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山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齐鲁大地上,一幅山清水秀的“高颜值”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攻坚破难
擦亮环境质量底色
金秋时节,从济南小清河边望去,河水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近年来,济南市累计投资超百亿元,推动小清河(济南段)水质连续跃升。昔日人人避及的“小黑河”,已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齐鲁大地厚植绿水青山,大河之洲绽放生态之美。
为蓝天常在,山东连续实施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推动原传输通道城市长流程钢铁企业产能全部转移退出;陆续实施火电、钢铁、焦化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动1735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明确2024年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机械1.74万台,2025年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19万辆。
为碧水长流,山东不断巩固深化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协同推动103个县(市、区)完成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52%的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Ⅳ类提标改造;指导各市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连续4年开展“净滩”专项行动,清理岸线岸滩垃圾一万余吨;系统治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完成“两清零”任务。
为净土永生,山东按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的总体思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力保障老百姓“住得安心”。建立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制度,将1643家重点单位纳入名录管理;建立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将622个地块纳入监管,督促查明污染,落实管控。
一组组亮眼数字见证着山东生态环境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天更蓝——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7.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改善61.9%,连续第3年达到“30+”水平,优于国家下达年度目标10%以上;优良天数比例69.3%,较2013年提升29.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5.7天,较2013年减少55.1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逐步成为常态。
水更清——2023年,全省15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3.7%,超年度目标15.1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3年保持动态清零;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5.6%,历史性进入全国沿海省市前三名;南四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干线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近10年一直保持100%,切实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有8个河湖、海湾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数量全国第一。
土更净——2023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确保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有效实施4.58万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后的村庄基本解决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等脏乱问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山东其他环境指标也在持续优化。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长岛首次发现了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泰山发现黑喉鸫,枣庄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和提升。强化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力倒逼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1年以来,山东高质量完成六溴环十二烷、十溴二苯醚等淘汰,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强化核与辐射风险防范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2023年,全省辐射环境保持稳定。今年以来,山东安全收贮56家单位201枚放射源,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
监管服务
筑牢生态屏障
执法监管是保障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力武器。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获评省级表现突出集体,综合成绩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勇夺“三连冠”。
重点指标连创佳绩背后,是山东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高水平执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全轮次参加国家大气监督帮扶,综合成绩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充分彰显大省担当。强化监管彰显作为,紧盯大气、水等关键领域,始终奋战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重大活动保障、冬春季水质保障、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等攻坚一线,解决各类涉气问题3万余个、涉水问题近5000个,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执法必严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山东坚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生态环境地方立法,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16部、省政府规章3部,形成了涵盖各环境要素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体系。2023年,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山东修订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南四湖周边江苏、安徽、河南3省统一排放标准要求,完成首个国家牵头统一编制、分别报批、分省实施的流域综合排放标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行政处罚减免衔接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市、区)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全覆盖,“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深化环评审批改革,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省市县三级谋划的15000个重点项目,建立环评服务清单和管理台账,主动对接、提前介入,2024年度重点项目环评完成率目前已达78.3%。推动审批流程扁平化、协同化,与其他部门之间实行并联审批,对符合审批要求的报告书,自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较法定60个工作日提速了58%。
今年,山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创新成果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山东筹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部陆海统筹生态治理与系统调控重点实验室,设立院士工作站,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开发污染输入与莱州湾水质响应模拟评价、流域水生态环境模拟分析等科研工具,打造了黄河流域“一市一策”科技驻点帮扶等多支科研队伍……随着一个个专业团队和平台的建设,山东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环境智库,为破解各类环境领域难题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地处开放前沿的山东,通过深化环保领域国际合作,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今年,山东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近年来,山东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省贸促会签订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备忘录,成功举办中挪(山东)水环境技术交流研讨会,推进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挪威道斯康公司达成实质性项目合作。扩展了与中亚、韩国忠清南道等的生态环保合作,深化了与日本、韩国生态环境部门的线下交流。
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提升风险隐患防范化解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是关键一环。山东聚焦化工园区、危险废物、饮用水水源地、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与安全监督检查双向发力、同频开展,“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排查并整改各类隐患5.4万余个。充实完善青岛、淄博、泰安3家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积极探索新建胜利油田、裕龙岛和鲁南等省级应急物资库,打造“一库专能、多库联动、物网互联”的环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十四五”以来,山东精准科学依法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有效防范化解了重大环境风险,筑牢了生态环境安全底板。
改革创新
厚植生态福祉
近期,山东完成2023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核算,按照两省协议约定,山东向河南兑付补偿资金6157万元。至此,鲁豫省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已完成3个年度兑付,共发生补偿1.88亿元。
作为一项极具改革和创新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深入实施,扎实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了示范样板。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东篇章,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山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实施,以改革之力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一项项改革之举,汇聚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强大动力——
负压前行,交出碳市场两个履约周期“高分答卷”。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山东克服履约企业、履约配额最多双重压力,圆满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的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工作,履约企业300余家、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累计履约量超20亿吨、占全国十分之一。共有295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交易,碳排放配额交易量1.9亿吨,交易额102.7亿元,参与交易企业数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国第一。
稳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初见成效。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污染物减排的有效手段,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山东先后在东营、临沂、聊城、济南、枣庄5个城市开展2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已初步形成涵盖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及水气重点污染因子的排污权交易试点模式,截至今年8月底,共完成交易3148吨、成交总金额6208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环境监测网络的日夜守护。目前,山东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设1.4万个自动监测点位,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实时连续为环境把脉。199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延伸到乡镇(街道),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大气监测实现从常规指标到复合型污染物、从平面观测到立体观测的提升。593个断面组成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省跨县域河流,1655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所有县(市、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7783家重点排污单位13719个点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监控数量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水、气重点行业及主要污染物指标全覆盖。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山东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美”,为生态文明建设汇聚起强大动力。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健全“三级六岗”党建责任落实机制,完善“党建+”工作模式,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以“党旗红·生态美”为引领的“1+16+N”山东生态环保党建品牌矩阵,锻造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推动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连续4年在全系统开展“一支部服务一企业”活动,深入开展“党建链动”活动,累计服务企业1600余家,解决问题3000余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放眼齐鲁大地,生态美景随处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山东,正逐“绿”而行,向“绿”而兴,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