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沿黄九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作为执行单位举办的“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首场直播持续2个小时,以青海省花儿为主题,邀请了人类非遗代表作花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信阳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明凤、河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民间剪纸(孟津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做客河南非遗直播广场,通过镜头深度展现了青海花儿和信阳民歌的独特魅力。
跨越山河千里相会,一唱一和话非遗
花儿是一种广泛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马俊是花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歌声粗犷、奔放、富有魅力,被誉为“花儿王子”。
信阳民歌是起源于河南信阳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汲取了周边地区民歌的风格,既有中原特色,又有吴楚气韵。李明凤老师是信阳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嗓音甜美、韵味深厚。
马俊老师与李明凤老师分别演唱了他们的拿手曲目。马俊老师演唱了青海花儿传统曲目《老爷山上的刺玫花》,雄浑高亢的声音唱出了独属于大西北的厚重与纯净,歌声带着观众走进了青海那片苍茫辽阔的土地,展现了这片神秘土地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直播间的粉丝直呼:“好像真的一下子来到了大西北”“有时间一定要去青海听原汁原味的青海花儿”。李明凤老师则演唱了信阳民歌经典曲目《车水薅秧》,她用独特、悠扬的歌声为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们演绎出了豫南的风土人情,从她的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豫南人民在农田中热火朝天却又乐观昂扬的劳作画面。
两位老师边说边唱,不仅从传统音乐的角度,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解了青海花儿和信阳民歌的风格唱法、题材和特征等,对比了两种不同地区民歌的区别和相同点,还讲述了各自在保护传承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深切感受,表达了自己感恩祖国、感谢老师、回报社会的赤诚之心。
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籽籽同心似石榴
在谈及青海花儿在西北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时,马老师提到一件“怪事”!他说:当下,西北地区有八九个少数民族都在传唱花儿,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但奇怪的是大家都喜欢唱青海花儿,尤其是演唱的语言都以汉语为主,而且歌词内容里还巧妙地融入了各地的方言、各民族的民歌音调、语言特色和民族习俗等元素。
在大家好奇地追问下,马老师介绍道:虽然藏族、蒙古族、保安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民歌,但是花儿却成为了西北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歌,它超越了地域和语言的界限,让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歌声中找到了共鸣与认同。大家都纷纷感叹:青海花儿是西北地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强劲助推器,是民族团结的特殊黏合剂,让各民族紧密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彰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精髓。
代代接力保护传承,千家万户唱花儿
谈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马俊老师和李明凤老师都回忆了自己的学艺之路,讲述了自己与恩师和弟子之间的故事。直播现场,马俊老师还收到了三位弟子为他精心准备的“惊喜”视频,听他们讲“学艺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想对马俊老师说的心里话”。
马俊老师看后感慨万分,他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都要感谢自己的三位恩师,三位老师对他来说亦师亦父。回忆起自己学艺的那段日子,三位老师非但没有收取他一分学费,反而时常自掏腰包,为他改善生活条件,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这份深情厚谊,让马俊老师铭记于心,也深刻影响了他的传承之路。三位恩师的愿望就是让青海花儿传唱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恩师的愿望也成了马俊老师的愿望,如今马俊老师也像恩师当年栽培自己一般,悉心传授弟子技艺,不收一分一毫学费。他说,自己像老师们一样无私地传承和弘扬花儿,让青海花儿传播得越来越远,就是对三位恩师最好的报答。如今,他的弟子已有成百上千,也同他一样正义无反顾地走在传承传唱花儿的路上 。
在来河南的飞机上,马俊老师给四十多年前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信中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奋斗,不但让现场的观众泪目,更感动了无数的线上观众,直播间被“感动”“追梦”“致敬”等词语刷了屏。
直播最后,作为现场观众之一的河南非遗新青年、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老师展示了他的一幅现场即兴创作的剪纸作品。作品以青海段黄河为主体,生动展现了黄河从雪山起源,流经青海广袤大地的壮丽景象,还有马俊老师在黄河边唱响青海花儿的情景,为直播现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红,也为祖国7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朴实但真切的致敬和献礼!
观看人数达102万,首场活动直播圆满结束
截至目前,本次活动有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20多家支持媒体助力宣推,还有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都市频道、民生频道,大河报、大河网、搜狐、百度等10余家媒体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等多平台账号公益直播支持,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2万人。直播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在直播间“打卡互动”,评论区互动连连、点赞不断。
网友“天涯”在直播间评论说:”青海花儿的信阳民歌传承人的千里之约,展现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展现了黄河流域非遗项目的很多共通点,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网友“繁花 Emeya”在新闻报道下跟帖:“非遗是我们的根,这样的活动让人倍感自豪,期待后续精彩!”网友“重庆没森林”在跟帖中说:“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全民共同参与保护传承,共绘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让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过本次直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青海花儿背后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对非遗项目的生动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弘扬。
讲好非遗故事,弘扬黄河精神。“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2月底,接下来,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九省(自治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将做客河南非遗直播间。期待随着直播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黄河沿岸的非遗瑰宝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与传播力,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挖掘与传承,让它们跨越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下一期,我们将邀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嘉宾做客河南非遗直播间,敬请期待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