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价值观。不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么强大,他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终究是有限的。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的“典型”“标杆”“榜样”似乎距离时代越来越远,距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

然而,在时代的大潮里,总有那么一小撮人由始至终坚守着那份初衷与信仰,为人民,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是贾志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格提拔的基层领导

贾志杰1935年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吉林省。跟绝大多数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一样,他出生在动荡的战争中,成长于新中国的春风里。

那个物资贫乏,人民精神富足的年代,贾志杰成了新中国培养下的“第一代”。

国家建设初期,为了能够快速完成国家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似乎读什么专业的人都得跟工业挂上点钩,贾志杰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9月,贾志杰考取了北京外语学院的留苏预备部,谁承想,转年国家公派他去莫斯科留学,学习的竟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专业。就这样,一个文理全才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后,贾志杰凭借着自己在苏联学习的一身本事,被分配到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从此告别东北,成为一名机器厂的技术员。

当年的甘肃兰州并非今天我们看到的欣欣向荣。

恶劣的天气,等待建设的城市,从零起步的工业水平,每一步都需要贾志杰这样的“新一代”自己去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像贾志杰这样既是大学生,又是留学生的“高知分子”自然就成了主力军,而他也不负众望,从小小技术员一路干到了石油化工机械厂的厂长。

整整二十二年,贾志杰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全部奉献给了兰州,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机械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技术骨干,贾志杰在技术研发岗位带领工厂突破了很多当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转到管理岗位后,他在主抓生产的同时也学习了企业经营,这为贾志杰日后的仕途奠定了重要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随着国家结束了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讨论之后,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正式实施。

那一年对于贾志杰来说,是他参加工作后最为忙碌的一年。身为石油化工机器厂的副总工程师,副厂长,他身兼的不仅是机器的性能提升与研究,更要关注工厂的经营与销售。

正是在石油机器厂工作中累积的这些经验,令贾志杰脱颖而出,从国企工厂厂长,一跃升任为甘肃省委副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个厂长,到省委副书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贾志杰的破格提拔。

但实际上,如果结合当时的国家政策和社会情况,贾志杰的任免是理所当然。

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而能够在国家转型的瞬间跟上节奏,并以开阔的心接纳这一切的领导者更是少之又少。

1983年,48岁的贾志杰在省委副书记的职位上历练了三年,随后51岁的他成为甘肃省省长,开始了甘肃的发展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省大员不忘人民

担任甘肃省长仅三个月,贾志杰就为甘肃未来的发展走了一步妙棋。

作为自汉以来,有名的“流放之地”,甘肃的敦煌一直被人视为环境恶劣的苦寒之地,没有任何的开发与再造价值。

即便那里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敦煌莫高窟,有珍贵的古代壁画,但之于经济发展,之于老百姓,它的价值仅停留在艺术层面,绝非经济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长久以来,敦煌文物研究所全靠国家拨款和公益捐款,很难实现自负盈亏,更不要说研究成果了。当时流传一句话叫“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

当时以段文杰为首的一代敦煌文物研究者们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以老研究为核心的基础上,为敦煌研究培养年轻人才。

在保证壮大科研力量的同时,改善敦煌研究院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搞好旅游开发,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来到这块历史上风沙蔽日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愿景是好的,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

敦煌石窟的修缮工作极为重要,其中涉及到防沙、加固崖体、防止坍塌等外部工程,也涉及到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保护因日照、气温、风吹沙打、盐分表聚等壁画彩塑的保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8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了保护这些民族文化遗产,不辞辛劳地远赴莫高窟视察。

遵照研究院的要求,为其解决洞窟加固和专业人员定居问题。

说到底,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大学生分配都没人来的敦煌莫高窟,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这些原因,上任不久的贾志杰同样重视敦煌的未来发展。

1986年3月,他刚刚升任省长,8月份,就陪同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前往敦煌考察。

考察期间,贾志杰特意陪同万里参观敦煌莫高窟。

见到售票处有人买票,万里特意让大家也跟着买票参观。

这一次视察可谓相当成功。为敦煌研究院解决了很多迫在眉睫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比如,1985年,日本政府为支持中国文物保护,原定给敦煌研究院捐赠50万日元经费,研究院就根据款项订购了一批文物保护设备。

岂料,事到中途,日本政府将这笔钱给了别家单位,以至于敦煌研究所没钱去取那价值100万人民币的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后就成了一院两地,统一领导。

兰州建院是为了更好地聚纳人才,可建院部的花费高达一千万之多,省里只能负担一半的费用。

因此,借着这次视察,中央将情况上报给文化部,就此解决了研究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敦煌莫高窟早已经成为甘肃的旅游标地,每年有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会涌向那里,一睹这座“沙漠中的美术馆”的真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厚重。

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相关产业。这都与改革开放初期,贾志杰的领导有着莫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莫高窟,那几年,贾志杰对甘肃省的民营企业发展也格外看重。

1991年,在甘肃天水有个生产防腐防霉、食品保鲜的小企业。

负责人贾爱元本来是天水师专的一名化学系讲师,出于提高国家化工业技术的想法,投身化工行业,创建了这家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两年努力,他生产的产品有着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可碍于天水这个城市的规模和发达程度,贾爱元的企业很快就陷入到技术发展滞后的困境中。

就在这个困难时刻,贾志杰到天水考察工作了。

天水市长王文华使尽浑身解数,以“顺路”的名义把他骗到了贾爱元的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爱元以为,省长顶多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罢了。没想到,自己生产的那些高科技产品竟然引起了贾省长的关注,在厂里调查了一个多小时。

事后,贾志杰为了让这个企业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直接指示将贾爱元的“天元公司营养化学厂”搬到兰州宁卧庄高新科技开发区,使这个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短短一年后就发展成了天元集团,为改革开放再添一笔浓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被企业主找,贾志杰更多地是为了地区发展去找企业。

1992年,他被调离甘肃,出任湖北省代省长。赴任不久,就碰上了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可以有利改善湖北省的抗洪能力、延长航道,但相应的弊端就是牺牲湖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生产。

面对这个两难的局面,贾志杰没有抱怨,而是欣然接受国家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接受安排不代表接受命运。

1994年,59岁的贾志杰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当时浙江娃哈哈公司在视察完地无三尺平的涪陵后,在那里投资建厂,不仅一次就并购了涪陵三家特困企业,还帮忙完成了1200人移民安置工作,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著名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涪陵的成功让贾志杰看到了湖北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1997年5月,贾志杰为了挽救湖北经济,亲自宴请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极力向他介绍了湖北省的投资价值和投资环境。

当宗庆后刚一表达会着重考虑湖北的投资计划后,贾志杰第一时间就叫来宜昌市委书记田震亚,当天就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武汉与宗庆后开始了洽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贾志杰的努力下,娃哈哈落户宜昌县,在双方的努力下,生产了第一瓶娃哈哈果奶。

第二年,娃哈哈宜昌分公司实现了1.3亿的销售额,为当地带来了4237万元的利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好领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归根到底,把人民装在心里的领导才是人民的领导,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如今,贾志杰虽然已经退出一线,可他务实的工作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应该被年轻的下一代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