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浙西天目山北麓的余岭,披一层翠竹密林作绿裳,一条条银链般的溪流环绕山间。饶有名气的安吉余村,就藏在余岭的褶皱里,静谧山村宛若桃源。

30多年前,余村炸山开矿,掘出“第一桶金”,山却成“秃头光”,水变“酱油汤”;

19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余村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重塑山水人文;

今天,余村脱胎换骨,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乡村振兴羽翼逐渐丰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走来,余村的发展与命运都与那山、那水紧密相连。在“改革先锋”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的理解中,从面临“成长的烦恼”,到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生态明星村”,余村始终如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不停止对改革和创新的探索。从不同版本的余村中,我们看见一个勇敢追梦、不断迭代升级的新余村。

1.0版本:“靠山吃山”,“首富”也烦恼

对鲍新民来说,曾经的记忆是灰色调的。

这个被群山笼罩的小山村,村民人均不到一亩田,改革开放前,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对人们来说都是奢望。为解决温饱,20世纪80年代,余村人做起了开矿的营生,先后建起水泥厂、石灰窑、化工厂等集体企业,村中主要劳动力全都扑在矿山上,矿石开采规模不断扩张。

一时间,开山炸石炮声隆隆,余村人初尝富裕的滋味。1992年,鲍新民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那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300万元,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村里还免费给每家开通自来水、有线电视,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靠山吃山”让余村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好景不长,“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繁华背后,余村饱尝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烟囱呼呼冒烟,天都看不清了,戴口罩也不管用。山上的毛竹林被盖上一层厚厚的灰,家里早上擦干净的桌子晚上积的灰能写字。原本清澈的溪水比酱油汤还黑,污水流过的地方种不成庄稼。”谈及那段被浓烟占据的岁月,鲍新民眉头紧锁。

“85后”汪玉成在矿山脚下长大,他把儿时那首打油诗背得滚瓜烂熟: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绿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二三年级时,有一天我在工厂门口玩,听说矿山上出了事情,放炮的人被炸伤了。”汪玉成叹了口气,“我跑过去,看见躺着的竟然是我叔叔,一条腿炸没了。父亲也因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导致胃结石,整个胃切掉2/3。”

炸山的灰尘落在每个人肩上都像一座大山。因为炸山,有人被炮声震成了聋人,越来越多村民受伤,短短几年内甚至有5名村民伤亡,鲍新民声音沙哑:“最小的才18岁。”

日益恶化的环境,不时传来的噩耗,让余村人陷入深思。2000年,安吉县提出“生态立县”,一张矿山整治单到了余村。“活着就要有个人样,不仅自身要健康,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鲍新民说。

余村需要一场“自救”。2003年起,村党支部通过党员议事、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等方式,提出余村转型升级的方案,决定关停一座矿山。没有原料,水泥厂也关了。2005年3月,余村庄严宣布:关闭所有矿山企业,彻底停止“靠山吃山”,调整发展模式,还村民绿水青山。

“我们从苦日子中走来,那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非常不容易。”鲍新民说,炮声停了,村里的发展也停滞了,村集体经济一下缩水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全村几乎半数村民失业,就连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没有好景色,村里新开的农家乐,也招不来几个客人。

回过头讲述这段历史,鲍新民说起来很轻松,而实际上,决策的过程却十分曲折。“肯定有村民不同意,有的吵、有的闹,甚至有人跑到我家里争论。”那些时日,各方压力排山倒海般向村“两委”班子涌来,鲍新民和班子成员每天愁容满面。

可思想上的“霾”不除,空气中的霾又怎能根除呢?鲍新民好几次把压在心头的想法和疑问,向村口的一棵老银杏倾诉:余村的路,到底怎么走啊?

老树不会回答。

2.0版本:养山富山,赚得“金山银山”

春去夏来,村口那棵银杏树生了几株嫩绿的新芽。余村的路怎么走?鲍新民和班子成员仍然徘徊在十字路口。

举棋不定之时,习近平同志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小山村的命运。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进行调研。

鲍新民在汇报中谈到,村里2003年通过民主决策决定关停矿山,又讲到复耕复绿等措施。“讲到这些,我明显感觉到,习近平同志对复耕复绿、生态环境特别感兴趣。”鲍新民讲得很激动,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听完所有汇报后,语重心长地帮我们分析‘生态经济’。他说,生态资源是你们最宝贵的资源,搞经济、抓发展,不能见什么好都要,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迷恋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

当听到余村关停矿山复绿的做法后,习近平同志当即肯定:“你们下定决心关掉矿山,这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老村委的会议室很狭小,夏天又很闷热,可听到这些话,我瞬间觉得神清气爽,心里忽然有了一张清晰的蓝图。”鲍新民的眼里泛着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这句朴实又富含哲理的话语,拨开了余村人心中的迷雾,一颗绿色的种子埋进余村人的心里,余村坚定了发展的方向。

从那天起,鲍新民与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忙活起来。浇筑道路、修建林道、清理垃圾、复绿矿山,余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一点点恢复,生态产业初步形成。

见三面环村的山林变绿,空气恢复清新,曾因关闭矿山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回来了。其中就包括最早在村中开办农家乐的潘春林。

初秋的傍晚,斜阳洒进“春林山庄”农家院,潘春林的妻子谢春花正和伙计们准备游客的晚饭。曾经需要花钱打广告才能招徕游客,如今,游客循着田园风光的美景自己找上门来。“你看,我们这儿推开窗就是风景,打开门就是生意!”春花笑成了花。

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夫妻二人主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村民们相继“加盟”春林山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近几年,二人又创办一家文化公司,为往来游客讲解余村的变化。谢春花说:“‘两山’理念改变了余村,造福了百姓,我们也要身体力行争当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穿过村庄来到群山之间的冷水洞矿山,原本四周裸露的山体长满了绿色植被,矿底回填成平地,长出一片草坪,紫色黄色的小花点缀其间,矿坑变身公园。“卖石头”的故事已成为历史,如今余村“卖风景”“卖文化”“卖品牌”,“美丽经济”让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说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放在20年前想都不敢想呢!”谢春花望着窗外出了神。只见远山如黛,竹林随风摇曳,仿佛一幅水墨秋韵图。余村人心里那颗绿色种子悄然长出了枝丫。

3.0版本:幸福靠山,搭起共富大舞台

鲍新民今年68岁了,年近古稀的他一刻也闲不下来,每天奔波在余村的各个角落,为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党组织、学生团队讲述余村的历史。

那个山脚下嬉戏的小男孩儿汪玉成,已经接过余村带头人的接力棒,成为余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老典型”“老网红”,余村还有新故事可讲吗?

一个村庄的发展如果停止迭代升级,将会逐渐变得固化,余村人深谙这个道理。村民逐渐意识到,跳出余村,才能真正发展余村。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调研。汪玉成向总书记介绍,15年来,余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倍。“村里正联动周边4个村一起抱团发展。”汪玉成说,总书记鼓励余村“选对了路子,坚持走下去”。

一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过去的余村,发展局限在4.86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但今天的余村正在变‘大’。”汪玉成告诉记者,2021年起,“千万工程”步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新阶段,余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余村为核心,联动南部片区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24个村组团发展,合力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发展空间拓展到245平方公里,周边村民共享余村“流量”,形成区域发展互通共融的新格局。

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让余村从不缺少新故事。这不,余村开启了二次创业!

“乡村发展需要青年人才的加入。”汪玉成说,大余村要发展,避免同质化的通病,离不开人才支撑。近两年,通过启动“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和“青来集”人才社区,围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零碳科技等,大余村吸引了1000多名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新乡人”。“他们在乡村创新创业、落地项目,与乡村双向奔赴,赋能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汪玉成说。

来自杭州的柳舒扬满怀期待闻讯而来。“余村是浙江玛恩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小象出行共享单车首个落地运营的地方,余村的IP有助于增加我们的曝光量。”来到余村,柳舒扬感到很踏实,余村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房租三年免租两年减半,贷款和资金支持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越来越多年轻力量到来,余村迎来新气象。目前,已有近60个合伙人项目和新经济项目在余村落地,数字游民公社、国漫研学、乡村音乐人工作室等各类体验类的业态项目、网红打卡地遍地开花,北京、上海、江苏、杭州等地青年常驻余村创业生活。乡村新形态、新生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2023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247万元。在当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骄傲地说:“如今的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乡亲们说,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9月14日,余村青年梦想大会启幕,围绕“青年入乡”议题,余村仍在不懈寻求乡村振兴新路径。汪玉成正努力推动“以竹代塑”进两会,他还畅想着未来将“一带一路”国家纳入大余村共富联盟。

鲍新民还没有退休的打算,“我的根在绿水青山里,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就要一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传播下去。”

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余村人,从未停止追寻梦想的脚步,余村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酝酿中的“新余村”,更加令人期待。

记者手记

在余村,洞见中国乡村之美

4.86平方公里村域面积的余村,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在显得微不足道。在浙江的村庄中,余村也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但余村却又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令人瞩目的存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走了一段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的发展路子,炸山开矿时期的余村,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余村的路该怎样走?余村需要答案。高速崛起的中国,也需要新的答案。

2005年,在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这理念就像刺破迷雾的光,为余村指明了方向,让余村实现华丽蜕变。时至今日,“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整个中国开辟了一条又一条“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

余村之变,折射一个国家的变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余村为何拥有如此能量?

懂得扬弃,善于抉择。曾经关于矿场和水泥厂的去留,余村干部们不知讨论了多少遍,当沉重的生态环境成本和生命健康代价摆在眼前,余村坚定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边,心一横、脚一跺,顶着压力也要决定关停矿山。当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世纪难题时,正因余村的正确选择,成就了村民今天的好日子。

坚守初心,持之以恒。从鲍新民、潘春林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具象化的初心。十多年来,余村牢牢践行“两山”理念,坚定绿水青山发展之路,余村的领导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干出了越来越优异的成绩。

敢为人先,创新不止。各具特色的咖啡店、垃圾站翻修的小酒馆、水泥厂改建的图书馆……漫步余村,新潮元素在田间地头绽放,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扑面而来。余村像安装了一台创新永动机,总有新点子,总是走在创新的前列,因此能够持久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站在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下,青山环绕,漫山翠竹,游人嬉闹,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余村,我们看见中国乡村该有的模样,相信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将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原标 题: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 绿水青山终不负

设计:刘念 崔鹏 家

监制:王岩 编辑:张轩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