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4年9月30日
是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
曾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失去生命
却让我们生生不息
他们走进历史
却让我们拥抱未来
他们也是儿女、是丈夫、是妻子、是兄长
是子女们等到两鬓斑白
却也没能等回来的父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李白,原名李华初
1910年5月7日
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20岁就告别家人
投入到革命运动中
李白雕塑(位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B楼前)
1931年春
李白被选拔参加红军建立的
无线电训练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第二期学习
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
在长征途中
李白所在的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红军提供了通讯保障
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确保了电台的正常运行
为红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7年秋
李白奉命来到白色恐怖的上海
开展地下电台工作
担负着上海地下党同中央的联络任务
他常常告诫妻子
党中央从延安发给上海的指示
就靠我们这个电台收发
它是党的眼睛,党的耳朵
万一出了事,一定要严守党的秘密
1945年日本投降后
李白又回到上海从事地下电台工作
1948年12月30日凌晨
李白发出了一封
对四个月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突破国民党防线起到重要作用的电报——
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图
当时,曾有领导提醒李白,由于有叛徒告密,建议他当天不要发报。但李白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他坚定地说:“电台重于生命,有报必发!”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李白冒着生命危险按时发出了这封重要情报。
李白所用电键、电机
那一晚,在西柏坡等待李白发报的报务员苏采青也感受到了异样。信号联通后,李白并没有如往常一样请苏采青先发报,而是自己抢先发出了电文。就在苏采青抄录下第一段电文后,耳机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陷入漫长的停顿。
起初,苏采青以为李白只是像往常一样,遇到了敌人的侦查车。但这一次,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段时间后,李白再次与苏采青取得了联络。苏采青还没来得及询问情况,发报的速度便陡然加快,十分焦急,全然不似以往。顾不得多想,苏采青只得赶忙聚精会神将电报抄录下来。
“END”(结束)
终于,苏采青从耳机里听到了这个标志结束的电码。但下一刻,她听到的不是平时工作完毕后道别的信号“GB”(英文“再见”缩略词),而是十分急促的三个“V”字电码:
嘀嘀嘀哒、嘀嘀嘀哒、嘀嘀嘀哒。
这是事先约定的警示信号,表明对方正处于危急情境!
苏采青守在电报机前,双手牢牢按住耳机,生怕漏掉一点声音。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对方仅仅是有惊无险!她无比期待能再听到对方发来的讯号,哪怕只是几声呼叫,也能够让自己心安。
但她却再也没有听到,那熟悉的发报声。
5个月后,李白被敌人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戚家庙,年仅39岁。
1946年1月,李白全家照,图中婴儿为出生刚刚35天的李恒胜,怀抱婴儿的是李白妻子裘慧英
“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接受党的考验”
她用热血染红七月的石榴花
1945年7月14日
一位24岁的女孩盛装走向刑场
她就是张露萍
中央军委通信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第13期学员
张露萍烈士
1938年12月
张露萍来到中央军委通信学校
学习无线电专业知识
18岁
她打入戴笠军统局内部
成为一把插在敌人心脏上的“尖刀”
但让人惋惜的是
这位红色女特工牺牲时
她的真实身份依然鲜为人知……
1921年7月3日,她在北京出生(也有记载称张露萍出生于四川),在北平出生时,母亲给她取名余薇娜,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她在重庆读完初小。
16岁她离家出走前往延安参加革命,为防止父亲追查,她把自己名字改为余慧琳。
由于革命斗争需要,她又按组织的指示化名为张露萍。
1937年1月18日,不满16岁的张露萍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身心的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中。
兼顾学业和抗日运动的张露萍从不觉得累,她感觉自己长大了,能为国分忧,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情就更高了。
张露萍曾在自己的16岁生日照上题词:
她有健全的身体
有高尚的理想
更有洁白的身心
坚决的意志
挺着胸膛去应付未来的难关
压平路上的崎岖
碾碎前面的艰难
冲破人间的黑暗
1937年12月8日,张露萍踏上了去延安的征程。1938年2月3日,张露萍抵达延安,被分配到位于清凉山杨家湾的陕北公学学习。
张露萍于延安留影
在结束陕北公学三个月集训后,张露萍正式转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10月26日,张露萍同抗大三大队五队七名学员一起在五队队部的窑洞里唱了国际歌,进行了集体宣誓。张露萍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38年12月,张露萍从抗大结业,来到中央军委通信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报到。
张露萍在中央军委通信学校所学的无线电知识,为她后来在重庆从事的秘密情报工作奠定了基础,她承担了将情报通过中间站转送周公馆的任务。
1939年10月28日,考虑利用张露萍家庭关系,组织安排张露萍前往重庆开展统战工作。她曾经过成都,在家里短暂停留,与父亲余安民交流了关于抗日等问题。
三天后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曾希圣和雷英夫告诉张露萍一个新的情况,让她作为联络人,在国民军统局电讯处和周公馆之间建立联系。
张露萍听到后态度坚定地说“情况已经十分明了,我愿意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接受党的考验,我感谢党对我的信任。”
情报小组在军统的严查中不慎暴露,1940年2月,军统下令将张露萍等七名同志逮捕。
张露萍和她的战友们被关押在望龙门军统局稽查处看守所,戴笠从威逼利诱到使用酷刑,采用掌嘴、钢丝鞭、下夹棍、钉竹签等狠毒的招数,但张露萍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实情。
余安民为救女儿托人将重金转交给军统,军统答应只要张露萍写悔过书就放人,余安民写信希望女儿能按照军统的要求写悔过书,然而张露萍则说自己跟共产党毫无瓜葛,何来悔过可言,她毅然决然放弃了这次脱身的机会。
1941年3月中旬,张露萍和她的支部成员被押离重庆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
息烽营对关押在这里的人监管森严,在这里关押的人被称为“修养人”。此地设立了好几个秘密杀人场,快活岭只是其中备用的一个。
张露萍在息烽营领取了“253”监号,在义斋2号牢房,跟“小萝卜头”宋振中和他的妈妈徐林侠关押在一起。
“义斋”牢房
1945年7月,石榴花开的季节到了,7月14日上午,军统派人谎称送张露萍回重庆,让张露萍收拾东西,然而大家都明白了要发生什么事,张露萍平静地换上她咖啡色薄呢连衣裙,戴上母亲送她的戒指和手镯,让狱友帮她整理头发涂上口红。
张露萍烈士遗物
张露萍和她的6个支部成员一起被带到快活岭,下车后背后响起枪声,张露萍立即转身看到战友们倒在血泊中,她回过头,怒目而视丧心病狂的特务们:“笨蛋!朝我的胸部开枪吧!”
意想不到的一声怒斥,吓得刽子手惊恐万状,从石阶上倒退了下来。嗜血成性的行刑队长慌忙从士兵的手中夺过卡宾枪,朝张露萍的胸部射去。
血,染红了张露萍的衣襟。她竭尽生命的全力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随着又一阵枪声,张露萍轰然朝前倒下。
张露萍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此刻,定格在她刚满24岁的青春年华里,定格在她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这片土地上,定格在她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中。
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解放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无法了解她的真实身份。1984年初,张露萍被确认为国家级烈士。大家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是余家英。
张露萍七烈士纪念碑
张露萍烈士雕塑
身处黑暗
落入魔爪
可是她始终不曾退后半步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铭记
看完这些烈士们
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文字
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他们是民族脊梁
用最后的话语唤起青年觉醒
1927年4月28日
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反动军阀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推向刑场
面对死亡
李大钊端正坚定地站立着
面容平静
没有像往常那样戴着眼镜
在绞刑架边
李大钊留下最后一张照片后
第一个走向绞刑架
恰如他在生命最后时刻所写的那样: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1935年年初
在江西省玉山县的怀玉山区
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
为了接应部队主力
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连续激战了几天后
方志敏不幸被俘
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字字滚烫: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
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欢歌将代替了悲叹
笑脸将代替了哭脸……
我们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1935年8月6日
方志敏
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年仅36岁
他们是革命伉俪
并肩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她叫“英”,他叫“雄”
他们伉俪情深,以身许党……
缪伯英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
何孟雄
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1年的重阳节
何孟雄、缪伯英结为夫妇
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英”“雄”夫妻
1929年10月
为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
缪伯英在河边芦苇丛中躲避了一夜
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缪伯英给深爱着的何孟雄
留下一封绝笔信:
“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你若续娶,要能善待重九、小英两孩,使其健康成长,以继我志。”
送别妻子后
何孟雄继续革命事业
1931年2月7日
何孟雄等23位共产党员
拖着沉重的铁镣
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
大义凛然走向刑场
英勇就义
他们是父亲
用最深情的文字为至爱留下嘱托
他是小说《红岩》中“蓝胡子”的原型
蓝蒂裕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1月
蓝蒂裕的上线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身为四川省梁山、垫江地区
特支书记的蓝蒂裕
本该立即撤离
但他心系着当地革命群众的安危
坚持留下做好应变部署
再行撤离
最终不幸被捕
就义前夜
他在烟盒纸上
给5岁的儿子留下一首遗诗:
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1949年10月28日
蓝蒂裕在重庆大坪刑场
慷慨就义
年仅33岁
她们是母亲
绝笔里饱含对儿女的殷殷期望
1935年11月
赵一曼在养伤期间被俘
面对日军酷刑逼供
她宁死不屈、慷慨赴死
用自己的牺牲
留给孩子最后一次身教
1936年8月2日凌晨
赵一曼被押上去往珠河的火车
她向押送人员要来纸和笔
为已经六年没见的儿子宁儿
留下这封绝笔信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他们是儿子
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次次挺身而出
“如果能上场杀敌,我愿站在排头
如果能边防巡逻,我愿优先报名
我愿在此关头奉献出一份力量
请组织接受我的请战”
这是戍边战士王焯冉
最后留下的
《决心书》和《请战书》
1996年王焯冉
出生于河南漯河
一向乖巧懂事的王焯冉
却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入伍
“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
2016年9月
王焯冉正式成为
新疆军区某团一名新兵
他在新兵训练中成绩突出
又成为了一名班长
在边防一线
战士们会在执行任务前
写好一封“遗书”
若是真有不幸发生
这封“遗书”便会交到
他们的亲人手里
王焯冉曾写道
“我有时会常常想起
以前在家的日子
妈妈做的烩面
老爸做的油饼
爸妈,儿子不孝
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
如果有来生
我一定还给你们当儿子
好好报答你们”
2020年6月
王焯冉作为渡河先锋
率先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
拼力救助四位战友后
英勇牺牲
年仅24岁……
今天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
也有父母、儿女、爱人
却为了我们
忍痛与亲人生离死别
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没有一句言语
比铭记更有力
今天,我们以国之名
向烈士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部分内容来源 / 解放军报微信
参考资料 / 新华社 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
中国军网 CCTV国家记忆等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