中鸟”们对自由的渴望,“老小孩”们的天真举动,以及病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酸甜苦辣,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特殊世界里的无奈与希望、痛苦与温暖。
他们或许与常人不同,但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期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而不是冷漠与歧视,让他们在这艰难的人生旅途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尊重。
«——【·怎样消除偏见·】——»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快就会引发大家的讨论,或许有的人直接就表示反对,但是在反对之前咱们要了解一下精神疾病的本质。
精神疾病可不是靠他自己就能控制的,它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失调状态,就如同身体会生病一样,精神也会出现“感冒”“发烧”,很多时候,精神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遗传、环境压力、生活经历等。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归结为他们自身的过错或道德缺陷,我们要让大家知道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治疗的健康问题,而不是什么神秘可怕的东西。
大家身为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精神健康的信息,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应当避免对精神病人进行片面、夸张甚至是歪曲的报道。
相反,应当多展示精神病人康复、融入社会的成功案例,以及他们在面对疾病时的坚强和勇气,像这次的纪录片就很好的展示了他们的另一面。
可以拍摄一些关于精神病人积极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纪录片,让公众看到他们的真实一面,增加与精神病人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偏见和误解都是源于陌生和恐惧。
而家人的陪伴、理解和鼓励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要积极参与病人的治疗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精神病院里面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病情好转或者恢复健康后能得到家人的亲自来接,这样他们不会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恐惧和退缩,但有的时候确实有人精神比较极端,这类人群大家还是要远离的。
但很多时候大家的固有印象确实非常可怕,很多人想到这类人群的时候也大多都是负面新闻,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她的另一面,我们能做的就是当听到关于精神病人的负面言论时,不盲目跟从,而是以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去分析和回应。
总的来说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治疗固然重要,但关怀更是不可或缺,我们或许很难将他们完全视为正常人,但至少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在孤独和无助中度过余生。
参考资料
上海精神病院实拍,记录最真实的精神病患者,正常人了也无法出去
人间世2·笼中鸟丨每个人都在自己精神的牢笼中寻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