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古董一直是很多人“一夜暴富”的希望,在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捡漏”的情况出现,因此很多地方电视台还出品了有关鉴宝的节目,比如《华豫之门》。
原本这是众多民间收藏者翘首以盼的节目,可谁知一档“做局”的出现,彻底毁掉了这个栏目,一位民间收藏者在鉴宝大师的“劝告”下,以17万的价格卖出了价值8700万的古董,那么这件事是如何解决的呢?
民间有收藏
所谓收藏,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价值的老物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谓有价值,就是这个收藏品出自古代名家之首,或者有特殊的含义,例如某位画家的真迹,古代皇宫的贡品等,这些收藏在当年也是价值极高,到了现代,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至于老物件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收藏品一定是经过历史积淀的,现代的物品即使价值再高,也只能算作现代工艺品,只有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师,他们出手的作品才有极高的拍卖价格。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收藏品一直在民间流传,因此“捡漏”这件事自古有之,在民国和建国初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同理,也有不少人以仿制品在赚这份钱,民间是有收藏品的,但仿品的数量更是极其惊人。
那么该如何鉴定手里的收藏品究竟是真迹还是仿制品呢?很多所谓的鉴宝大师和鉴宝类节目便应运而生,其中《华豫之门》是热度较高的节目之一,每次节目开播,都有很多人带着自己的收藏前来鉴定。
夜晚的劝告
2009年,朱先生带着他们的收藏品:《嵩阳汉柏图》来到了节目,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如果他们手里的是真迹,他们的生活将会在一夜之间获得改变,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节目中,他们的收藏品还没有打开,便被鉴宝师直接拒绝,并告知他们的收藏品是仿制品,不具备价值。
难道这幅作品真的是仿制品吗?到了夜晚,在鉴宝师刘岩入住的宾馆,朱先生和刘岩再次相见,由于当时缺乏监控等设备,这里目前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其中朱先生的说法是,他在下台后就遇到了刘岩的助理,约他晚上到宾馆详谈,并许诺会重新给他鉴定,而刘岩的说法则是,朱先生半夜直接找到了他,想要让他再鉴定一次。
无论过程怎么样,结果就是朱先生和刘岩晚上再次相见,这次鉴定的结果是,刘岩再次判定为仿制品,但仿制的还不错,可以卖到3万元左右,如果朱先生要卖,刘岩就帮助他联系买家。
后来刘岩为朱先生介绍了买主,两人在经过交流之后,买家以17万的价格买走了朱先生手里的话。
其实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能发现,这其中有很大的猫腻,朱先生大概率是被做了局,因为这幅画如果被鉴定为仿制品,基本上是没有价值的,能够有人出价1000元左右,也是看在仿制技术好、画卷质量不错的情况下。
而朱先生能够将画从3万卖到17万,绝对是常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但买家还偏偏出了这个钱。
而后续的结果更是让朱先生无法接受,2011年,在一个拍卖行中,《嵩阳汉柏图》以7800万的价格成功拍卖,轰动一时。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朱先生立刻找到了刘岩,要求他归还这幅画,或者将拍卖的钱全部给他,以此来弥补他的“损失”,但是遭到了刘岩的拒绝,最终,朱先生将刘岩告上了法院。
那么法院的判决结果如何呢?
朱先生败诉
其实在朱先生联系律师起诉刘岩的时候,律师就不看好朱先生,而最终的结果是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了朱先生的起诉,并将这次案件移交给当地警方,而警方认为这不属于经济案件,重新退回了法院。
简单来说,朱先生的这次起诉完全失败,不仅搭进去很多律师费,刘岩还公开表示,朱先生侵犯了其名誉权,会保留诉讼的权利。
朱先生的遭遇轰动了全国,也让很多鉴宝节目遭到了质疑,但就事论事,朱先生这次没有胜诉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首先,朱先生无法证明,拍卖成功的那幅《嵩阳汉柏图》,就是他经过刘岩介绍所卖出去的那一幅,由于在朱先生卖出后,这幅画经历了多次转手,已经无法确定这幅画的具体去向,所以朱先生不能以拍卖行的结果进行论罪。
其次,朱先生起诉刘岩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朱先生售卖收藏品的过程中,刘岩只起到了介绍的作用,刘岩不仅没有参与交易,也没有办法证明他收取佣金,也就是说刘岩全程没有参与交易,因此朱先生的起诉是无效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朱先生的这次交易完全出于公平自愿的原则,没有任何强迫行为的出现,并且双方在交易的时候,还签订了相关协议,这说明两人的交易属于正常交易范畴,无论是警方还是法院都无法进行干涉。
那么朱先生明知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依旧要选择上诉呢?因为他认为刘岩是利用了自己的身份对他进行了欺骗,这才让他以仿制品的价格将真迹给卖了出去,这属于欺诈行为,但这种起诉要求是否成立呢?
朱先生败诉原因
作为朱先生起诉中最重要的点,其实朱先生的观点并不能帮助他成功胜诉,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说,双方是在完全自愿的环境下进行交易的,如果朱先生怀疑陈岩在欺骗他,完全可以不交易,而不是在交易结束后再去起诉,这点是法律不支持的。
并且收藏品这类物品,本身就没有固定的价格,或许是今天在拍卖行卖出了天价,但第二天就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其具体的交易价格应该由买卖双方自由定价,不能因为其后续价格有变动就否认交易。
从道德层面来说,这种行为在古董界叫做捡漏,捡漏的人是他依靠自己的眼力和手段获得利益,而被捡漏的人就要自认倒霉,毕竟是技不如人。
而这起案件中唯一的讨论点,就是刘岩是否利用自己鉴宝师的身份,对朱先生进行了欺骗,以一般的角度来说,刘岩确实有这样的嫌疑,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刘岩聪明的地方,那就是他只负责介绍交易,而没有参与交易,因此在事后,刘岩可以公开宣称这件事和他无关。
如果朱先生当初长个心眼,带着收藏品找到别的鉴宝大师,说不定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只不过他当时已经利欲熏心,在得知刘岩可以介绍人买收藏品后,他也没有选择拒绝,最终输给了自己的贪欲。
结语:玩古董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买的人容易被骗,卖的人同样容易被骗,即使很多鉴宝大师也有走眼的时候,毕竟造假的人永远有用不完的手段,甚至现在很多人都在公开“造假”,还不以为意的对外宣称是“工艺品”。
对于朱先生的遭遇,我们不能只对他进行同情,还要引以为戒,在我们眼力不够的时候,千万不要冒险进入收藏界,其实对比其他人来说,朱先生的遭遇已经算不错,起码自己手里还留下了一部分钱,大部分没有眼力又贸然进入圈子的人,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