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实习生 梅藐

近日,站在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成立7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台上,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讲席教授李中清回忆,自己曾在“餐桌时间”与父亲探讨历史文化的点滴。

那时,作为长子的李中清常在“餐桌时间”,向父亲抛出不同的问题:如何看待人文社会的价值观?如何看待不同机制之间的重要性?

这一位著名华人物理学家、痴迷于科学研究的李政道,常年处于工作繁忙状态,在“餐桌时间”,面对孩子的提问,李政道总会一一分享自己对人文社会价值的理解,对人文知识的欣赏。

李政道告诉孩子,他所理解的文明是有代际关系的,并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发现人类的文明。正是得益于童年时期与父亲在餐桌的探讨,李中清在交流中不断获得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成立7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步入青年学期后,每隔一个月,李中清回家看望父母,常跟李政道分享学校趣闻。但更多的是,两父子之间还一直延续对文化历史的探讨。一次,李中清在校园学习了欧洲文化的知识,询问父亲,“法国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是否要研究法国的历史?”

李政道当即表示支持。但下一个月回家时,李政道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你想要研究法国的历史,那么要学法语或者研究法国的文本。”这个问题难倒了李中清,他前往图书馆查找资料,发现并没有中文版本或者英文版本的文件。李政道建议他,不妨研究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这让一直对中国文化好奇的李中清找到了方向。

“在整个青少年时期,我能够独立的生活,是受到了父亲的积极影响。”李中清说。

作为一名享誉全球的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他不仅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也推动着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李政道博士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代物理学家,拓展了我们对基本的物理世界认知和理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提到,“除了科学领域以外,李博士也非常欣赏中国文化,而且有很高的品位。”孙小淳回忆,在一次会议上,他有幸参加了李政道开讲的“以天之语 解物之道”讲座。得知李政道阅读书籍范围之广,涵盖乐器、望远镜等知识,孙小淳说:“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受人爱戴。”

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2时33分,李政道在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岁,一颗璀璨的巨星陨落,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亲在过世前三天告诉我,我会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而你也总会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李中清感慨,父亲影响了他的事业、价值感,也影响了他在人文道路上的探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