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金秋时节,受大同平城区摄影协会和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的盛情邀请,我和省内知名摄影家,参加了“山西乡村影像记录--平城行”的摄影创作活动,感受塞外这座古老都城的雄伟壮丽,对话辽金时期的古老建筑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笔者上网查了一下华严寺,她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459号,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1961年3月4日,华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华严寺的建筑极具契丹民族特色,是少有的保有契丹一族原有习惯东向而建的木构佛寺建筑。华严寺的主要建筑都是坐西朝东,却也存在着很多建筑依然保留着传统汉族建筑的布局习惯,如海会殿依然坐北朝南,这是由于当时契丹族与汉族传统风格得到了融合,华严寺建造时多用居于幽、蓟、并等地的汉人熟练工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不仅如此,一些建筑细节甚至能看出其他民族的特色,整体建筑在艺术处理上古朴、大气,细节方面不失灵活与细腻。建筑艺术以实用为主,在庙宇装饰上,艺术则趋向于精雕细琢、显得华丽富贵,矛盾中充斥着和谐,这正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后产生的奇妙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大雄宝殿是华严寺上寺的主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基本上保留了辽代风格。大殿建在高4米青砖台基上,月台敞朗,宽33米,深19米,与石级、勾栏构成凸字形平面,两侧为明朝时期增建的六角钟鼓亭。殿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43.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殿前檐当心间与梢间装板门,外施壶门牙子。殿顶举折平缓,出檐3.6米,筒板布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系金代原物,南吻为清朝时期补制,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斗拱硕大,外檐斗拱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补间分施斜拱。梁架原为彻上明造,明宣德至景泰年间增补平棊,清代施以彩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佛坛上供奉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整体分成三部分。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彩塑位于中间一组,以过去燃灯佛为主尊的雕像位于左边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主尊的彩塑位于右边一组,均为中国现存辽代彩塑艺术的珍品。其中尤以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为最,其上身微裸,体型丰满,线条流畅,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两面嘴唇微微一笑 ,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轻抬左脚,重心移向右腿,被郑振铎誉为“东方维纳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华严寺大雄宝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其内容全部为佛教题材。包括:佛本行经变、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药师如来、十八罗汉、禅宗传嗣等。由于大雄宝殿在之后的兵火中焚毁,后代在旧址重建补绘了焚毁的壁画。壁画重绘时沿袭原壁画的内容和布局,重彩加以描绘。1997年在大雄宝殿的东侧墙壁藏经柜下,发现了两处底层壁画,虽色彩剥蚀,画面已不甚清晰,但仍有金代遗风。其余区域画风格明显不同,是清朝时期重绘后的结果。大雄宝殿的壁画历经不同民族、文化的洗礼,延续着不同文化的基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旦 摄

华严寺与天津独乐寺、辽宁奉国寺并称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