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吕锡生

编者:本文是著名徐学专家吕锡生教授论文中的一节,原文较长,本文选择其中第二部分,精炼地讲述了《徐霞客游记》的形成和流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部奇书形成的大致历史脉络。

众所皆知,《徐霞客游记》有60余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游记。今存《游记》的5.19开篇日,已定为中国旅游日。在学界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现在《徐霞客游记》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徐学。但对这部《游记》是怎样形成和流传下来的,大家并不一定清楚。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简要的介绍和叙述,以便读者得以有所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霞客游记》之名,并不是徐霞客取的,也不是最早就有的。徐霞客在旅途,一开始就写日记,他所以写日记最初是遵其母嘱,因王孺人要求他出游归来,要把旅途所见所闻,讲给她听,写给她看:“弘祖有五岳之志,母为束装,戒之曰:‘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1)徐霞客是个孝子,对母亲的要求,都能唯命是从。所以他每次出游,在旅途都有日记。 他晚年把旅途写的草稿,拜托家庭塾师季会明整理时就说: “余日必有记”。 (2)可见霞客写旅途日记的习惯,是在母亲告诫要求下养成的,并不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在宁海才开始有的。

他自己对此并不称“日记”或“游记”,而称作“记”或“纪”(这两字在古代可以通用),大家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 “作纪竟日”,“就而作记”,“下午还寓作记”,“遂返邸作记”,“乃至而作纪”,“坐邸楼郁郁作记竟日”等等,而未见一处写“日记”或“游记”。 究其原因,可能与他每次所记的“日记”内容有关,因为在游记中有些内容,不是用日子可割断的。 他的好友在读了他的游记后,也称他是《纪述》而不说是日记或游记。 如文震孟读了霞客送给他的游记就说: “今又汇成《纪述》”(3)。

最早把徐霞客日记称作《游记》的是崇祯十三年(1640),黄道周在北京天牢收到徐屺送去的四册游记手稿本,黄道周在他未刻稿中“《玄览堂丛书续集》有‘读《游记》知名山幽胜无奇不有’”,(4)以及其夫人蔡玉卿在读后写了“读徐霞客游记诗稿称: ‘快把奇书《游记》读’”。 (5)可见《徐霞客游记》之名,最早是出现在黄道周夫妇记述中的。 这部《徐霞客游记》是汇集一生的日记整理而成。

《徐霞客游记》之名是否确当?此书在整理过程中,未发现有人用其它名称,唯学术界对其书的评价,有学者把它评为我国古代四大地理名著之一,也有人说它是百科全书,当然也有学者说它是地理著作。虽有以上种种评价,但并未有人改动《徐霞客游记》的名称。 在阅读时,《徐霞客游记》与其他一般文人的游记有所不同。 他有用文学的语言写了科学著作,特别如对江流考察的记录,岩溶地貌的描写,洞穴的记载,都是科学考察有着地理考证的成分在内,他采用了科学语言的记录不是文学语言的描写。 全书作为科学的记录,超过了文学的叙述,所以《徐霞客游记》不能属于文学作品,而应当看到它是科学的考述,因此是一部作者对山水探索的记录和对社会考察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徐霞客手稿的整理。徐霞客去世之前,未能把旅途日记整理,而送给黄道周取去的四册游记已不知所终,季扬之取去的《滇游日记》第一册也已遗失。其它如江苏家乡、山东和浙江一部分地方初次出游后未能留下日记的地方,也应有游记的,但这些地方的游记大概是遗失的了。遗失多少?有人说很多,甚至二百万字,其实根据推测,应该不会超过二三十万字。 徐霞客临终之前,把帮助整理《游记》的任务,准备交给徐屺的家庭教师季梦良(季会明),在床边闲谈时说: “余日必有记,但散乱无序,子为我理而辑之”,(5)季未能当即应承。

2、曹骏甫第一抄本。徐霞客去世后,宜兴有一好游且崇拜徐霞客的书生曹骏甫(曹学游)闻霞客去世,特地从宜兴徒步至江阴马镇吊祭。时霞客已经下葬,他到墓地拜别后,欲借游记手稿一阅,徐屺未借给他,回宜兴之后,再至马镇,表示愿意帮助整理刊印,徐屺就同意借他。得之后在家手抄一遍,此为第一抄本,手稿次年交还徐屺。

3、季会明整理第一原抄本(六十余万字)。徐霞客的好友无锡王忠纫知道后,见无人整理游记,便主动至徐家取霞客原稿在无锡整理。未久朝廷命其尽快到福州任职,无奈之下,把霞客原稿交还徐屺。徐屺便遵循父亲想法,交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6)季梦良得稿后,打开书稿一看,见“一一经忠纫手校,略为叙次”,(7)“其间犹多残阙焉。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8)这便是由王忠纫初步整理到季梦良整理的第一部最完善的稿本。此稿本完成于1645年。

4、徐家奴变,原抄本焚失。即顺治二年,清兵入关,江阴月城季扬之,逃至马镇舅氏徐霞客之侄徐亮工(字虞钦)家,见到整理好的《游记》原抄本,便取《滇游》第一册(全本第七册)而去,此本从此消失,《徐霞客游记》第一原抄本就缺了一册。同年七月徐家奴变,徐氏合门遭难,被杀20余人,包括霞客长子徐屺在内,祖居湖庄书屋付之一炬,《游记》第一本原稿被焚散失,“纪付祖龙。是书遭其残缺”。(12)就此徐霞客的日记稿本损毁不全,所传抄者从60余万字降至40余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季会明第二抄本。季梦良痛《游记》原稿之失,便着手于灰烬中寻找《游记》散佚部分重新整理成册,即为第二次抄本。

6、史夏隆整理曹氏抄本。另外幸有宜兴曹骏甫第一抄本在宜兴。此时宜兴有名门之家史孟麟妾子史夏隆,年青气盛,痛霞客游记手稿被毁,下决心寻找抄本,他得知同里曹生有一抄本:“余累索不得,至丙午(1666)得之”。(9)此已在第一稿整理21年之后方获得曹骏甫抄本。因曹抄本被涂改得面目俱非,需重新整理抄录,他又用了20年,才完成此事。一个青年人也已熬成老头,想把此稿送归马镇徐家,趁子侄至江阴赴考,打听徐家后人未得。正在家叹息之余,适有风水先生吴天玉造访,问其手头有何著作?史告以霞客宜兴曹氏抄本。吴听后大喜说,正为此事而来,并说霞客在江阴尚有孕而被出之子李寄,现在正在寻求《游记》抄本,史听后大喜,商定吉日,由李寄至宜兴拜受游记抄本。

7、李寄整理本(诸本之祖)。李寄得到史夏隆赠归的曹氏抄本,回到江阴花山隐居地山居庵,与季梦良原始散稿第二抄本合并对照加以整理,成为李寄整理抄本。后送到马镇徐家,徐霞客曾孙曾起接待了他并收下抄本,内心十分感动。致后来在修谱时,千方百计让李寄认祖归宗。曾起把李寄整理抄本放在家中,时有马镇北渚学人奚又溥,至徐家见此本借去阅读,并加以整理,成奚又溥抄本。在康熙、乾隆年间,又在奚又溥抄本基础上有了江阴杨名时抄本和江阴陈泓抄本。

8、乾隆刊印本。江阴徐镇根据奚又溥、杨名时、陈泓三家抄本进行整理,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刊印为乾隆刊本。这是在徐学研究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的刊本。与此同时,四库全书又根据杨名时献上的抄本刊印《四库全书本》。

9、叶廷甲刊印本。至嘉庆十一年(1806)江阴叶廷甲得乾隆刊印本后,见其“朽蠹颇多,乃借杨文定公(名时)手录本暨陈君体静(泓)所校本与徐(徐镇)本悉心校勘”(10)成叶廷甲刊本,此本刊印于1808年。73年之后,即光绪七年(1881),刊印为瘦影山房本,后于1924年出现沈松泉标点本,1929年为叶山房石印本,以上刊印诸本均与叶廷甲刊本大体相同。其中整理《游记》的江阴人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丽江古城的徐霞客纪念馆

10、丁文江整理刊印本。1928年在丁文江主持下,《游记》重行标点,并根据叶廷甲刊本,丁文江先生开始研究《徐霞客游记》作《徐霞客年谱》,使《游记》现代化。此本为建国前较完善之版本,但它只有40多万字,但他使《游记》研究纳入科学轨道。

11、褚、吴整理刊印本。新中国建立之后,《徐霞客游记》因毛泽东主席曾两次提到徐霞客及其游记,推动上海古籍出版社由褚绍唐、吴应寿负责重新整理。谭其骧先生又把自己收藏的徐建权抄本献出整理,此抄本有邓之诚先生的题识:“《徐霞客游记》原本……一至七册昔在刘翰怡家,若得合并,信天壤间第一珍本也。”根据这条线索,吴应寿、周宁霞两先生至北京,在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季梦良原本1——5册复印带回,在整理时发现较早乾隆刊印本和丁文江整理本多出14万字,这样便完成了建国后的新整理本于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本比旧时代刊印本多出14万字,达到60余万字,基本恢复《游记》原貌,成为今日之最佳版本。

《徐霞客游记》从以上流传和整理过程中,从原抄本被焚散失,60多万字减至40多万字,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整理,又基本恢复到60余万字。经此努力,基本上恢复了《游记》的原貌。

12、《游记》校注本刊印。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为了普及《游记》而进行整理和注释,通过多年努力,完成了《游记》的标注本,于1985年正式刊印出版了97万字的标注本,为便于普及,全书皆以简体字印刷,其为《游记》的流传和普及功不可没。

13、吕锡生主编《徐霞客游记白话选读》。由于朱惠荣校注本达97万字,篇幅太长,为了普及,笔者在朱先生的校注本全书中选择80余篇段进行翻译,简编为20余万字的白话选读本,由无锡学者、汉语行家王钟淼先生把关、广陵书社出版,此书与其它选译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从全书选译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锡生教授主编的《徐霞客游记白话选读》

以上徐霞客留下的“记”稿,从传抄到整理、流传的情况,至此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徐霞客的“记”手稿(1641年)——曹骏浦第一抄本(1642)——季梦良1645年完成第一原稿抄本。(李寄根据曹氏抄本和季梦良第二抄本加以整理成李寄本,后送归徐家,遂成为了诸本之祖。)——奚又溥整理抄本——徐镇《乾隆刊印本》(1776)——叶廷甲刊本(1808)——丁文江据其整理标点成为丁文江刊印本(1928)。以上抄本和刊印本均比季梦良第一次原抄本少14万字。建国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由褚绍唐、吴应寿整理成1980年刊印本,最为完备,弥补了14万字的缺失,是当今基本恢复《游记》原貌的最完善本子。云南大学朱惠荣先生据其采用简化汉字校注刊印出版,达97万字,成为最受欢迎的普及本,对《徐霞客游记》的流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注释】

(1)山阴王思任《徐氏三可传》

(2)季会明《徐霞客游记序》

(3)文震孟《寄徐霞客书》

(4)(5)黄道周《与霞客游焦山适患恙宿寺中》

(6)(7)(8)季会明《徐霞客游记序》

(9)史夏隆《徐霞客游记序》

(10)叶廷甲《徐霞客游记序》

作者简介

吕锡生,江南大学历史学教授,无锡徐霞客研究会创始会长,中国徐霞客研究会顾问,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学术顾问。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