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海峡对岸传来一条重大消息,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家中去世。当时负责游泳池的警卫,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得忍不住跟毛主席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令警卫没想到的是,毛主席脸上竟没出现一丝一毫的高兴之情,反而满脸凝重,仿佛这不是个“喜讯”,而是个坏消息。他说了句“知道了”,以结束这个话题。蒋介石之死,究竟给毛主席带去了怎样的复杂情感?

无人可知,他从未向外说过。总而言之,蒋介石的死,势必会引起国际形势的变化,于当时的我们而言,很可能弊大于利。

毛主席同蒋介石,有两处十分相似的地方,自尊心和反抗心理。这是十分内在的东西。而他们的外在表现,却是一个外向,一个内向。

毛主席与蒋介石的最后一次见面,跟首次见面时的情景颇为相似,都是表面平和,暗地汹涌。

抗战结束后,毛主席来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穿着尤为不一般:头戴遮阳帽,身穿军式夹克。这被时人称为“游击队造型”。这跟戴礼帽、穿西装、打领结的美国大使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抵达重庆的第二天,就跟蒋介石共进晚餐了。这是他们20年以来的首次见面。毛主席在渝的七周时间,同蒋介石单独见面过几次。这一般发生在花园散步时,两人不期而遇。

后面国民党军悍然发起的进攻,标志着《双十协定》被蒋介石单方面撕毁。既然谈出的东西无效,那打出的东西总有用吧。事实证明,解放战争很有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都以为毛主席跟蒋介石的谈判彻底结束了,实则不然。他们没有面对面、你一言我一语的直接对话,却在实际行动中读懂彼此的意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交流。

抗美援朝爆发前,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了一份“既要又要”的声明。

毛主席看过这份声明后,赞许地点了点头,说蒋介石还有那么点良心,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我军攻克一江山岛,美国又想借机生事,搞大动作。但蒋介石显然不想跟他们一起。了解过蒋介石公开的一些谈话材料后,毛主席立即意识到蒋介石跟美国人不是一条心的,他们的立场不同,考虑的东西不一样。

在后来,毛主席直接公开挑明,告诉蒋介石:美国人是靠不住的。正如周总理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那样,蒋介石在世时,毛主席多次“求同”,并表示“存异”是可行的。

当身边所有人都带着兴奋之情,告诉毛主席“蒋介石死了”的消息时,老人家的心情却是无法与人诉说的别样复杂。1975年,解放战争已过去25年之久,物是人非啊。

蒋介石生前推动过和谈,但没等到正式开始,他人就走了。他临终前留下嘱托,死后棺材不落地、不碰土,望日后能葬到奉化老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未经证实的一则消息称,蒋介石去世,毛主席私底下为他举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悼会。他听着张元干的《贺新郎》录音——一首送别词,细细品味,百感交集。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听完后,让人把词的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改成“君且去,不须顾”,重录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